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中国石油举办第三届石油精神论坛。集团公司党组领导徐文荣、焦方正、段良伟,以及部分总经理助理、管理层成员出席论坛,国资委党建工作局副局长徐宇栋、宣传工作局副局长侯洁应邀出席论坛。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党组成员、纪检监察组组长徐吉明主持会议,要求把弘扬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引领百万石油员工做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自觉传承者、忠实践行者。
身处油市严冬,他们立足岗位,奋勇争先,将提质增效的主动权牢牢掌握自己手里;遭遇疫情冲击,他们逆流而上,坚守奋战,确保疫情“震中”油气保供不停歇;面对世界级的地质难题,他们慧眼识“金”,创新突围,揭示了一个又一个新层系,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搏击海外市场,他们不言败不气馁,练就“金刚钻”硬实力,将中国石油的品牌立于海外高端市场……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身处不同岗位,却有着相同的精神品质——忠诚爱国、奋勇争先、求实创新、开放包容、守正奉献。他们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承人,是攻坚克难战严冬、解放思想转观念、立足岗位勇担当、提质增效上台阶的突出代表。他们的先进事迹,闪耀着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时代光辉。
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困难,更需要增强不断超越的责任感紧迫感,直面企业发展中“躲不开、绕不过、拖不得”的硬骨头,着力在探索创新、求实创新、开放创新上下硬功夫、见真效果,担当新使命、建功新时代。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抖擞精神。让我们大力弘扬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苦练技能、岗位创效,撸起袖子加油干,脚踏实地做好每件平凡的事,永远保持“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责任感、“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的自豪感,在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建设中,当好主人翁、共圆石油梦。
“三老四严”守住根攻坚克难战严冬
(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第三油矿中四采油队党支部书记李雪莹)
我们不能改变油价,市场也不由我们控制,但我们可以管好自己,可以琢磨怎么才能把紧日子过成好日子。
中四队是“三老四严”发源地。我们队建队60年,全队进进出出1727人,无一人违法违纪。截至今天,安全生产2.2万余天,荣获省部级以上荣誉28项。可以说,靠着“三老四严”这样的优良传统,我们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我们是搞石油的,每天看油价就像关注天气预报一样,成了习惯。作为最普通的采油工,我们不能改变油价,市场也不由我们控制,但我们可以管好自己,可以琢磨怎么才能把紧日子过成好日子。
由于开发时间长,管线老化、穿孔是常事。我们队一共管理625条管线,超20年的就有34条。按照规定,服役15年以上可以申请计划更换。前段时间,2号计量间集油管线按计划排,得3个月后才能换。时间就是产量!大伙儿一商量,不能等!
队长王一伦带着技术员和维修班,扛着铁锹、背着探测仪,一米一米地找管线走向。那段时间总下雨,很长一段管线埋在沼泽里。有人说,碰到水咱先绕着走,找到两头就能估个大概。王队长说,“大概”可不行,一寸也不能绕,咱干啥都得对得起“三老四严”这四个字。说完带头穿上水衩,第一个蹚进泥水中。仪器信号弱,他就带着大家拿锹挖,一米多深见了管线,旁边插上小旗,再埋回去。
一路走一路挖,从早上9点到下午4点,插了900多个小旗,管线走向一目了然。第二天早上5点,10人的会战队伍沿着探好的路,边运管线边挖沟。遇到灌木丛,挖沟机进不去,车辆靠不上前,大家就用手挖,人拉肩扛运管线。就这样,两天时间,117根,每根300多斤,总长3.7公里的管线全部就位,一周换完了所有管线,抢出近30吨的产量,省了10多万元施工费。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这场“冬训”,我们更要用好“三老四严”传家宝,让“一切成本皆可降”的思想深深扎根在每个人的心里,刀刃向内挖潜力、斤两必夺创效益,用我们提质增效的实际行动,展现老标杆的新风采。
