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年,遭遇疫情冲击的中国,如何应对空前挑战,备受关注。5月2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当前,疫情尚未结束,发展任务异常艰巨,政府工作报告以一系列务实的举措,勾勒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围绕于此,中国网《中国访谈》特邀中国人民大学的两位学者和专家——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教授和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教授来做解读。
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教授和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教授做客《中国访谈》演播室。(李康 摄)
中国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仅有9500字,篇幅比往年其实是缩短了很多,在谈及往年的成绩时篇幅也很少,仅6小段文字。对于往年的成绩,二位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地方?
赵锡军:应该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2019年的工作总结是非常精悍的,也是最精悍的一次。这是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短小精悍,但把去年的工作基本都全面地、重点地展现出来了,比如说经济增长的情况、各项重点工作进展的情况。特别是去年第一次提出来,把“稳就业”作为最主要的目标,这个完成得很好。还有,像去年我们提出来的重点领域里头,比如说三大攻坚战完成的情况等等,这些都是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印象最深的,倒不是做了哪些工作,是这个报告本身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非常地集中,重点非常突出,这个印象最深。
王虎峰:我想用3个“第一”1个“最”来概括对报告整体的观感。
3个“第一”就是第一次以公共卫生开头做政府工作报告,上来就说,(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最快、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这是绝无仅有的;在整个回顾工作的时候,大概有一半多的篇幅在讲今年应对疫情,而不是去年的工作;在应对疫情的篇幅当中,整个回顾是2500字,大概有1500字是回顾疫情防控的工作以及基本的规律和走向,我觉得这个确实是第一次。
还有一个“最”,最什么呢?确实是最简约、最简要的一次。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都参加解读,知道一般都是2万字左右,这次总量可以说减半。在讲去年的工作时也极为简要,但是极为简要当中,我觉得还有一些印象非常深的地方,比方说提到了要深化改革、减税降费、放管服。我们前期这些改革铺垫,对应对疫情、经济下滑,实际是提前做了功课,做了很好的铺垫的。
中国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其实是用了很大的篇幅谈我们抗疫的工作。谈到政府工作不足的时候,报告里提到这么一句话“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那对这句话,王老师您怎么看呢?
王虎峰:我觉得,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特别是“一盘棋”。我们首先说各省是“一盘棋”来做这个事情的,同时,我们发挥了过去行之有效的汶川地震的对口支援的优势,集中力量集中救治。这个一方面显示了我们国家的优势,就是举国体制优势;另一方面我们又有传统文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时,我们广大的医务人员确实是——不光是奉献,是献身精神,毫不畏惧,4万多人,包括解放军,到最艰苦、最困难的地方去,一举取得了阻击战的可以说阶段性胜利,扭转了这个被动局面。这是我们的体制优势或者我们的“传家宝”、我们的“看家的本领”。我觉得大家要深刻认识到它的作用和意义,如果湖北武汉阻击战不能这么很快地解决的话,很难有现在这个局面,进入下一个阶段,就是复工复产了。这是我们非常宝贵的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教授赵锡军。(李康 摄)
中国网:我们来看看民生,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今年的工作任务,总理说的是“对疫情前考虑的预期目标作了适当调整”,优先稳就业保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任务。所以,没有设立具体的GDP指标,而是给了就业一定的具体数据。赵老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赵锡军:我认为,这是在今年特殊情况下的一个特殊的处理。实事求是地讲,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整个经济工作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和挑战。我个人理解,为什么总理在这次的报告里没有设定2020年经济增长的速度要实现一个什么样的数字?在以往都是有数字或者具体一个数字,或者一个数字左右多少,或者说是某个区间,但无论怎么样都有数字。但今年没有提,而且他专门说了“不设定一个数字”,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务实、实事求是的做法。因为按照我的理解,今年要设定一个数字,视为我现在要预期今年的增长能够达到多少,这个条件现在不具备。为什么条件不具备呢?第一,疫情的影响,现在还不能完全弄清楚,尽管我们现在还剩下7个月的时间,但在这个时间之内,疫情对我们的外贸、对我们的投资、对我们的消费究竟能够带来多大的影响,现在还很难估算清楚。
正如报告中所说的那样,中华民族向来不畏艰难险阻,当代的中国人民也不畏惧任何挑战,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和能力来战胜这场挑战!
特别鸣谢:哪吒汽车对中国网两会报道的大力支持。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