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历经60年开发建设,仍保持高水平开发的生机与活力,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2016年,大庆油田全面启动《大庆油田振兴发展纲要》编制工作,将技术支撑、机制体制、人才队伍保障写进了这份指导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并明确绘就大庆油田振兴发展路线图。
牢牢把握创新驱动这条“生命线”,大庆油田坚持稳健发展方针,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油气开发技术再上新水平,经济效益创近几年最好,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
夜幕下的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中心办公楼,几间实验室的灯依然亮着。采收率研究一室主任工程师曹瑞波和他的徒弟陈文林,正在进行着新型驱油体系研究。
“无论是前段时间刷屏‘朋友圈’的华为‘备胎’一夜转正,还是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实践,都印证了一点,就是‘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曹瑞波说。
牢牢把握创新驱动这条“生命线”,大庆油田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结构优化升级,超额完成储量任务目标,油气开发技术再上新水平,经济效益创近几年最好。
战略主导让科技创新提速
就世界同类油田而言,稳产期最长12年,短的只有3年至5年。大庆油田历经60年开发建设,仍保持高水平开发的生机与活力,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把科技创新放到战略高度来认识,优先地位来推动,开发建设以来,大庆油田努力做到“战略优先、投入优先、配套优先”。
在战略优先上,按照“研发一代、应用一代、储备一代”的思路,明确攻关技术,努力实现核心技术保持领先,配套技术紧跟前沿,储备技术加快攻关。
在投入优先上,以国家和集团公司重大科技专项为龙头,加大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力度和配套经费投入,有力推动了核心主导技术创新发展。
在配套优先上,配套重点学科研究的实验设备与设施,建成多个国家和行业级实验检验中心、黑龙江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石油试验基地、油田科研重点实验室,为加快科技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6年,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大庆油田全面启动《大庆油田振兴发展纲要》编制工作,将技术支撑保障写进了这份指导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并明确绘就大庆油田核心技术发展路线图,列出科技攻关规划,指出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在“新”字上下功夫。推行市场化、开放式的科技研发模式,实施重大科技项目课题制管理。
制约油田发展的重大瓶颈,技术难题指向哪,科研人员就“打”向哪。2018年,以“十三五”重大专项为龙头,大庆油田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将国家、集团公司重大专项与油田公司支撑课题,一体化组织、一体化攻关、一体化运管,圆满完成年度攻关任务,取得了16项标志性攻关成果,6项重大装备、10项产品及6项软件。
8月18日,为期两天的“中国大庆2019三次采油国际学术研讨会”落幕,来自国内外的院士、专家学者等200余人共同交流探讨三次采油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与理论技术,为老油田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把脉”。大庆油田企业一级专家伍晓林告诉记者:“如何经济有效延长老油田开发寿命,实现最大幅度的提高采收率,是当今世界油田开发的主题。大庆油田开发建设60年来,三次采油技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连续17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化学驱油工业化生产基地,有力推动了世界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
围绕“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展开攻关研究,2017年至今,大庆油田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5项,为大庆油田油气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管理创新让发展释放活力
9月20日,岗位责任制发源地——大庆采油一厂二矿北二注水站交接班后,第14任站长刘梅带领员工巡检,仔细查看盘根是否有漏失、注水机组电流压力是否正常……截至当天,该站实现安全生产2.0952万天。“岗位责任制是大庆油田基础管理工作的根与魂,更是我们站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刘梅说。
大庆油田积极适应创建百年油田、推进振兴发展对基础管理的新要求,推行适用于基层管理人员的《基层队(站)管理手册》和适用于操作工人的《岗位标准化操作手册》,推进标准化、专业化、信息管理化,以“两册”为新载体、“三化”为新内涵,使基础管理成为振兴发展固本强基阶段的重要内容。
在探索“两册”管理上,编制推行“两册”,突破难点便于执行;建立全要素考核机制,注重公平激励执行;开发信息平台,规范提效推动执行。从采油九厂推行“两册”管理的实践来看,进一步强化了责任落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员工负担,挖掘了成本潜力,促进了科学管理,真正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精简各类资料报表超过50%,采油员工人均管井数由3.97口增加到9.01口。
7月1日,大庆油田启动新时代弘扬优良传统加强岗位责任制检查。把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作为落实岗位责任制的深化措施,推动岗位责任制提质、提效、提速,使岗位责任制执行更简约、更规范、更高效。通过新时代岗检,推动基础管理再上新水平,消除薄弱环节、推进固本强基,弘扬优良传统、弘扬严实作风,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实施数字油田、智能油田、智慧油田三步走发展战略,大庆油田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牵手”战略合作,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大庆油田推进信息化建设“添翼”。