解放思想转观念创新创效勇担当
(长庆油田采油十一厂镇287自主承保管理区党支部书记袁涛)
路都是人走出来的,活都是人干出来的,咱们已经承包了就一定要干好,别让人看了笑话。
镇287是一个老区块,单井平均成本远远高于厂平均水平。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迎难而上,再也不当“拖油瓶”。
后来,听说厂里要搞改革创新,下放自主生产经营权限,开辟降本增效的先导“试验田”。具体就是在全作业区自愿报名,自主承包,择优竞聘上岗,由作业区直管,实行项目化运行模式。
刚开始大家都心里没底,但又觉得年轻人就该多闯多试,即使有困难和风险,也要有冲劲和勇气。任凯、蔡尚兵等21名员工一商量,决定主动请缨,递上了请战书。就这样,这个原先由79人负责管理的3个站点、40座井场、125口油井的正常生产运行工作,就落在了我们21个人肩上,目标是完成年2.5万吨原油生产任务、完全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为了让无效变有效真正落地,我们党支部6个党员把最难管的区域都承担了下来。任凯总是讲,路都是人走出来的,活都是人干出来的,咱们已经承包了就一定要干好,别让人看了笑话。技术人员展开了细致分析,287区块无效井占比超过一半,是这个区块无效变有效的“硬骨头”。为此,实施了单井效益分析,实施差异化管理,制定了间开、捞油、关停等不同的生产方式,降控单井运行成本。
单井成本降下来了,我们收入增加了。作业区经理苟幸福提出了镇287自主承包区实施价值积分管理,彻底扭转“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的执行困局。尝到了自主承包的“甜头”,大家工作热情更高了,干劲更足了。截至目前,已自主维修设备57件,加工常用料252件,修复废旧料98件,实现创效40余万元。大家乘胜追击,继续向改革要效益,对井场、管线、站点等进行全要素挖潜分析,通过自铺“安全线”、自建“环保池”等方式,节约成本60余万元,全年预计创效超120万元。
虽然只运行两个月,却得到不少认可,油田公司领导说我们是提质增效的“小岗村”。我们有信心到年底能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不管困难有多大决不让一个用户停气缺气
(天然气销售湖北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志强)
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湖北各地按下“暂停键”。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湖北分公司1789名干部员工逆流而上,第一时间冲向“战场”。
腊月二十九,武汉封城当天,我们武汉地区公司员工徐坤主动要求从黄石市返岗。家人开车将他送到武汉城区入口,他又步行了十多里路走到单位。那几天,有许多同志和徐坤一样,克服重重困难,从河北、四川、江苏等地驱车赶赴工作岗位。疫情期间,我们有1259名员工始终坚守岗位,没有一名员工退缩。
在政府实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一周,我们敏锐地意识到疫情有传染的风险,抢先储备了两个月的防护物资。坚持早预防、早组织,提前启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专项预案,拍摄常见燃气故障处理视频短片,在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和居民小区微信群播放,用户用气故障优先采用远程视频方式指导处理。对于确需入户维修的,严格按照入户安检维修“六步工作法”做好防护。疫情期间,我们1789名员工零感染,1000万户天然气用户无一停气缺气,获得湖北省及各地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展现了中国石油良好形象。
我们供气量占湖北省天然气市场的73%。“不管困难有多大,决不让一个用户停气缺气”,是我们的庄严承诺。疫情期间,我们57座各类场站24小时运行;紧急投放57台自助缴费机、12台自助缴费车,深入边远社区,主动服务缴费,降低人员聚集交叉感染的风险;对76家防护物资生产企业和100多家定点救治医院用气做到“需求全满足”。
保供服务的阵地战打得好,遭遇战更不含糊。疫情期间,我们用8小时完成了火神山医院300余米的管道迁改任务;用3个小时完成了仙桃市人民医院儿科诊疗中心通气任务,用1天时间完成黄石市防疫收容医院紧急通气任务,为疫情防控赢得“战机”,湖北省、武汉市、十堰市等多地政府纷纷致信来电表示感谢,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媒体予以好评。
