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合肥科技创新的成绩与挑战

时间:2020-04-29来源 : 合肥晚报作者 : 周华东 高玲玲

2016年4月24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考察工作。今年时逢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四周年,恰巧也是我国重大战略举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四周年。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继上海之后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至今已获批建设三年,取得了夺目的成绩。

合肥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

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再上新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拥有我国第一批国家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2017年先后成立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前者是中国类脑智能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后者是中国大气环境监测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同年还获批首批国家研究中心——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大科学装置集群态势初步形成。除现有三大科学装置(合肥同步辐射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之外,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还在谋划建设四个新的大科学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合肥先进光源、强磁光综合实验装置,以期形成大科学装置集群,吸引全球优秀科学家合作共创。

原创性科技成果喷涌而出。在信息领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并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分发;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在能源领域,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屡创世界纪录,先后实现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及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达1亿摄氏度。在健康领域,合肥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以激酶为靶点的全细胞筛选库……

突破性产业成果不断涌现。在原创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同时,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也产生了一批重大突破性产业成果:成功研发我国首款量子计算机操作控制系统;高水溶性超细钛白粉纳米材料性能超国际同类产品;微波地质深钻技术将颠覆现有地质钻井作业方式;国产超导质子治疗设备旋转机架等三大核心设备研制成功……

合肥科技创新的应对措施

合肥基础科研具有强大的基础和实力,可以预料,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背景下还将更上一层楼。如何将原创性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应用性成果并推向市场,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新兴产业”全链条竞争优势,是当前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这需要从深化源头创新、加强成果转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完善人才引育机制等多个方面发力加码。

夯实基础科研建设,深化做实源头创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基础科研居于创新的核心地位,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应用创新、市场创新,很大程度都仰仗于基础科学技术的创新突破。国家建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初衷就在于依托先进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建设,开展世界先进水平的基础科学研究和重大技术研发的。进行基础科学研究创新,既是合肥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使命,亦是合肥进行应用性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基础。

完善转化机制和信息渠道,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三方协同发力。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科技与经济相分离的局面,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较为突出。政府应当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过程中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搭建科技信息平台、交流平台、转化平台、产业链平台,加速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不仅是市场参与的主体,也是研发投入的主体,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主要力量。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实行支持企业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营造公平包容的市场环境,降低创新创业的制度性成本;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支持中小企业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等。

完善人才引育机制,强化科技创新智力支撑。人才,永远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根据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展规划,聚焦信息、生命、能源、环境四大领域,积极引进和培育国际高端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大柔性引才支持力度,拓宽人才引进培养渠道;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强化科技人才薪酬激励;建设人才综合服务平台,优化完善人才配套服务。(周华东 高玲玲)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