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十年一剑砥砺前行——中国石油脱贫攻坚中的习水样板

时间:2020-08-27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你们的扶贫项目投入了多少资金?”“你们的扶贫项目能够吸纳当地多少贫困户就业?”“你们的扶贫产品是在哪里采购?”“采购的农产品给当地农户增加了多少收入……”在贵州省国资委一间小型会议室里,2名政府扶贫考核组工作人员一个接一个地进行提问,端坐对面接受提问的中国石油扶贫干部贾文新从善如一,对答如流,扶贫工作得到考核组一致肯定,这是曾发生在2019年底,中国石油参加贵州省国资委年度扶贫考核时现场的一幕。

为了保证公平公正,这次考核专门由非关联单位工作人员担任监督员,采取当面考核和资料对照检查,在完成对组织领导、帮扶成效、选派干部、履职情况、创新工作5个方面20余个指标量化考核后,考评组人员当场给出了中国石油“你们是个有担当的央企”“你们是履行社会责任的扶贫企业”这样的评价。

10年前,中国石油带着初心和使命,带着责任和担当,带着党中央的重托,带着对贵州人民的深情厚谊,来到了习水革命老区开展定点扶贫,为这一片曾经遍地贫瘠的土地实现脱贫攻坚助力加油!

10年间,中国石油一步一个脚印,在习水地区推动“教育帮扶”“医疗帮扶”“技能帮扶”“产业帮扶”,打造“阳光民生工程”,陆续投入5000余万元,助力贵州省脱贫攻坚,完成造福百姓群众的“石油公路”“新农村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人畜饮水工程”“乡村旅游示范项目”等20余个扶贫项目,受助地区群众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贫富差距有效缩小,成为当之无愧的“贵州省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贵州省社会扶贫先进单位”和“善行贵州•爱心企业”。

特别是有这样一个成功的扶贫案例:国企强强联手,造福贫困群众——扶贫习水的第六年,中国石油提出创新的扶贫模式,借助成熟的加油站网点资源和优质的客户资源基础,主动联合贵州茅台集团习酒厂成功开发习缘系列酱香白酒产品,近4年时间已累计销售超过一亿元,有力拉动了当地800多贫困人口依靠种植红高粱稳定脱贫。在此基础上,更先后引进“多彩贵州”矿泉水、习滋味牛羊肉制品、罗五苕丝糖、习水古树茶等地方特色产品,累计销售额达7200余万元,带动了贵州扶贫产业升级发展。

现如今,习缘酒已在中国石油全国10余个省份加油站网点销售,习水农特产品从黔北大山深处走向了全省各个不同地区,销售前景广阔,成为中国石油助力贵州脱贫攻坚的靓丽名片。

直戳致贫“要害”•“望天”出行与人定胜天

习水县醒民镇红岗村是个深度贫困村,这里以前的龙马路和螺榨公路被世代居住在此的老百姓取名为“望天路”。因为要运输生产物资和建筑物资,都要提前跟天老爷商量,下一次大雨,路面半个月才干,想要拉运物资就要组织一帮人一路连拉带抬,乡民们修建一栋房子需要两三年时间才能完工,当时运输成本为每立方270元,很多家庭根本无法承受,只能选择自己在山上采沙石修建,危房随处可见。百姓出行主要靠摩托车,穿行不到5公里的泥路就要收费30元,摩托车驾驶员车上必备一根敲棒,要一路敲泥才能走动,人身安全没有任何保障。老百姓赶集时每人必备三双鞋上街,第一双水桶鞋,第二双胶鞋,笫三双拖鞋,每逢落雨天晴后都能看到各家门前摆放着一堆堆的鞋子。

如此艰难的局面直到2010年才被打破。那时,老百姓只知道有一些“打石油”的人要来了,要做些什么、怎么做一概不知,和每一次有帮扶队伍到来一样,乡亲们心中更多的朴素期待是“能多带点钱来”。

然而,在中国石油眼里,帮扶并不只是“带点钱去”那么简单的事情。为了探路,中国石油扶贫干部刘华江扎在了一线,面对习水全县35.4%的贫困发生率,盯准的目标是深山里230264名贫困人口,改善他们的贫困生活,就要用一条硬化水泥路开辟出上万村民的新生活。

“出钱还要出人、出钱还要出思路”,中国石油探索着把帮扶项目和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扶贫路径。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曾经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又一次奇迹。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河”,其中一、二、四渡就在习水县境内,红军四渡赤水河留下的指挥部旧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居住处,青杠坡战斗、梅溪河战斗等红军与川军、黔军殊死决战的战地遗址无一不是那段革命岁月的印证。刘华江感觉压力很大,摆在他面前的扶贫任务,同样不亚于一场革命——他认为,以往“撒胡椒面”式的帮助只能帮得了一时,没办法解决村里老百姓长久发展的问题,必须先集中力量解决百姓需求的民生问题,而影响当地百姓生活的要害问题就3个字:水、路、住。

“水和住是基本保障,路关系着长远发展。”刘华江思索着下一步工作计划。而对醒民镇来说,最重要的一条路莫过于连接全镇6个村寨的龙马公路,全镇一半左右的村民都靠这条路进进出出,路的一头连接通往习水县城的道路,另一头连接贯穿四川省古蔺县的国道。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寨子里稍微上点年纪的人基本不出远门,农民卖一头肥猪要4个人用扁担挑出村外。一条烂路挡住了上万人脱贫的可能,挡住了醒民镇经济发展的希望。

“这就是要害!”一个过去多年没做成的项目迅速立项:由中国石油出资270万元、争取交通部门配套资金210万元,把龙马公路改造硬化成一条13.5公里长的水泥路。

经过几个月奋战施工,2012年5月20日,两辆车可以轻松并排行驶的龙马公路正式通车。这一天,附近村寨的人们都赶来看热闹,一位大娘拉着身边邻村看热闹的人,用手指着自己稍稍抬起的脚说:“这么多年,我第一次能穿着漂亮新布鞋出门。”

