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9日晚上21:00,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吕国悦副院长带领的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正式深入疫区一线——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院区B座10楼东区重症疗区,正式收治第1位新冠状病毒肺炎病人,两个医疗护理小组同时进驻病房,经过一夜紧张忙碌,截至2月10日晨共收治新冠状病毒肺炎病人50人,病人平稳。医疗组详实了解病情,护理组工作井然有序,抗疫工作正式步入正轨,第一场战役吹响胜利的号角。
回想在开战在即前的8小时,如拉弓射箭,所有的准备和高标准、严要求,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松懈,对任何可能存在风险的充分预估和应急预案,为这一次箭中靶心铺路护航。
拉满弓,使圆劲
建章立制,扎实工作,科学培训,严密防护
2月9日下午13:00左右,吕国悦副院长接到武汉总指挥部紧急通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即将在当晚收治首批约30名新冠状病毒肺炎病人,而实际病人的收治比通知里要求的更加来势凶猛。
为应对紧急情况,吕国悦副院长召集医疗队召开紧急会议,临时更改计划,初步安排两个医疗和护理小组同时进入病区,共同收治病人。同时,为保障援鄂人员基本安全,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如锐器伤、意外暴露、甚至驻守酒店医护人员发烧感冒等情况都做了应急预案。
治疗上,郑杨教授迅速组织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相关科室专家制定了患有各种基础疾病新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诊疗方案,包括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诊疗规范。同时,团队随队配备一名精神心理卫生科医生,为病情本身不重但精神负担大、极度焦虑的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另外团队特设智慧医疗保障小组,团队医疗和日常管理全部实现电子化。包括紧急研发设计的IPAD电子化查房小程序,电子化病人心理调查量表,团队成员电子化健康情况监测表等。
“疫区就是战场,只有想的多、做的周全才能保证每位队员的安全,容不得丝毫马虎!”吕国悦副院长如是说。
敢为箭首,蓄势待发
前线英雄,深情嘱托,动员鼓励,同舟共济
9日晚,即将踏入前线,医疗队全体党员及第一班次医护人员在酒店门口举行了露天党支部会议暨出征仪式,即将进去疫区的两支医疗和护理小组以及全部党员参加了支部会议。
吕国悦副院长强调:从随时待命到真正成为援鄂医疗队队员,从离开家乡长春到飞抵疫区武汉,从入住酒店、大小物资准备、专业防护知识学习到准备正式进入疗区、迎接第一位新冠状病毒肺炎病人,一会儿我们真的就要上前线了,真刀实枪的战役马上就要打响!在和死神较量的战场上,我们承载了吉大一院1万名医护的重托,也承载着吉林省2700万人民的厚望!请全体党员坚定信心,敢打必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肯定,挽救更多的生命。
动员大会上坚守临床工作的郑杨主任表示,作为一名工作30多年的医生,当国家面临疫情时,深入一线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坚守到底,大家要有勇气迎接这次考验。
高岚护士长最后也嘱咐大家要做好自身防护,用我们专业知识守护患者健康的同时积极调整心态,打赢这场抗疫战。
在各位领导的深情嘱托下,在党和人民的期盼中,在吕院长及老主任的带领下,吉林大学援鄂医疗队第一批两组医护人员已准备就绪,蓄势待发。
弓箭在弦,一触即发
与你们在一起,写下英雄之名
9日晚18:00许,吕国悦副院长、郑杨教授、张东主任带领两个医疗小组率先进入病区。在小心穿戴防护物品的近40分钟里,看着年轻的医护们一层一层被防护服包裹得愈发严实而辨不清谁是谁,大家真切的感受到无形的病毒和真正的危险就在眼前,触手可及。
一位20岁出头的小护士逐渐出现了头晕、呼吸困难的症状,吕国悦副院长亲切的告诉她不要勉强,队伍里有队员可以替补。稍微平静一下后,小女孩坚定的告诉大家“我可以!”为了给大家加油和鼓劲,吕院长在每个人的防护服上写下他们的名字—“彭爱爱、张丹、杨景德……”名字写就的那一刻,敬佩与感动、勇气和力量冲散了大战前的剑拔弩张,击垮了所有的恐惧、忐忑、焦虑与不安,唯剩前行的坚定与无畏。
截至目前,收治的50位病人全部病情平稳,援鄂医疗队全体成员平安,抗疫工作正式步入正轨,第一场战役获得小小的胜利。
吕国悦副院长说:“我送我的队员上战场,也必将竭尽全力护他们周全,前路艰险,我将尽我所能,保他们平安!”
战斗打响前的8小时,如拉弓射箭,所有的准备和高标准、严要求,为这一次箭中靶心铺路护航。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