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我市采用“双师课堂”让线上教育教学无缝对接

时间:2020-03-04来源 : 合肥日报作者 : 汪陈超 蒋娟娟 束芳

“线上课堂”打开别样天地

我市采用“双师课堂”让线上教育教学无缝对接

新闻摘要

3月2日起,全市中小学开始线上教学。如何让线上的教学落实到线下,让统一的授课最大限度适合每一个孩子,确保学习效果?记者从我市不少中小学校获悉,为了和线上教学进行互补,很多学校采用“双师课堂”的形式,要求每一位老师做到随堂听课,在课后实施教学中做到分层提问、答疑解惑,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

发放预习清单,让线上听课更有针对性

“线上教学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次挑战,学生能不能适应这种全新的模式,会出现哪些问题又如何解决?”这是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五(1)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韩丙程一直思考的问题。

韩丙程告诉记者,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每次线上开课前,他都会提前一天在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收看省教育厅统一录制好的网课内容,跟着网课老师讲解的重难点内容准备相应问题,设计好预习清单,在第二天上新课前提前发给班级学生。每天下午3点,韩丙程还会准时“上线”,给学生们进行答疑释惑。

据悉,面对疫情防控,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前期通过对学生进行线上摸底、交流,根据各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辅助教学内容。全体教师们提前备课,不仅认真学习国家、省市教育平台资源中的优质课程,更发挥年级组的力量,围绕新课中的难点、重点部分,由学校教师自己制作部分微课,供线上交流时课程的补充内容学习。

“双师课堂不仅有益于学生学习,更有益于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因此学校对老师提出详细的备课及教学互动要求,要求每一位老师通过认真学习优质电视课程,更好地把握课堂重难点,在实施教学中做到分层提问,答疑解惑,让优质的线上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所吸收。”该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因材施教”,分层在线答疑纠错

毕业班已进入到紧张的复习迎考阶段。合肥48中学采取“双师课堂”形式,整合省、市、区各类教育平台资源,各年级统一习题讲解,各班级科任教师“因材施教”,分层在线答疑纠错,帮助指导学生在家更好地进行高效学习。

聂尔响是学校教务处主任,也是一名物理老师。毕业班学习任务重、时间紧,为了把“停课不停学”的理念贯彻下去,正月十五一过,聂尔响做足准备来到学校,把“空中课堂”直播的一整套设备搬进了教室,为学生们录制新课内容。

“老师们第一次进行这样集中规模的线上录课,坐在电脑前很不习惯,把设备搬到课堂,老师们在教室里讲课录播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比较容易上手。”聂尔响告诉记者,按照“全校毕业班一张课表”的要求,他和另外几名物理老师轮流录制新课内容,发到班级群里供学生们统一使用,老师们还针对课程中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做了一些习题解答小视频供年级学生参考,同时结合班级线上作业批改,再有针对性地给部分学生进行补缺补差。

“学校要求学生观看视频学习时必须要有听课笔记,每天晚上7点之前按时把听课笔记、当天习题完成内容拍照反馈至班级QQ群,班主任及老师抽查。每天晚上7点到9点之间是习题讲解、答疑时间,每天各班级都会安排任课老师利用班级QQ、微信群为本班学生答疑。”聂尔响告诉记者,一般老师们都会“拖堂”,把最后一个学生的问题解答完毕才能“下线”,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是常态。“虽然很辛苦,但是能让学生在家更好地学习,我们觉得付出也很值得。”

利用大数据,对“空中课堂”实施教学动态管理

在延迟开学期间,不少中学利用大数据对“空中课堂”教学实施动态管理。

合肥市第十一中学要求空中课堂平台不定期通过后台导出线上教学开展情况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数据反映出认真度、参与度、在线时长、线上作业完成等情况,反馈给科任教师,给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参考,便于及时调整教学。”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数据反映出的问题,班主任老师务必要联系到相应的学生家长,了解情况,查明原因,给予帮助,加强对孩子在家学习的督促和检查。

“例如,学校通过空中课堂后台打开高三(10)班徐同学的线上学习数据,可以看到她每次都能按时登录和签到,从未早退过,在线时长中,有2月21日和24日缺少共计10~15分钟,后来了解到这是由于学习终端出现短暂网络故障。她的课堂参与度达到90%以上,在线作业提交100%。”该负责人介绍。

与此同时,学校还通过“空中课堂”开展线上集体心理辅导,学校心理教师给居家学习和生活的学生从照顾身体、调节情绪、升级认知、积极行动等方面开展疫情期间心理辅导,确保学生能以一个良好的心态迎接高考。(汪陈超 蒋娟娟 束芳)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