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这就是我们理解的石油精神。
在沙海中奋勇搏击
(塔里木油田公司首席专家杨海军)
在塔里木找油找气是我毕生的追求,我愿永远做沙海中奋勇搏击的海军。
走进石油门,便是石油人,就得有石油梦。在塔里木盆地寻找油气大场面,是我的梦想。为之奋斗,我心甘情愿。
扩大库车天然气勘探成果,保障西气东输长期供气,是我的第一项任务。我们把目光锁定在6000米以深的深层。通过多次开展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创新发展相关理论,描绘出深层大气田的轮廓。在这一理论指导下,2008年,克深2井在6500米以深深层获得高产油气流,实现了克拉之下找克拉的战略性突破。此后,又相继发现13个气田,形成克拉—克深万亿方大气区。面对库车坳陷复杂区、空白区,我和我的团队又乘胜追击,引入新理论,发现一系列新圈闭、新层系。2019年,博孜9井在近8000米获得重大突破,近两年新发现12个大中型气藏,形成博孜—大北万亿方大气区。
实现台盆区碳酸盐岩效益勘探开发,保持塔里木油田原油稳产,是我的第二项任务。油田公司安排我组建碳酸盐岩中心,开始新的艰苦探索。我带领团队攻克了碳酸盐岩储层刻画和成藏机理难题,率先提出断裂控储控藏新模式,深化了“小油藏,大油田”认识,发现了台盆区10亿吨级碳酸盐岩大油田,推动碳酸盐岩原油产量翻两番,不仅成为塔里木油田原油增储上产的主力军,也成为中国石油原油稳产上产的主力。
加快新区新领域风险勘探,尽快找到新的勘探接替领域,是我接受的第三项任务,也是最难、最重的。库车新区、塔西南山前、台盆区深层是塔里木勘探的三大新区新领域。近3年,我和团队提供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风险勘探井位。2018年,库车山前秋里塔格构造带中秋1井获重大突破,库车又一个万亿方大气区现端倪。就在今年上半年,轮探1井、中古71井获得工业油气流,有望实现台盆区勘探领域的接替。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在塔里木找油找气是我毕生的追求,我愿永远做沙海中奋勇搏击的海军。
甘当提质增效尖兵
(吉林石化乙烯厂乙烯车间值班长姜涛)
攻坚的路要坚定地走,生存的仗敢拼才能赢。
吉林石化70万吨大乙烯,上游连着1000万吨炼油,下游连着25套化工装置,是化工的龙头,更是提质增效攻坚的主战场。大乙烯有10台裂解炉,为了提高裂解效果,对6号炉进行了改造。但运行了几个周期,发现炉管温度高、结焦速度快,逼着工厂停炉烧焦,一年就得多停七八次。能耗增加、产量降低,焦块堵在管子上,更堵在我心里。
裂解炉是将石脑油、化工轻油、丙烷等,生产为乙烯、丙烯、碳四等产品,是产业链“从炼油向化工”的转换器。炉子一堵,黑乎乎、硬邦邦的焦块把炉管内壁糊了厚厚一层,烧一次就得消耗20多万元的燃料动力。要是把废热锅炉出口堵了,本来能钻进人的管线就只剩下碗口那么粗,必须用钢钎一块一块地砸、一点一点地抠,十几天也恢复不了投料。裂解炉有问题,大乙烯投油量的设计值就达不到,下游装置都得跟着降负荷,化工的饭碗就端不稳当。
攻克大乙烯裂解炉运行这道难关,成为完成指标、发挥上下游整体优势的一次关键冲锋。我加入了攻克难题的“尖刀班”。
先攻结焦这道关。我带着大伙,理着流程从头调整。我们降低裂解的温度。结果,温度一降,裂解深度又不行了。问题不但没解决,还影响了产品质量,大乙烯不得不又一次降低负荷运行。
攻坚的路要坚定地走,生存的仗敢拼才能赢。任务再艰巨、操作再复杂,我们都坚决执行!胜利的希望就在前头。
10多个操作单元,我们一个又一个排查;20多个关键指标,我们一次又一次分析;1000多个运行参数,我们一遍又一遍比对。我们不光跟困难较劲,还跟自己较劲,这一较劲就找到了症结,提出了“裂解原料分输分送”的合理化建议。吉林石化很看重这条建议,经过系统优化,液化气逐渐减少,优质裂解原料逐渐增加,焦块明显少了,运行周期延长了一倍。
非洲荒原盛开“宝石花”
(中油国际西非公司乍得上游勘探部主管王一帆)
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待回祖国怀抱时,让我们再做回家中那个好妻子、好丈夫。
找油不易,在非洲找油更不容易。在乍得,就算最冷的季节,气温都在30摄氏度以上,通常都在四五十摄氏度。旱季,最难受的不是高温,而是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沙尘暴,遮天蔽日,晚上都要蒙着面巾睡觉;雨季,蚊虫成群结队,密密麻麻,热带疾病肆虐。还好,我们坚持下来了。在西方石油公司40年勘探未取得商业发现的盆地,我们发现了千吨井,发现了亿吨级含油构造带,发现了大油田!