那一年的年末,走在龙马公路,可以看见道路两旁到处堆着木材和砖头,路好了,百姓都争着盖新房。村民王世国家生起了煤炉子,这是他家第一年过冬烧煤取暖,以前煤运不进村,家家户户上山砍柴烧,如今附近村寨有将近一半的家庭点起了煤炉子,王世国顺势还做起了卖煤的生意。王世国听说,村子里已经瘫痪多年的酒厂也有人投资了,眼看着一车一车往厂子里拉东西,“搞经济有盼头了,咱老百姓的生活也有盼头了。”

时间一转来到2013年初,石油扶贫干部贾文新来到醒民镇茶园村开展扶贫工作,“许多孩子上学要翻越数座山,走过条条泥泞小道,走上七八公里才能到达上学的地方。”这也是贾文新在驻村扶贫调研以来感到最纠结的一件事。时间再转到2015年初,石油扶贫干部赵越来到石门村挂职任第一书记,他负责的村组都在大山深处,留在山里的,有许多是患病或身体有残疾的人,这里还有一个村组至今尚未通路。赵越到一户人家“家访”,男主人是一个手有残疾的精壮汉子,养了几头羊赖以谋生,说起出山之难,这个大男人竟当着他的面痛哭失声:“你们来了,只要能修条路,让我能把羊卖出去就行。”

同年10月,贵州习水县几乎下了一整月的雨。刘华江每到醒民镇,都要过来看看修路的进度,他到习水县挂职3年,眼看着醒民镇的3条公路在中国石油的帮助下硬化通车。他用手掌比了比水泥路基的高度,又催问施工方什么时候才能完工。这时一个放学的小女孩在这条土路上小心地走着,尽管路面上到处都是碎石,她已经觉得比过去好走多了。如果修好了,这条3.7公里长的路将连接起两个村子,为两千多人铺平进城、上学的路。

而道路对于另一个叫做南天门村的村民来说不仅是希望,更相当于是生命,2018年2月,临近春节的一天深夜,家住清溪沟里的郭文祥家80多岁的老母亲突发心脏病,病情十分危急,于是他电话请来经营客运车辆的邻居刘兵,十多公里的路程,仅20分钟就将老人送到了坭坝乡卫生院,由于赢得了时间,老人经医务人员全力抢救,终于脱险,事后医生告诉他如果晚来半个小时,情况就难说了。后来郭文祥回村遇见中国石油扶贫干部赵健感激的地说,要是一个月前遇到这样的事情,青溪沟石油路还没修好前,深夜走山路,请六个人轮流抬担架,将老人送到坭坝医院,少说也要2个多小时,结果就不敢想了,这真是一条救命的路!

10年间,一条条石油公路到底有多大贡献无法用数据来衡量,总之这些路修好以后,上万群众每次出行的成本和运输的成本减少了1倍以上,几公里路坐摩托车从原来收费30元到现在下降到20元,以前运输车辆收费车主说了算,现在运费农户说了算,当地百姓也早已习惯把以往这些路改称呼为“石油路”。

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每天面对车水马龙、四通八达的大马路,习以为常。但在山里,路就是搅动村庄活力的魔棒,有路,才有人气。对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有路,才有了从大山深处延伸向外的希望。

10年间,中国石油着力解决了严重制约当地群众发展致富的通村组公路、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龙马石油公路、螺榨石油公路、响应石油公路、青溪沟石油路先后建成落地,累计建成通村公路34公里。投资上百万元的无公害蔬菜基地、人畜饮水等扶贫项目相继实施,解决了250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新农村项目一个,改造黔北民居60户,让大山里的人用上了抽水马桶,让300多个住在旧危房里的村民搬进了新居。

醒民镇醒民村九组的袁安文家,过去5口人挤在两间平房里,家里的卧房旁边就是猪圈,因为缺钱,房子盖盖停停,拖了两年也没盖好。直到搭上黔北风情民居改造的东风,袁安文得到4万多元的补贴,三层尖顶大瓦房盖成了乡村小别墅的模样,家里的卫生间,贴满瓷砖的墙壁和抽水马桶跟城市里的人家没什么差别,“以前就是在猪圈旁搭个旱厕,人和牲口排泄地是不分的。”袁安文儿子袁安伦说,这不仅仅是有没有臭味的问题,抽水马桶可以阻断很多病菌的滋生和疾病传染,村子里父辈、祖辈们的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已悄然发生改变,厕所的改造是注意身体健康、文明生活的第一步。

架通心之间桥梁•拉近“山村与城市”的距离

驻村工作与孩子们和村民们交流时,石油扶贫干部赵越很注意尽量避免用“留守儿童”、“贫困户”这样标签化的词语。

刚开始与孩子们交流时,他曾脱口问一个小男孩:“你是留守儿童?”话刚出口,赵越觉得不妥,就换了种说法:“你父母不在身边吗?

这个胖胖的小男孩眼睛低垂,沉默地点了点头。

赵越是2015年8月来到贵州省习水县石门村挂职第一书记。石门村小学食堂的门口、墙上都挂着“留守儿童之家”的字样,赵越不希望用这种叫法,这可能给孩子们原本脆弱的心灵带来无心的伤害。“这么小的孩子,其实心里都很敏感。”

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考虑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更开朗、快乐地生活。每天清早上学前,村委会前面的小广场上都有一群孩子在健身器材上玩耍。赵越来得早,见到孩子们就过去跟他们聊天。

一开始,孩子们都不理他。“不管问啥都不说话,”赵越挺无奈,“孩子们就是只点头或者摇头。”

他想了个办法,买了些糖用来跟孩子们套近乎。时间长了,慢慢跟孩子们混熟了,“什么都聊,他们对啥感兴趣就聊啥”。不过,他还是会注意避免直接问这些孩子们父母外出打工的情况。临别时,有的孩子还想吃糖,会委婉地问他:“你什么时候还来这儿?”

