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安徽省黟县碧阳镇

时间:2019-12-11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碧阳镇地处黟县城关,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的轴心地带,距黄山风景区仅40余公里,国土面积120余平方公里,其中农业耕地面积37095亩,人均1.4亩,林地面积158644亩。辖17个行政村(192个村民小组)、3个社区,人口4.5万,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创建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近10项,是黟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今年来,碧阳镇依托黟县城关、古黟盆地、链接西递宏村之轴心的区域优势,加快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促进精致农业、新型化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迅速集聚,五里千亩桃林、深冲七彩茶园成为了全国文明生态示范和美丽乡村典范,古黟漫居小城、南屏影视基地、关麓书香小镇、碧山阳光文化、石亭民宿集群、陶村守拙园见证了徽文化聚集、发祥的辉煌和传奇,有农黑粮、古黟黑茶、丰梧黑果等农产品规模发展正助力乡村振兴,城东现代旅游集聚区、城南休闲体验生活区、城北历史文化保护区、城西新型工业开发区“四区蓝图”已初具发展雏形。

产业兴旺方面,立足本土优势,发展“五黑”产业,推动景区景点景观“全景式”布局。

碧阳镇聚焦“黑茶、黑果、黑粮、黑鸡、黑猪”等“五黑”特色产业,在政策、规划、人才、品牌、基地、经营主体及组织架构等方面做足文章,全力构建“五黑”特色产业发展的产业、经营和生产体系,初步实现了“五黑”特色产业由“粗放型”向“精致型”的转变,实现了稳步发展。发展古黄赤岭片、南门、五里、西街、柏山片香榧油茶黄精等黑果套种基地共263亩,种植黑米等黑粮930亩、发展石亭黑茶原料供应基地1000亩。组织全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黟县五黑农业特色产业扶持政策》知识培训,黟县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等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连片种植黑粮(包括黑玉米、黑花生、黑豆)1112亩,黄山市陶村生态葡萄有限公司(无公害农产品)、五溪山茶厂(有机产品)等获“三品一标”认证。

紧抓全民旅游和消费升级战略机遇,着眼高铁时代,深化旅游“品质革命”,持续丰富旅游业态,深入实施“旅游+”发展战略,着力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深入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努力实现全镇产业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抓旅游+业态,提升五里赏花游、南屏研学游、深冲采茶游、丰梧体育游、碧山文化游、石亭民宿游、古城亲子游等产品,持续打造丰梧A级旅游村,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和内涵。抓旅游+“五黑”,努力创建“五黑+三变”示范点、“五黑”产业基地各1个,推动“五黑”等农产品进驻主流电商平台,推进“五黑”产品进景区、进民宿、上餐桌,扩大“五黑”旅游伴手礼品牌影响力。抓旅游+民宿,实施旅游民宿管理提升行动,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发展精品民宿,积极把意识形态、消防安全、旅游扶贫等元素融入到民宿发展中,同时对接配合县直有关部门审核验收全镇民宿,规范民宿经营行为,打造乡村民宿管理和发展样板。抓旅游+文化,加强文史资料收集整理,推进地方志、名村志和特色志编纂,为推进文化旅游打下坚实基础;大力支持乡风曲艺团、古黄戏曲协会、碧山龙狮队等文化队伍建设,深入挖掘非遗项目,老字号品牌技艺传承人,新建碧山古黟傩舞传承保护基地,让最接地气的地方文化活动为乡村旅游发展增添亮色。

生态宜居方面,推动绿色发展,全面整治农村环境,城乡建设不断推进。

一是推动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守住生态红线、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引导形成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空间开发新格局;深入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因地制宜发展森林旅游、观光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强化森林防火,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严格林地征占用管理,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二是全面整治农村环境。深入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以“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建设为重点,全面开展畜禽养殖粪污、农村生活污水等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统筹规划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建成运营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强化乡村环境监管监测,推进“网格化”管理模式,落实农村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三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切实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继续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危桥加固改造工程及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让广大群众能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提升气象、邮政、供销为农服务能力;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防治。

乡风文明方面,传承徽州文化,保护乡村记忆,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建主题广场等活动场所,加大主流思想文化宣传氛围营造,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进一步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乡村诚信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二是传承徽州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徽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利用好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等载体,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徽派建筑、农业遗迹;推动优秀戏曲曲艺、民间文化传承发展;推动徽州传统文化资源与生态、旅游、农业相结合,通过打造徽州民宿、修学研学、摄影写生、古道穿越等新型业态,推进徽州文化由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的转变。依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积极开展文化结对帮扶,通过举办“说说家乡的故事”等主题征文活动,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三是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以及“好媳妇、好婆婆、好夫妻、好妯娌、好邻居”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立“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协商委员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坚决遏制婚丧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天价彩礼、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加大殡葬改革力度,实现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全覆盖。

治理有效方面,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基层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认真落实“村居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和“基层党员素质提升工程”,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库,培养储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后备力量;认真落实《碧阳镇村干部专职化管理办法》,督促村干部履职尽责;积极在对党有感情、愿意服务农村的本土青年致富能人、农民专业合作社青年成员、转业复员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中的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二是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整合优化公共服务,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三是建设平安法治乡村。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建立集维稳、综治、信访、法治、民生为一体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认真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进一步加大对民宿、酒吧、咖啡屋等新型业态的监督管理力度,及时掌控游客来往及活动开展情况;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打击力度,深入开展农村反邪教斗争;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培养乡村法律明白人,提高农民群众尊法守法、学法用法和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法治意识。四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引导农民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成立道德评议会,开办道德讲堂、文化礼堂等,开展德孝主题文化活动,发动群众选树一批权威性、先进性和示范性强的道德标杆;运用文艺汇演、公益广告、专题展览等形式宣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讲好榜样故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月组织开展1次志愿服务活动,助推精神文明建设。

生活富裕方面,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

一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扩大农民工参加城镇社会保障覆盖面;充分调动种地农民、务工农民、返乡农民“三元”积极性,引导百姓创家业、能人干事业;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振兴传统工艺;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民勤劳守法致富,增加农村低收入者收入,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二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加强失地农民政策落实,保障农民权益;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落实新农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继续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继续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开展和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履约率和履约水平;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公共医疗管理和健康服务水平。三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强化基础工作,加强动态调整和程序管控,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完善贫困监测体系,确保数据真实、对象精准、信息可靠;深入推进“十大工程”建设(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就业脱贫、智力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脱贫、社保兜底脱贫、社会扶贫);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