随着勘探的深入,老区的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如果不采取开创性、革命性措施,创新思变,规模储量发现将极其困难,项目发展也难以持续。2019年,我们大力甩开,果断开展外围盆地风险勘探,在老区潜力区带和外围盆地均获得重要勘探突破。
2020年,就在我们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之时,新的困难出现了。先是外围盆地勘探5个月的作业窗口被缩短到两个半月;紧接着,国际油价暴跌,乍得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等,让本来就时间紧张的勘探作业雪上加霜。
特殊时期,我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勘探作业,对地震采集队伍新招的当地雇员进行为期两周的隔离;同时,进一步明确“效益勘探”,优化部署、及时调整,决不浪费一米进尺,决不多花一分钱。5月19日,最让我们揪心的地震采集队伍终于赶在无法施工的非洲雨季前安全回撤,他们顺利完成了三维地震采集任务。虽然困难重重,但令我们欣慰的是,今年外围盆地完钻探井4口均获成功,试油的3口探井也是口口高产。
受疫情影响,我的同事们已在乍得坚守超过8个月。在这里,没有沮丧,没有抱怨,只有依然忙碌的身影、正常的工作。
我们海外石油人将不忘初心勇担当,牢记使命再攀登,为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再做新贡献。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待回祖国怀抱时,让我们再做回家中那个好妻子、好丈夫!
坚守抗疫一线彰显石油作为
(湖北销售武汉宏图大道加油站经理马婷)
石油精神让我们忘记了危险、战胜了胆怯、突破了自我。
怎么也没有想到,今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武汉成为风暴中心;更没有想到,宏图大道加油站成为风险最大、最易被感染的加油站。
我们加油站后方80米的金银潭医院,成为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医院;右方100米的武汉客厅,变成了武汉容纳量最大的方舱医院;向左不到2000米,又是另一座方舱医院;旁边20米处的酒店住进了外省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而且,附近的小区也出现了疫情。
大家的不安和焦虑逐渐加重。可是加油站不能停啊,救护车还等着我们加油呢!每当看到救护车和医护人员的班车来加油,我便会全副武装冲在最前面,并耐心地告诉每一位员工:“医护人员直面病毒都不怕,我们怕什么?这些车不是普通的车,是救命的车啊!只要我们防护到位,我们一定会安全的。”在充分做好防护后,员工内心对病毒的恐惧逐渐消除。
我们站,除了两人因封城不能及时返回外,其余18个人都坚守在岗位上。战“疫”时期,我们24小时营业,“哪怕只有一个顾客来加油,我们都要全力做好服务!”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石油精神让我们忘记了危险、战胜了胆怯、突破了自我。
最让我们感到光荣的是能够为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送油。在接到对方油品采购负责人打来的电话时,我斩钉截铁地说了一个字:“行!”尽管同事们表示可以与我同去,但为了降低风险,我还是决定独自送油。锅炉房距离患者污染区不足10米。4000升的油,输转需要50分钟,每次注完油后,高度紧张的状态让我浑身僵硬,后背的衣服全都湿透了。
在67天的坚守期,我们累计为金银潭及方舱医院服务334车次,送油36趟,加注油品93.9吨,为疫情防控贡献出了石油人的力量。在此期间,全站无一人感染。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个媒体对我们进行了报道。
弘扬石油精神逐鹿国际市场
(长城钻探泰国项目部GW80钻井队平台经理谢建国)
身在海外钻井市场,我们深知,立起来的不仅是钻塔,更是中国石油的品牌、中国的尊严!