通过跟孩子们聊天,赵越发现,由于父母都在外打工,其实很多“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并不很差,孩子们最缺少的是关心。

赵越能做的,就是尽量多地跟孩子们聊天。在孩子们上学前、放学后,都能聊一会儿;学校操场上,村委会小广场上,都是他跟孩子们聊天的地方。

不过,再多的关心、问候,都替代不了父母的位置。赵越想办法让父母们离自己的孩子更近一点。

在石门村小学里,108个孩子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大部分孩子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这群孩子中,赵越注意到了一对特别的小姐妹——姐姐读六年级,妹妹读一年级,她们没有家长照看,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偶尔去县城找读职高的大姐拿点生活费。读六年级的小姐姐俨然已是一位小家长了,平日里洗衣做饭都是自己动手。

姐妹俩中,姐姐更活泼,妹妹常常低着眼睛,不敢看生人。赵越觉得该为她们做点儿什么。他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交到学校,让她们能更多地跟父母视频交流。他又觉得,仅有的一台电脑,不可能满足所有孩子与外出打工的父母交流的需要,他就请假回了一趟中国石油总部,向领导讲述了自己的想法,他想:“申请到50台电脑,为村小的孩子们建个电脑室,孩子们可以上上电脑兴趣班,还可以跟爸爸妈妈视频聊天。”赵越这样期待着也是这样做的。

赵越曾在自己驻村扶贫期间撰写的题为《为了那双低垂的眼睛》的报告结尾中这样写道:“我想让孩子们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长,让他们的眼睛不再低垂,让他们能主动并大声地告诉我他的名字……”

2016年,中国石油总部扶贫办同志到习水定点扶贫县考察时发现,这里的学校硬件条件往往并不差,教学楼、多媒体设备都很齐全,但老师的苦恼在于,缺乏长期的培训机会。针对教师以往培训一般只一周时间,老师们觉得只学了点皮毛就回来了。

按照国家提出的“扶贫必扶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命题,石油扶贫人也开始考虑为教师们提供长期、优质培训的机会。

中国石油扶贫办进行了一个新探索,邀请定点帮扶的四个贫困县的教师到北京171教育集团接受培训,为期一学期。醒民镇中心小学的年轻教师王文敏听说有这种机会,赶紧提交了简历申请。“真的特别渴望走出去”王文敏说,“在偏远山区小县城待久了,很怕眼光会变窄。”

同年10月15日,来自4个县的12位中小学老师们来到北京,开始为期3个月的“拜师”学习。每位老师都有一位“师父”,他们一起工作、备课——校方为他们选的“师父”至少是区里的学科带头人。校方还特许这些老师们有到任何一间教室“推门听课”的特权。

接到录取电话时,王文敏正在公交车上,她看到来电地点显示为北京,还以为是骚扰电话。铃声不知疲倦地响了很久,王文敏按了接听,在嘈杂的车上,她隐约听到“培训”两个字时,高兴得心“呯呯”直跳,“知道自己能到首都去培训,真的特别兴奋!”

上了半个多月的课,王文敏深深的感到自己与北京青年湖小学老师之间“专业上的差异”。“他们很有耐心、有爱心,就连学生的衣服皱了,老师都会帮学生整理好。”王文敏计划,等学习结束回校后,要好好向学生传授自己学到所有东西。

“越看到我们山区和北京171中学之间的差距,就越感到心急,也更加感到来这里学习的机会宝贵。”王文敏说。

“我们的教育扶贫不以这一学期结束为终点,以后还准备把北京的老师请到县里去上课,希望能让村里的孩子也接受到与北京孩子同样水平的教育。”这是石油扶贫人的又一个新计划。

习水县第7中学的副校长兼初一英语教师孙春荔是县里中国石油带着“走出去”“请进来”,最先感受到教育扶贫“益师计划”中带来益处的教育者。

2017年6月,中国石油组织了10名来自北京的各中小学知名教师来到习水县城的三所中学和小学对语数外物理和品德等学科进行送课,县7中有幸成为了其中一所学校,作为7中的副校长,孙春荔知道尽管前来授课的北京老师仅有1天在校停留时间,但她几乎让全校所有管理者和教师都前来进行了学习和观摩,让县城的教育者们打开了前所未有的眼界。

同年10月,孙春荔和县里其他中学的3名教育者来到首都北京,深入学习交流2到3个月,在中国石油的协助下,她有幸进入了北京171中学“进课堂、学管理”,学习如何备课、授课、布置作业;学习如何报告述职、如何组织各类活动,如何管理食堂等等,启发新的上课方式,传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

“我在171中学学到的办学理念就是没有落实就没有基础,没有高尖就没有高分”,孙春荔回到县7中后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没有落实就没有基础,没有高度就没有发展”新的办学理念,并迅速进行教学实践。例如课堂要点增加了小纸条、小知识点的周测验,在基础作业方面让学生更加扎实,让校内各职能部门重新梳理职责分工,承担应有责任,为学生更好的服务;每学期每年级列计划重点培养尖子生、优等生,力求让高分的尖子生大批涌现;在每一个年级新设置专职教研员,专门传授教职人员应该考什么?怎么考?未来考试趋势有哪些?加大教职人员考前培训力度,这项工作的改革推进甚至引起了遵义市一些中学的重视和效仿。

“对于中国石油我个人除了感激还是感激,希望未来有更多其他老师幸运如自己一般,去到北京这样发达地区学习开阔眼界。”在孙春荔倡导的改革下,习水县7中的英语教学水平在全县中学排名第一,孙春荔还为本校学生引进了成都7中的英语视频课,引导出现更多高分拔尖学生,初一年级18个班980多个学生里,英语考试超过120分的学生就占到了近一半。

