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故事|人大代表杨伟军:让铁路成为百姓的幸福“小康路”
我是杨伟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大动脉,承担着保障国家战略、国家安全、国民经济运行和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社会责任。
从连接西北与华北的中国首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全线通车,到兰新客专、宝兰高铁开通运营,我见证着西部铁路的变迁、飞跃与发展。
看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铁路密布、高铁飞驰,环线列车犹如一条金丝带,将沿途的重要城市、旅游胜地串联起来。
作为铁路人,我感到无比自豪与荣耀。
我始终坚信,加快铁路交通建设是帮助西部贫困家庭走出贫困、奔向小康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2018年,我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在推进铁路建设、创新运输产品供给、助力脱贫攻坚上更有成效,如何才能让铁路真正成为老百姓的脱贫致富路。经过反复论证和筹划,2017年,公益性“慢火车”开始正式运行。
我们把这项服务工作摆在与高铁服务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希望可以给沿途百姓带来更多便利。目前我们共开行了11对公益性“慢火车”,甘肃9对,宁夏2对。“慢火车”联通甘宁两个省区,在沿线县城小镇,票价低、停站多,受到沿线老百姓的热烈欢迎。
我们有一个叫渭南的小镇,如果从这里坐汽车去天水,至少需1.5个小时,车票要12元。但如果选择坐“慢火车”,47分钟就能到达,票价仅为2元。列车在天水站往返间隔时间是6个小时,也方便老百姓赶集、串亲戚。沿线辣椒、樱桃等农货成熟后,我们的老百姓就可以每天坐着“慢火车”,带着农货到周边的城镇去卖,镇上卖的农货价格会比收购价贵些,老百姓卖一天韭菜,有时候能多挣上百元。
“慢火车”逐渐变成了百姓的“致富车”。
铁路沿线有的家庭靠摆小摊供出了2名大学生,还有的赚了钱、买了新房。
这几年,我们结合沿线老百姓农产品销售的实际需求,在车厢里打造了扶贫文化墙,悬挂我们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照片、电商二维码等,推进贫困地区帮扶企业农产品进车厢,帮助农户扩大农产品宣传面、拓展销售渠道,促进老百姓增收致富。
做强做优“环西部火车游”产品、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保障货物运输供给……
用铁路带动脱贫,一直是我们的心愿。
看着沿线百姓脱贫致富的笑容,我们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没有白费。看到我们的职工用汗水灌溉着西部铁路的未来,我十分欣慰。
近年来,我走访调研过很多地方。我发现,一些铁路沿线的城市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问题,有的生产储存危险品,有的铁路设备设施遭到破坏。有的在铁路安全保护区内进行采矿、爆破、非法建设,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城市形象,更直接威胁铁路安全、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亟待彻底治理。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我提出“要明确铁路沿线各级政府和铁路部门、企业的安全监管职责,落实铁路护路联防责任制,强化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防范和制止危害铁路安全的行为”的建议,得到了广泛认同。
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全面发展,而现行《铁路法》已不能完全适应铁路发展新的形势要求。
2019年,我和其他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加快推进铁路法修改进程的议案》,建议从法律层面明确铁路监管职能定位,构建铁路法治化市场化运行机制。这项议案被确定为第233号议案,国家铁路局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修订草案)》,已完成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环节。西部铁路的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西部百姓也正在脱贫之路上大步迈进,未来我们仍任重而道远。
今年我的议案是加速修改《铁路法》:
01
修改完善《铁路法》中不相适应的条款。在《铁路法》中增加铁路安全管理方针、客运火车票实名购买、铁路安全保护区及安保区内禁止行为、铁路事故责任及赔偿等条款,修改完善有关具体内容。
02
在《铁路法》中设立高速铁路专章。明确高速铁路安全监管主体和范围、监管职责和法律责任,以及高速铁路建设、安全运营、线路周边环境治理与保护,切实从立法的角度建立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和安全环境管控协调机制。
03
明确持续深化铁路改革的政策导向,规范改革的法律保障。在《铁路法》修改中明确和规范推进铁路混合所有制改革、构建铁路法治化市场化运行机制、促进铁路资本与社会资本融合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导向,为铁路改革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交通运输工作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和服务性的功能属性,提出了交通运输“发展先行官”的历史新定位。殷殷嘱托,给予了200万铁路人巨大的鼓舞。
兰州是西部铁路的重要枢纽,不断完善兰州局的路网结构和规模,有助于补齐西部地区交通短板,形成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新格局,对我们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加强西部铁路建设、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提升铁路运输供给质量、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我们义不容辞。未来前景可期、振奋人心。我们唯有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努力展示新的更大作为!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报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
建设性新闻工作坊
联合出品
记者:李慧慧 齐悦(实习)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