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马头镇做好“N+”扶贫文章

时间:2020-04-27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邹长新

马头镇围绕脱贫攻坚主线,统揽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抓淠河生态经济带和江淮果岭建设契机,结合自身特色优势,积极谋划,创新思路,做好“N+”扶贫文章,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党建引领+”。坚持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检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主战场,大力实施党建引领扶贫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镇农村普通党员、教师、医生、企业职工等513名党员积极投身“四联四帮”,共结对帮扶贫困户677户,走访贫困户1652人次,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769件,为全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产业发展+”。近年来,马头镇以产业化种植、规模化养殖为依托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初步形成了特色产业集聚。通过打造“合作社+基地+贫困群众”模式,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他们依托产业发展自主脱贫,实现脱贫扶志双赢。位于李大楼村的俊耀家庭农场西兰花基地主动为马头镇李大楼、感应寺、胡楼等村20户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常年从事种植、采摘、管理、运输等环节工作,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可达3500元左右,确保实现稳定增收;黄店村的晶鑫葡萄专业种植合作社也主动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一方面,在马头镇黄店村以1000元/亩/年的价格流转37户农户的220亩土地,增加了周边农户和贫困户的收入。另一方面,主动与贫困户加强对接,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助其增收脱贫。截止目前,合作社已与15户贫困户签订就业协议,每户每年增收约3万元,使贫困户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合作社于2019年7月被认定为“就业扶贫车间”。2019年,在马头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晶鑫葡萄合作社与胡楼、黄店、陈滩等7个村签订合同,在十字路村合作共建50亩标准化葡萄示范园,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0年,高皇、黄台两个村以党委政府支持资金,村主导发展的模式,通过到江苏、安徽潜山、岳西、舒城等地考察,发展瓜蒌种植200亩左右,香椿种植60亩左右,以党委政府主导引导,积极探索“村为主”发展产业模式。

“扶贫车间+”。创办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2016年6月,马头镇党委政府提出了以“扶贫车间”为载体的“党支部+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就业脱贫模式,打造以龙头企业引领,乡村车间互动发展,让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就业。2017年以来,龙辉文教公司通过“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带动当地贫困户和剩余劳动力就业,让一大批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截止目前,企业先后吸纳贫困户68人,每年为贫困户创收近200万元,贫困户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通过在扶贫车间就业,目前68户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真正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扶贫目标,在全镇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龙辉文教用品有限责任公司于2018年6月被认定为“安徽省级就业扶贫基地”。2020年,为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户后续产业发展工作,马头镇积极与安徽省级扶贫就业基地龙辉文教用品有限责任公司对接,建立“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建成全区首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扶贫车间项目。投入120余万元,建成车间共312㎡,在区发改委、扶贫局、财政局等部门联合验收后于4月10日正式投入使用,提前1个月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目前,扶贫车间就业人数45人,其中贫困户28人,预计人均月增收1000-2000元。

“双基”建设+。2014年以来,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共建成29条计41.808公里水泥路,总投资1303.68万元;利用“一事一议”项目资金建成32条计32.554公里道路;实施“组组通”工程34条路23.57公里。2020年,马头镇计划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8条3.3公里,全镇209个村民组均实现了通水泥路,切实改善广大群众出行条件,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稳步推进。全镇13个村街党群服务中心按照“2141”标准因地制宜实施了新建和改扩建,村级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广场、村卫生室日趋完善;智慧学校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扎实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精准扶贫,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水利“最后一公里”,解决全镇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进一步改善项目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为巩固脱贫成效提供保障。投资350万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全镇范围内共选址建设5处垃圾中转站、购置6个压缩罐、1台转运车、1台大型洒水车和30台小型清运车,投放垃圾桶880个,解决生活生产垃圾的分类、清理、运输等问题。探索“公司+村+农户”道路养护模式,目前,我镇村组道路约122公里全部分包到段、责任到人,与111人签订道路养护承包合同,其中贫困户52人。2020年,开发公益岗位、辅助性岗位聘选280位贫困人员开展环卫保洁等小型公益事业,开辟了一批精准扶贫特设岗位,量身为其打造“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按照就近就邻就便原则落实责任人,变以往“给钱给物”式的输血为“可再生”造血。投入300万元启动感应寺村美丽乡村增产中心村建设,在原有公厕、路灯、健身器材基础上实施塘口扩挖、水渠硬化、污水处理,增设绿化、美化设施,依托原生态村庄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享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努力营造生态扶贫、生态致富的良好氛围,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奋力谱写新时代马头镇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邹长新)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