10年间,针对习水县各乡镇教学设施落后和物资不足的问题,中国石油累计向习水县30所乡镇小学捐赠各类书籍2万多册、书包文具1万件、计算机230台、书架100多个,有力改善了学校基础教学条件,促进了乡镇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的提升。爱心捐助资金8000元及实物,帮助4名应届贫困家庭大学生入学,结对帮扶3名特困家庭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通过“一路童行共享欢乐”捐赠活动,120名贫困山区的孩子在中国石油的牵线中与北师大昌平附小120名学生一对一结对,从学习、生活等多方面对山区贫困学生进行关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健康成才。2016年以来,由中国石油搭桥牵线,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腾讯公益等公众资源平台,开展“中国石油益师计划行动”“中国石油1+1+1妈妈回家配捐行动”,引入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人大附中、北师大等名校共同援助贵州习水,每年选派习水县城部分优秀教师到这些高校进行深造,社会反响大,实施效果好,受到受援地政府、学校和师生的广泛好评。

只为造福群众•从北京来的“赤脚医生”

2015年9月,世世代代居住在贵州大山的醒民镇的农民,并不知道给他们做B超检查的同款索诺生便携式超声仪也曾出现在美国好莱坞电影《超能陆战队》中,价值上百万元。他们只知道这机器好,医生更好。

“看了很多崴(假)专家,终于看到真专家喽!”65岁老人齐洪文刚从醒民镇马蹄村的义诊点出来,就迫不及待地给周围的老乡说。他说,以往的专家,三句话就打发了他,也没诊断出结果。这次的专家显然负责周到很多,认真检查和叮嘱,还免费给他发了进口药。

贵州习水醒民镇地处云贵高原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缺医少药现象严重,医务人才匮乏,医疗技术较落后,当地骨关节病、高血压等发生率高。

针对这一现状,中国石油选派所属中心医院李安明、肖丽萍、刘政、卢迪、樊国峰、王晨生等6名资深医疗专家,专程从北京赴贵州醒民镇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精准扶贫到户”医疗义诊活动,为百姓送医、送药,免费查体、治病;指导培训当地卫生院医护人员,以实际行动扶贫帮困。

原计划安排9月22日是入户义诊,但闻讯来的山区农民早早就在醒民镇马蹄村村委会办公室里等着。登记的工作人员说,还有不少人是从隔壁村寨过来的,早上5点多就起床出门,赶了几十里山路。

看着村民们期待的目光,用当地的方言一遍一遍询问工作人员何时能看病。“老百姓看病不容易!”医疗队说的专家们不忍让村民们明天再来,入户义诊结束后,又在村委会紧急腾出三个办公室,搭建起临时义诊点,提前投入诊疗。

接连两天的义诊,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在院内、诊室走廊排满手拿义诊号的老乡,佝偻着腰拄着拐杖的老人、刚做完农活身上还带着泥土的老伯、怀抱着婴儿的年轻妈妈……

百姓讲当地方言,专家一时听不明白,很是着急。中国石油贵州随行的工作人员及当地政府、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充当翻译和助手。拥挤的走廊里,老乡排着长队,专家在“翻译”们的帮助下,为老乡测血压,进行神经、呼吸、心内科、超声科的诊治。

面对排着长队的群众,患者们急切的眼神,医疗队的专家们笑容始终挂在脸上,没有一丝不耐烦。耐心地诊疗,细心地讲解,抚慰了患者们的焦虑情绪,老乡们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骨科主任医师樊国峰学会了本地话,安慰老乡说:“大家不急哈,就是再晚也会给你们看,决不落下一个人!”

王晨生主任医师的B超检查时门口挤满了人,老乡们有些急:“怎么那么慢?”原来,王晨生正用先进B超机为老乡进行全腹器官的超声检查,并不是一扫而过的敷衍。听工作人员解释后,他们脸上笑开了花,连连点头,说道:“这敢情好啊,医生您不急,那我们慢慢等!”

医生们顾不上喝水、跑步上卫生间。午饭时间已到,还有村民围在心内科主任医师卢迪身旁,卢迪说:“你们先吃,我多看几个,省得乡亲们还多跑一趟。”中午简单吃点饭,医疗队又投入到紧张的义诊工作中。

两天紧张的义诊,医疗小分队人员对3名卧床患者进行上门会诊,据不完全统计,共诊治、咨询约560人次,其中心脑血管180人,呼吸内科70人,骨科110人,B超200人。

家住马蹄村何栋良患脑溢血,两年来卧病在床,四肢瘫痪、口齿不清。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肖丽萍义诊来到家中为他诊疗,鼓励他多练习四肢,还有希望走。肖主任离开时,虽瘫痪却意识清醒的何栋良努力地抬起右手,眼里闪着泪花,用力说了一句话。“慢走!”他的妻子翻译道,“他感谢你们,请你们慢慢走。”

履行社会责任,扶贫帮困工作永远在路上,不止是一次两次义诊,而是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的全员付出。第二年,中国石油中心医院又派遣了另一支医疗扶贫队来到醒民,每当医疗队返程,百姓们舍不得,成批站在镇医院门口远远目送,还有百姓自发将红色横幅挂在自家外墙上“送医下乡献爱心,以人为本情谊高”。

10间年,中国石油持续开展健康扶贫,除医疗帮扶免费赠医赠药外,还出资100万元协调实施医疗保险项目,为习水县7652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办理“顶梁柱”健康医疗保险投保,凡建档立卡贫困户年龄在20至60岁之间的贫困人口生病住院,目录以外的医疗费用给予报销80%,不限医院、病种、治疗地区、入院次数,最高报销额为10万元。截至2019年底,习水县已有848人次累计获得该医疗保险赔付金额158.5万元。