16年前,我们带着一部5000米钻机走出国门,去泰国打井。
泰国石油市场是西方石油公司开发的,钻井执行的是荷兰壳牌标准,每个生产环节都有极其严苛的指标,是世界钻井行业的标杆。这里执行的是日费制,人员、设备要时刻保持最佳工作状态。就拿搬家来说,钻机拆卸后需要装120多车,运送到几十公里以外的新井场安装好,再通过验收,甲方给出的搬家时间是2.25天。而正常同类钻机、同等距离,所需时间应为半个月,最快也得一周以上。第一次搬家我们用了6天半。搬家不仅累,而且非常频繁,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搬5次。为了快速搬家,从平台经理到全体队员时常连续48小时不合眼。搬一次家就像扒了一层皮。
光靠蛮干是不行的。速度的背后,一定是人,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紧张的工作之余,我们队的员工也不断给自己充电加压,涌现了许多技术能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作业进度。团队不能缺少团结。我们队现在有87名员工,大多数都是泰国当地人。我们把国内“师傅带徒弟”的好传统带到泰国,帮助泰籍员工提高技能。无论哪名员工有困难,都想尽一切办法帮助。
就是这样一支团队,慢慢地磨炼和积累下来,我们把搬家时间缩短到1.94天。那一天,我们这些七尺男儿、长城的“老钻儿”,激动得眼圈儿都红了,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在泰国市场站稳了。打那以后,我们成为别人追赶的目标。国内像我们这样的50钻机,年进尺达到3万米就算是优秀的队伍。而我们经过一年多磨合,年进尺突破了10万米。目前,陆上50DB钻机最高年进尺超过13万米,累计进尺相当于打穿了188座珠穆朗玛峰,中国石油长城钻探GW80队一直是多项世界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
什么是石油精神?永不停步、勇立潮头,是我们GW80队的回答。身在海外钻井市场,我们深知,立起来的不仅是钻塔,更是中国石油的品牌、中国的尊严!
扎根生产一线平凡岗位写就非凡业绩
(测井公司辽河分公司女子装炮队队长谢小丽)
我们石油人向来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难。只要我们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严冬过后定是阳春。
16年前,单位要组建射孔枪装配队。虽然这个工作任务繁重,还很危险,可是我觉得女同志心细严谨,没准还能干得更好,便拉着几个姐妹,主动报了名。于是,国内测井行业第一支女子射孔枪装配队成立了。
我们的主要工作是,通过特定的工艺,把各种型号的射孔弹和引爆线固定在弹架上,组装成射孔枪。射孔作业常被称为打开油气层的“临门一脚”,射孔枪就是射开油层的一把钥匙。
为了提高工作精度,我利用工余时间研究图纸、苦练技艺,把装枪中遇到的问题一点点记录下来,逐个环节地分析,总结经验,尝试改进。在上千次的重复练习中,铁屑常常穿透手套,刺痛双手,手套磨坏了上百副。功夫不负有心人,40多个品种200多个型号的射孔枪装配技术,我烂熟于心,还练就了“蒙眼徒手识盘根”“快速分辨火工品型号”等绝技绝活。
我们的“装炮”工作,既是技术活,又是重体力活。装配前,要把48斤重的一整箱射孔弹,抱到1米多高的装枪台上,一个人一天要抱40多箱。然后取弹架、塞弹、装枪,再将100多个5到15公斤重的接头、炮尾拧到射孔枪管内。几千斤的生产负荷,稍不留神就容易损伤腰背。记得有一年夏天在外部市场,生产任务告急,由于当地条件简陋,我和4个姐妹蹲在地上装了3000发射孔弹。那天施工结束后,已经是深夜了,大家体力都严重透支,互相搀扶着,几次都没站起身来。
回顾带队这16年,我带领姐妹们累计装枪20万支,用弹680万发,装配的射孔枪枪身连接起来,长度相当于西安到北京的距离,实现了安全生产无事故、质量无事故、装枪合格率100%,做到了“百发百中,弹无虚发”。
当前,尽管遇到了“严冬”,但我想,我们石油人向来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难。只要我们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严冬过后定是阳春。(来源: 中国石油报)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