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天堂寨镇渔潭村地处国家级天马自然保护区,是天堂寨景区东大门,毗邻燕子河大峡谷,大别山风景道贯穿全境。村有丰坪水库、汪氏宗祠、关帝庙、吊桥岩、柳家冲山核桃基地、鲍家窝森林公园等历史文化遗址和自然生态景观。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乡风文明,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六安市文旅局与该村结对帮扶以来,紧盯乡村旅游发展,抓住区位、资源、人才、政策等优势,积极协调旅游发展资金近400万元,帮助该村建设乡村旅游“1+7”工程,即:1个规划+7项举措。
一是编制一个规划。依托安徽师范大学,编制完成《金寨县天堂寨镇渔潭村2016-2020年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规划》,规划建设渔夫潭乡村旅游度假区,描绘“三家两谷一中心”发展蓝图:即建设特色饮食一条街的“渔夫人家”,打造精品民宿一条龙的“和谐农家”,展现民风民俗一家亲的“梦里老家”,着眼一村一品的“养生核桃谷”,以峡谷漂流为主线的“动感童话谷”,功能齐备的“游客服务中心”。
二是完善一组配套。按照乡村旅游“八个一”配套标准,新建游客接待中心1座,生态停车场75个,旅游公厕2座;创建四星级农家乐和农家小院各1家,配套旅游标牌标识12块,打造景观小品2处,完善讲解词1套,培育讲解员2人。
三是建设一批项目。结合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提升,规划建成休闲步道、亲水栈道、文化长廊、法制广场等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工程。结合大别山风景道全域旅游建设,协调建成中畈葡萄园、丰坪观景台、渔潭景观长廊等旅游观光项目。
四是成立一个驿站。建成金寨红岭公路渔潭旅游驿站,配套驿站标识、大巴停车场、临时休憩卡座、信息服务席、手机加油站、土特产展购区等驿站服务设施,建立红岭公路服务导览图,树立渔夫潭人文雕塑。
五是培育一种文化。配套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七个一”工程,成立玩龙、舞狮、花鼓等民俗文化演出队,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置“红黑榜”,宣扬先进典型,倡导易风移俗,弘扬新风文明。
六是签订一份协议。协调天堂寨旅游发展公司签订产业扶贫合作协议,依托景区农产品直销大展台,无偿帮助渔潭村销售富余土特产,同时,在重要节假日安排渔潭农民民俗文化演出队到景区有偿表演。
七是组织一次培训。组织旅游从业人员参加景点讲解、餐饮服务、土特产营销等技能培训,安排能人大户到三瓜公社、汤山七坊、安吉余村等地观摩学习,进一步开阔眼界、提升技能。
八是安排一组宣传。邀请省内外23家媒体来渔潭采风,上海宝山电视台宣传了该村旅游资源和脱贫攻坚;《皖西日报》先后以“山村蝶变幸福花开”和“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为题,报道该村乡村旅游扶贫案例;《皖西发展研究》第241期,以“蝶变换新颜破茧展芳华”为题,记录了该村乡村振兴之路;《六安党建》第163期报道该村“抓党建促攻坚”工作成效;《安徽文明网》以“陈规陋习随风去乡风文明拂面来”报道该村乡风文明发展。
现如今,乡村旅游已成为渔潭村支柱产业,带动旅游从业人员150多人,实现村域年旅游收入150多万元,如期实现“村出列、户脱贫”,截止2019年底,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6.97%降为零,集体经济收入达18.57万元。(袁涛)
(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