“大牌电商”进山•乡村小卖部升级农村淘宝

“我们还是要做接地气儿的扶贫,不只是带钱去,还要转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2015年7月,中国石油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在杭州举办了为期6天的“电子商务扶贫培训班”,邀请4个定点帮扶县里分管电商的县长、乡长以及当地关注电商发展的创业者参加。电商扶贫,是互联网时代下中国石油对“更精准地扶贫”的一次新探索。

几天的电商培训中,讲课的专家们也亲身感受到了培训学员的学习热情。在电商培训中,“遂昌模式”是学习案例之一”,看到遂昌的竹炭制品、高山农产品,习水县的人很惊叹,说这些产品我们都有,为什么人家可以卖这么好?!”习水县副县长苟明利听说中国石油举办“电商扶贫”的培训项目后,感到很好奇,亲自选人、组团。在此之前,她就一直在关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到杭州后,国内电商产业的大咖云集,苟明利重新燃起学生时代的学习热情。“以前是自己自学,找不到这么好的老师”。同年10月底,习水县举办了首届电子商务大会,对习水县来说,是中国石油帮助开启了这个风口。而之前苟县长一直希望能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展农村淘宝,但苦于没有接触路径。尽管主办方声明这次只是学习培训、不是招商会,苟明利还是一直追着培训专家联系农村淘宝的负责人。“如果不去参加这次培训,习水县的农村电商起码一年之内都做不起来。”苟县长说。

课程结束后一个半月,习水县政府与阿里巴巴签下了正式合作协议,习水县的农村淘宝同年10月份正式开业后甚至创下了村总单量全国第一的记录。

电商培训结束后不久,中国石油扶贫人又开始筹划“旅游产业帮扶培训班”。结果,有几位参加过电商培训的学员又想继续参加旅游扶贫培训班,“一天到晚都在追着打电话要求参会”对方的请求难以拒绝:“他们说,只要在教室里加个凳子就行,别的啥都不用管。”习水副县长苟明利参加完杭州的电商培训后,这几天又到成都参加旅游扶贫的培训课程,她发现班上大概有1/3的同学都是参加过杭州电商培训的老面孔。上了几天课,苟明利感觉自己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慢慢梳理清楚了。“这两次培训,都很有针对性,电商和旅游,都是我们习水县的短板。”

“我们就是为他们打开一扇门,开启一扇窗。”石油扶贫人一直在努力,让扶贫也可以潮起来。

10年间,针对落后地区人才缺乏问题,中国石油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为习水县持续开展人才培养,据统计,累计帮助习水县培训乡镇干部、教师、医护、电商、旅游、农业、合作社经营与管理等专门人才超800人。仅2019年就牵头助力习水县培训农民合作社人才10人,农村综合体10人,党建扶贫培训10人,电商经营管理人才10人,乡村旅游人才7人,教育管理人才5人,优秀班主任5人,骨干教师长网络培训50人,童伴妈妈培训10人,爱心月嫂22人,汽修技术10人,冬奥会志愿者4人,乡村医生10人,临床医生10人,医学专家人才交流2人。与中国基金会合作开展为期18天的餐饮、竹编和苗族花秀村民技能培训超过50人。推进扶贫方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定点真扶贫•斩断穷根十年一剑露锋芒

正值2018年大年正月初三,醒民镇红岗村村里的袁大娘早早就来到中国石油为村里新建的苗族文化广场,在其中一个角落支起了早餐摊位,每年仅是靠这几天时间,早餐卖些糯米饭和自家磨出的新鲜豆浆就能收入4000元左右。

红岗村民族文化广场一年一次的“踩山节”如今已经成为当地的特色旅游文化品牌活动,踩山节是云贵地区苗族的重大节日,主要是体验苗家日常生活,包括各种美食、服饰和农产品,节日当天村里的文化广场除了本地苗族和当地群众参加之外,还吸引了来自周边四川、云南地区的苗族和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极大带动了当地乡村特色旅游,踩山节活动这些天最多累计吸引超过了4万人次。

节日中当地村民们除了贩卖一些竹筒饭、苗粑等民族特色食品外,当地特产小花生和蜂蜜等特色农产品也备受外来宾客的欢迎,都要带上一些回去。

“苗族举办踩山节,不仅给青年男女们提供了一个谈婚论嫁的平台,其中苗族的“保娘”民俗活动,也给村里年长的老人们带来了很好的创收机遇。”该村委会的何主任介绍说。

按照苗族习俗,男女双方只要聊得来,外来的陌生人就要在踩山节里现场认一名老人做干亲,寓意保佑家中全年平安添福添寿,与此同时也要给刚认下的干亲送上一个大红包,一天下来一些村里一些幸运的老人们收红包就能收获几千元。为了给外来的客人留下好印象,村里更是在村委会门前摆起苗族特色长桌宴,身着民族服饰的姑娘们唱起一首首《高山流水》为宾客们敬酒,形成了当地一道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红岗村是中国石油在醒民镇扶贫攻坚帮助百姓致富缩影中的一个典型,通过修路、打造民俗文化广场等有力实施,结合村里每家每户都有种植青菜的习惯,2017年以来,红岗村通过招商引资与生态水库移民局合资在村里办起了酸菜加工厂,由村民自主经营,村里专门从四川引进了新的酸菜加工技术到厂里,2018年投产后当年生产了160吨酸菜销往四川,年底为村里创效了一笔收入。村里还建立了养殖合作社,开设了养牛场外包给当地养殖企业,鼓励村民一同养牛,养殖场负责对外销路,养殖的200多头水牛和黄牛,销往广州和内江等地,村里的28户贫困户每户每年都能得到固定分红补贴1500元。

借助“踩山节”旅游品牌打响的名声,红岗村还成立了乡村旅游文化公司,选拔了36名村里身负才艺的村民组建了一支民间文化表演队,在周边的土城旅游景区表演民族舞蹈、舞狮、杂技飞刀、铁花等等节目和杂技,每名演员每次表演个人可收入250元,每一场表演都能为村集体经济创收500元,全年能为村里创收超过100万元。

