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冠山这个位置进可攻,退可守,所以当年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选择这里做密营”,在美若画卷的兴隆林业局有限公司鸡冠山景区,导游严晓峰对游客讲述着“东北抗联鸡冠山密营遗址群”的故事。
从密营建设细节到抗战人物经历、历史背景,这位长相朴实的汉子,好像一本抗联故事“小百科”,自如地应对着游客们的各种问题。能有这样的“知识储备”,让人很难想象,龙江森工林区全面停伐前,他的身份是一名森林小火车司机。
2014年全面停伐后,严晓峰和他的部分同事,成为兴隆林业局委派到绥化林技校培训的第一批学员。按照林业局的安排,严晓峰和其他9名林区职工选择了旅游专业,三年学习,严晓峰丰富了新的知识结构,也捧回了全国导游资格证。
一手培养旅游从业人员的同时,兴隆林业局有限公司还加紧了景区开发建设的步伐。
在2014年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的那个冬天,兴隆人意识到企业转型发展、职工再就业的紧迫形势,发扬“跑山人”的精神,努力寻找适合开发的景区景点,由林区干部职工组成的多个“寻景”小分队顶着寒风,踏着齐腰深的雪,走遍兴隆林区的沟沟坎坎,踏查着可能的旅游线路。
一边可以看山,一边可以看平原,脚下是只有不足一米宽陡崖的“绝壁凌空”,是鸡冠山景区的“王牌”景观之一。踏查之初,这片陡崖没有路,大家只能手脚并用地从这段山尖爬过去。作为省级地质公园,鸡冠山山路陡峭,莽莽林海,没有机械可以搬运,兴隆人就靠肩挑人扛把建设用材料运上去。
漫步在林间,严晓峰充满骄傲:“这都是我们兴隆森铁人一点儿点儿修建起来的”,山路起起伏伏,层层叠叠,兴隆人盼着能服务好游人,让鸡冠山好评不断、回头客不断,真正让旅游产业兴隆起来。
为丰富游客体验,兴隆林业局基建工程公司将自己外出学习后研发的首批房车“搬”进了景区,开始打造鸡冠山景区特色“住宿牌”。10辆房车不够,基建公司又借鉴其它景区经验,打造了躺在房间可以看天空的玻璃“星空”房、朋克风十足的“集装箱”房。
作为林业局的下属企业,基建工程公司从最初的土建和道路工程起家,逐渐发展为集塑钢窗生产、路灯景观灯制作、房车代工生产等多项目集合的公司。公司副经理刘国君说,“我们要服务林业局,更要面向市场,林区需要的、社会想要的就是我们车间里要生产的。”
话说得“豪气”,事儿做得也“漂亮”。在兴隆林业局旅游公司和基建工程公司的共同努力下,鸡冠山景区共解决职工转岗就业100多人,过往最高日接待游客量达到3000人次。面对受新冠疫情影响的旅游市场,鸡冠山景区积极做出调整,将景区市场定位从接收旅行团转换为发展户外自驾游,保证了景区的正常运营,给景区职工吃了一颗定心丸。
自己富不算富。兴隆森林旅游康养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张吉强告诉记者,为了让更多人享受到景区开发带来的福利,景区还为当地职工群众开辟了销售专区,让大家通过“练摊”销售林区特色山货。他们明白只有让更多职工群众致富,才能让兴隆更兴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年来,兴隆林业局除了发展旅游业,还鼓励带动职工在北药种植、特色养殖、服务业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有效解决了大量职工转岗就业,使职工增收、企业增效。
2020年的这个夏季,按照龙江森工集团的规划部署,兴隆林业局有限公司开始全面推进林业局公司化改革。
他们对公司各部门科室进行重新组合,定岗定编,形成层级简化、运转高效的公司总部架构,同时强化公司生态保护职能属性,将20个林场(所)和森林调查设计队、森林消防大队、森林资源管护大队等10个涉林专业机构,全部纳入生态建设体系范畴管理,承担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的重任,重新出发的新兴隆人走上兴隆路。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