10年间,除了帮助当地群众兴建了民俗文化广场2个,中国石油还在另一个村子钢铁村帮助建设商品蔬菜生产基地一个,带动种植户45户,面积200亩,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8年,醒民镇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3800元增加到9500元,提前两年率先脱贫,成为了贵州省定点扶贫工作“样板乡镇”。

栽好“梧桐树”•扶贫+乡村旅游引来金凤凰

2017年由中国石油、中国扶贫基金会、习水县人民政府三方合作的美丽乡村扶贫示范项目“梧桐山”正式启动,探索全新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以旅游产业为平台,以精品民宿为抓手,以农村合作社为基础,搭建乡村和外部链接,力求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41岁的何兴兵是大坡镇田坝村口的一户村民,家里有三个孩子都跟在老人身边,8年来他都远离家乡外出到温州打工,自从中国石油美丽乡村民宿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启动,他听说家乡有了新变化,很快就被吸引做出决定,回老家干点什么!

随后,他在项目实施的必经之路村里庙坝小广场的位置开了一间小卖部,为项目施工人员提供日常便民物资供应,他还将家里的一间老房子底层租赁给中国石油、习水县、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项目工作组的驻村干部和工作人员们作为办公住宿地点,平日里让妻子帮忙打理一些日常伙食,也给家里增加了一笔小小的收入,村里有了新盼头,何兴兵经常热心帮忙村上各类事物,也给中国石油驻村干部不少的帮助。

“为了吸引像何兴兵这样在外务工的村民回乡发展,我专门建立了村里的就业指导微信群,向外出打工的村民们介绍田坝村未来的规划发展情况,以此吸引更多村民回村发展,共同脱贫致富。”石油扶贫驻村干部王建平介绍说,同时这样也能进一步完善项目周边配套和为项目提供更多劳动力。

“梧桐山”乡村民宿旅游项目起初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路荆棘,初期项目共租赁9户6所农村老式木板民房作为项目施工点,项目联合专家组原本选定其中3所民房作为样板进行深度改造,但当地农户一直对项目保持怀疑态度,信心不足,并未同意实施。

代表中国石油来扶贫,驻村干部王建平一门心思扎根到村里,在村老支书袁志祥的协助下,多次进户拜访做好村民思想工作,最终村上的袁文礼大爷一家同意将自己的住房作为1号样板房进行试点改造,袁文礼大爷今年60多岁,三个女儿均已嫁人为母,家中与老伴相伴度日,平日的生活紧靠饲养一头猪,种点土豆和养几只鸡卖点鸡蛋维持着,老人家经常要背着竹篓步行7、8公里到附近的大坡镇上贩卖,自己和三个女儿生活条件都不好。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腿脚越来越差,袁大爷和大妈老两口感到维持生计日渐吃力,因此当驻村干部找到他家做工作后,他最终同意作为项目的1号样板试点,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施工计划如此之快,通知完在2018年年后的一个月内就要完成搬家。老两口平时身体不好,正为此发愁时,王建平早已替老人安排妥当,不仅帮助袁大爷在村上的另一头找到了新的居所,村里还出钱帮助老人对卫生间、灶台、打地皮、粉刷等进行了三房建设改造,改善了居住环境,使二老安心,也彻底转变了他们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思想观念。

搬家的当天,王建平带着项目施工队员到袁大爷家帮助搬、担、抬物品,两天的忙碌,顺利完成搬迁工作。唯独遗憾的是,人有旦夕祸福,3月份,袁大爷在县医院被查出患有食肠癌晚期,老伴何志贤回来抹着眼泪告诉大家袁大爷最多还剩下3个月的时间……

4月20号,1号样板院正式开建。项目施工期间,袁大爷看到王建平有时在施工现场一守就到后半夜两三点钟很是辛苦,他就每天白天都主动来帮忙盯看现场,袁大妈则经常帮忙在施工现场做饭和烧茶递水,施工修路有300米需要占用他家的一块菜地,按照当地价格起码赔偿2万元,但袁大爷主动让出7分地,仅收取了村里3700元作为个人补贴,为此,王建平还专门代表村里和项目工作组奖励了袁大爷一家2000元,表扬这一家人对建设美丽乡村工作的支持。而袁大爷还是每天坚持在项目施工现场盯足8小时,就算只是双眼望着没事做也不肯定离开,因为这栋住了一辈子的1号样板房就是他活下去的希望。

5月的一个夜晚,因天气骤变,王建平带着村干部正在轮班抢修1号院前面的入户路工程,工作一直到持续到凌晨,袁文礼老人一直在现场陪守着跟大家聊天,为大家烧了一壶接一壶热茶。他说,“我已经是快要走的人了,希望在有生之年看着你们把我的家变漂亮,脱胎换骨的样子,也希望看着第一波客人来我们这个地方旅游。”

王建平开导他说,“袁大爷,你看着身体还硬朗,你得坚强生活,因为你是1号院的主人,等我们把1号院儿建好以后,我亲自接你回来入住享受几天,也让你的小女儿回来到我们项目上工作,你看怎样啊?”老人一听,“那当然好,我可要先谢谢王干部了!”然后憨笑着脸上流露出不尽的感谢。

包括王建平在内项目驻村工作组的每一个人心里都想尽快圆了老人最终一个心愿。可惜遗憾的是,这次也是王建平和袁文礼老人最后一次对话,那天晚上以后,他再也没能继续来到工地,由于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只能留在家里养病。直到6月的一天,老人病故的消息转来,王建平组织施工队全体停工一天前去吊唁。尽管老人已经离去,但王建平却把对老人生前的承诺一直牢记在心里。同年8月份1号院正式竣工,王建平特地去了趟老人家里,取来他生前的照片默默地放在了院子中央……

2020年4月,民宿项目第三期全部建设完成,开始招聘民宿管家。招聘公告发出一个月后,王建平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同事在收集报名信息时发现,袁文礼女儿并没有报名,他却始终没有忘记对袁大爷的承诺。在一位热心村民的带路下,在污水处理修建的工地上找到了他的女儿袁加会。见到对方后王建平问:“一个月了,怎么没有看见你去报名参加应聘管家呢?”“我家不在本村,又一直在工地上干活,我的个人条件不好,可能达不到你们民宿管家的要求。”对方不自信的解释说。

王建平告诉她:“袁大爷生前就一直支持我们扶贫项目上的工作,不幸的是,他老人家没能看到项目建成的那一天。但他对我们的支持,中国石油从来没有忘记,我可以以驻村干部的名义,额外推荐你去报名。”就这样,袁加会参加了民宿旅游扶贫示范项目的报名、面试以及培训,顺利通过了管家的层层筛选,成为田坝村“梧桐山”民宿的一名正式管家。因为王建平相信,作为袁大爷生前最疼爱的小女儿,在未来的工作中,她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民宿管家。

自2017年以来,“梧桐山”项目资金总投入4000余万元,中国石油捐赠2800万元用于项目整体建设和配套设施。2020年6月该项目完工落地,正式运营后收入的7成将通过农村合作社用于村民分红,目标计划为田坝村每年增加营收300万元,解决30余户村民就近就业,每年带动销售农副产品3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增收80万元。

近3年来,除了大力实施推动“梧桐山”项目,中国石油还全力开展定点消费扶贫,在大坡镇田坝村和泥坝乡南天门村先后5次从贫困农户家中采购红辣椒、习水小花生、楠竹笋、大米、菜籽油、岩蜂蜜、土鸡、土鸭、土猪肉、黔北麻羊、土牛肉、赤松茸等40多种农产品,20多个村寨700多户农民受益,平均每户农民增收1200元,直接为当地村民创收180万元。

2019年6月中旬,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的第一周,王建平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第一时间连同村干部逐家逐户投入工作,调研农民种植养殖、手中积压农产品和困难群众家庭情况,这半年以来,中国石油已经先后两次开展农产品消费帮扶行动,金额达到55万元,特别是在7月初,直接从农民手中购买农副产品达30多种,产品从组织货源,到简单包装及加工,再到运输经过精心筹划、精准采购、精细管理,充分体现了中国石油“精准扶贫”的工作能效。

9月23日是全国第一个农民丰收节,正当田坝村农民欢庆在节日的喜悦之中,此时石油扶贫驻村干部王建平思考的却是农民心里一直存在的困惑——部分农副产品的销售后路。

近年来,这个问题也是田坝村民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当地农副产品如“蜂蜜、白豆、辣椒等”甚至存积了两三年库存,还有一些畜养类如“牛、羊、鸡、鸭等”也都正值出售的最佳时期,但单靠村民零散出售,很难达到“蓄水池”的效果。

借助中国石油大力实施消费帮扶计划的东风,一时间,王建平组织召开农产品调研会,带领村干部逐户入户调研,组织货源。

“你家蜂蜜有多少斤?鸡有多少只?羊有多少只?白豆有多少斤?这些需要出售吗?”在农副产品走访入户调研时,王建平不停的围绕这问题询问着村民。“我家200斤蜂蜜、土鸡有30只……”村民们也都及时的反馈自家情况,村干部何华中则一道边作记录边帮着一起协调村民做好统计分析。

村民熊兴明家住在田坝村的半山腰上,一家共6口人,其中4个小孩子都在读书,全靠熊兴明夫妇以农耕和养殖岩蜂为主要生计,两口子经常冒着危险攀岩走壁,身上也因此留下多处伤迹,家里生活条件更是十分简陋,基本没一台家用电器。2018年9月13日的晚上,王建平和村干部何华中来到村民熊兴明家里,从他口中了解到,因为地域交通的限制,目前市面上渗假蜂蜜层出不穷,使得村里岩蜂蜜在价格上不占优势,种种原因导致了出售困难。三年来光是他家积压的蜂蜜就有400多斤。面对生活的困境,熊兴明的内心表露出无比伤感,而蜂蜜的积压更是让他痛心疾首。当王建平表示愿意收购蜂蜜后,熊兴明夫妇满心喜悦,嘴里不停得说着道谢的话……

为让货源组织有序,使村民真正得到利益,又让企业员工能够放心食用田坝村的特色农产品,王建平组织村里组建了由村民项永忠为组长的蜜蜂养殖管理小组,专门对田坝养殖进行轮流巡查,有效防止了“外货入侵,以次充好”的问题,既解决了村民农产品积压问题,又确保了产品质量,对打开产品后续销路更赢得了口碑。

村民袁学清今年已经70多岁,2015年儿子身患精神病后儿媳妇离家出走,留下7岁大孩子给老人照顾。这几年,袁学清只能靠当地民政的极少甚微补贴来维持一家三口的艰难生活。幸得老人身体麻利,平时靠养羊、养牛、养鸡来补贴家用,2018年10月,正值生畜急需出售的好季节,此时他的孙女不幸染上重感冒,持续高烧不退,为给孙女看病,老人花光了家里几乎所有的现钱,更耽误了出售家畜的时机。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王建平立即给拿给老人3000元作为收购牛、鸡、鸭的定金,让他安心,随后又开车帮助他把孙女送到镇里的卫生院救治。几天后,小孙女身体康复了,快乐的回到学校上学。同年底,中国石油总共从袁学清老人家采购牛肉600多斤、鸭子10只、鸡8只、老鹰茶50斤、干辣椒十斤,让老人增收15000多元。不但解决了老人生活的燃眉之急,更坚定了他面对生活不易顽强面对的信心。

2018年11月,第一阵凛冽的寒风吹进田坝村,“王干部,你的消费帮扶计划弄怎样了,我家的鸭子你们要不要啦?”一位村民在村头文化广场遇到王建平焦急的问到。两个月时间里,王建平一直为消费帮扶计划走县城、跑省城,不断向县领导和公司上级领导汇报,协商采购协议签订等事项。功夫不负有心人,12月底,中国石油与习水县田坝村顺利签订了30万元的农副产品采购协议,协议涉及农产品21种,协议签订后,现场立即进行收购,组织村民进行产品包装,成功赶在春节前将农产品进行交付。

2019春节大年三十前一天,田坝村村民早早的都来到了村里的工作站门前。王建平带领两名村干部开始发放货款,熊兴明是第一个到的村民,他领到的蜂蜜款是68000元整。随后,袁学清、杨兴科、候贵伦……村民排着队开始签领货款。

春节后,当王建平再次来熊兴明家拜访时,屋里已经摆上了几件新买的家用电器,有电视、洗衣机、电暖炉等,浓浓的年意也从他们一家人身上透露出来。

村民杨红虎是田坝村苗族同胞,也是合作社的骨干成员。今年初,他找到王建平说:“去年我知道你还在其他村采购了一些赤松茸,今年我想带一批村民在咱们村里试种一点,一是想带动村民一起发家致富,二是想为合作社开发一些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王建平想,消费帮扶既是为了帮助民村畅通销售渠道,也是为了让村民切切实实得到利益,通过帮扶激发民村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挖掘当地的特色产品作为发展农村产业的基源,通过合作社的加工、包装和推广,使产业与乡村旅游更好结合。于是,立即答复支持这一想法。

从2月份开始,杨红虎带着几名村民着手联系松茸菌种植技术培训等事宜,协调种植所需材料和土地,最终决定先试种2亩。从收集种植干料开始,翻地、下种、浇水、人工除草再到成熟采摘,杨红虎和指导老师袁华国每天都在田埂上来回行走,查看松茸菌生长情况。4月的一天,接连下了几天雨,松茸种还未出苗发丝,眼看就有被水冲走和淹坏的危险,杨红虎和袁华国立即组织村民冒雨到地里抽水处理,整整一天才把积水抽干,菌种得以保留。6月下旬,松茸菌顺利采摘,每亩收获4000多斤鲜菌,烘干后,共600多斤干菌,指导老师袁华国又将松茸煎花生和松茸煎牛肉的制作方法传授给村民。据统计,第二次消费帮扶在本村采购的干松茸有300多斤,松茸煎花生和松茸煎牛肉共有600多瓶,创收6万多元。

在一次消费扶贫走访中,王建平来到了村民项永忠家采购岩蜂蜜,在交谈中,对方告诉王建平因为家里两个小孩儿读书急用钱,想要转卖家里养的唯一一匹马,以解燃眉之急,希望王建平能介绍买家进行出售。王建平听后想了想说,“你的马好好养着,我不会帮你卖马的,但我来想办法让你的马尽快为你挣上钱,到时候,钱是你的,马也还是你的。”项永忠怀疑说还有这个好的事?

此时,“梧桐山”民宿项目八号院正建在离公路距离两百米远的小山坡上,建设期间的二次转运遇到了困难,如果单靠人工转运,会加大成本增加施工周期。王建平找来项永忠说,“我准备用你的马来驼施工材料,这样既能减少搬运成本,节省施工周期,同时孩子的读书钱不就有着落了!”“你不认识工地上的包工头,我来帮你介绍,你们夫妇俩主动去把8号院入户挖出来,剩下的事儿我会给包工头沟通。”于是,随后当着包工头的面,王建平告诉对方,入户路是项永忠夫妻主动帮忙挖的,果不其然,包工头一口答应下来,成功让他们家包下了8号院的二次转运项目。2019年8月,8号院的主体和硬装项目全部建设完成,所有的工人都在项目部领取了工钱。此时项永忠两口子却在家中杀鸡宰鸭,忙的不停。因为他请来了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和他的工友们到他家做客,当包工头将8万多元现金交到他手里时,夫妻俩的脸上充满了笑容,这天也是他家最高兴的日子。

除了推荐项永忠到民宿项目上参加建设以外,在另外几次消费扶贫计划中,王建平从他家采购了400多斤蜂蜜,帮助增收7万余元。目前,项永忠的两个孩子也顺利完成了学业出外打工,家里增添了二层成小洋楼,儿子项小波还为家里购置了一台小车,一家人生活步入小康,其乐融融。

2020年6月,中国石油已经第5次对习水定点扶贫地区支持消费扶贫,通过农村合作社从农户手中一次性采购了大米、面粉、面条、菜籽油、生猪肉等50万元农产品用于基层员工生活。同时为了加大贫困地区农特产品产销对接,以消费促进贫困群众增收和稳定脱贫,还依托习水县电商办采购平台,优选具有国家地理保护标志的仙人掌面条、产自习水县原始森林深处的岩蜂蜜、由传统工艺腌制而成的鰼辣系列辣椒等特色产品,借助自身加油站网点“uSmile”昆仑好客便利店品牌渠道优势,助推帮扶习水县农特产品广开路、销出去、创收入,开启脱贫攻坚“双赢模式”。目前,已选取贵州全省45座重点加油站设置习水县扶贫特产商品专柜,预计每年可为当地增加销售额200万元以上。

如今的田坝村,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风吹稻浪,蜜糖溢桶。村里,中国石油帮助建立的农村合作社还成立了农民就业联系小组,成立了龙田苗族农民艺术团和龙田手艺品竹编、苗绣小组,深入挖掘和发展特色农产品和旅游产品,帮助龙田农民养蜂管理协会引进产业技术资源,持续带动农民发展松茸菌产业。在中国石油的帮扶下,田坝村正一步步迈向脱贫致富的幸福路……(中石油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