8月9日,继位于中国石油数据中心(昌平)的大庆油田生产经营管理云数据中心启动后,大庆油田高性能计算云数据中心签约暨揭牌仪式在大庆华为云数据中心举行,以大庆华为云数据中心为资源中心的信息高速公路铺设完成,大庆油田信息化建设大大提速。
在大庆采油三厂二矿,采油201工区实现了数据自动采集、报表自动上传、注水量远程调控、站场无人值守。信息化给采油三厂带来高效率。“以前需要手工制作机采井清防蜡年度和月度计划报表,现在A5系统根据机采井热洗周期自动生成计划报表,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量。”采油三厂工程技术大队管理室一名负责人深有感触。
作为信息化发展试点单位的庆新油田,早已成为大庆油田目前唯一整装的数字化油田。它不仅仅是集团公司能源管控的示范点,更是对外合作的国家级科技项目,专攻大数据环境下油气田开采智能管理模式。
当下,数字化油田建设已经浸入到油田生产开发点滴之中,大庆油田正在逐步实现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
人才导向让创新实力倍增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
刚刚获得“人民楷模”荣誉称号的改革先锋、大庆“新铁人”王启民,82岁高龄“退休不离岗”,每天依旧照常上班,继续为大庆油田寻找最新的高效驱油技术。
在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大庆油田不断健全完善与开展科研工作相配套适应的奖励机制和体制保障,全力为科研人员搭建成长“快速路”、营造攻关好环境。
重奖励,树起科技创新风向标。自2002年起,大庆油田设立技术创新突出贡献奖,每年评选一次且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奖励,从最初的家用轿车发展为奖金,去年起,奖金标准从20万元提升至30万元。大庆油田还设立了基础研究、技术发明、科技进步等5个奖项,并专门出台《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办法》,明确各奖项及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的申报审批等要求及相应奖励规范。
“双序列”,让科研人员拥有自己的成长通道。按照中国石油“双序列”改革相关要求,大庆油田2016年展开试点工作,2017年在所属各科研机构全面铺开。改革至今,效果正逐步显现。
——渠道更畅通。推进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转换,由千军万马挤行政管理序列的“独木桥”,变为两条序列共同发展的“双轨制”,为有不同发展意愿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快速成长平台。
——人员有干劲。公平公正的选聘体系、激发活力的薪酬体系、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让专业技术人员的获得感和竞争意识并存,参与科研、设计等工作更加积极主动。
——科研更专心。大庆油田企业一级技术专家伍晓林说:“原来,由于承担一些行政管理工作,一周最多能到实验室一两次,了解实验进展大多听汇报。现在,基本每周都能‘泡’在实验室里三四天,进展也能比之前快一些。”
让科技攻关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课题制管理在“十三五”初期正式实施。
在课题立项上,设立“大庆油气持续有效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重大专项,系统设立13个课题。改变了以往单一技术课题立项难以解决制约油田整体发展问题的现象,让多专业、多单位联合攻关,科研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采取市场化为手段,全面实施竞聘上岗,并对课题长放开选人用人、经费使用等权限。同时,成立相关机构,对各课题进展情况进行年度考核。
在抓好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的同时,大庆油田深入开展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激发全员智慧,收获创新红利。在这里,创新有平台,创客有舞台。大庆油田重点扶持、有效管理技能人才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了基层114个“技术革新工作室”,搭建了“群众性创新创效信息集成共享平台”,铺就了一条全员科技创新的“星光大道”。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眼下的大庆油田创新薪火不熄,攻关不断提速,充满生机活力。 (王志田)
创新驱动案例
刘丽工作室:打造创优技能团队
从2011年成立时只有两个人到现在的394人;从生产中的小改小革到“研产用”一体化创新创效基地;从名不见经传到大庆油田功勋集体,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刘丽为领衔人的刘丽工作室集培训、研发、交流、攻关等功能于一体,共包含采油、集输、测试、作业等10个分会。2017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多工种、跨专业——联合作战的“攻关队”。2011年,刚成立时,搞革新只能是单打独斗。2014年,采油二厂成立“技师之家”,刘丽作为总会长,将人才优势引入工作室的建设,逐步开始尝试新的技术攻关模式——多工种、跨专业的联合攻关。
“研产用”一体化——创新实践的“助推器”。刘丽工作室不仅配备了新的教学器材和加工工具,建立了专业焊房,成立了3D打印实验室,还开辟了包含10口不同机型抽油机井的两处革新成果示范区,推行了革新成果“研产用”一体化模式,革新成果即时研发、即时制造、即时应用。
搭平台、育队伍——人才成长的“孵化器”。截至目前,刘丽工作室共签订师徒合同1890份,累计培训学员1.15万多人(次),其中5人被聘为技能专家,30人被聘为高级技师、技师;累计取得技术革新成果932项,获国家专利38项。
段福海和他的节能盘根盒
9月18日,全国创新标兵——大庆油田采油四厂二矿段福海应邀给厂里的青年采油工讲授节能盘根盒的使用技巧,并传授革新经验。
大庆油田助推基层创新,近两年,以段福海为代表的技能革新专家到吉林、辽河、青海、长庆等油田讲解交流革新经验上百场次,让更多的一线员工受益。
抽油机盘根盒的作用是密封井口的重要设备,用于光杆与井下管柱的衔接处,防止井液外喷,是抽油机井生产管理和系统耗能的关键点。随着大庆油田含水上升和三次采油规模的扩大,盘根盒漏油问题成为困扰生产的难题。
难点就是攻关方向。段福海和他的团队把生产难点变成革新要点。历经4年多,段福海和他的团队深入实际分析研究修改方案、反复现场试验,最终完成了抽油机井节能盘根盒的革新,实现了盘根盒内部压力始终处于一个压力平衡范围内,达到节能环保、提高功效、降低岗位工人劳动强度的目的。
“解决基层生产难题的关键还是认识问题,认识有局限、思路不开阔,是革新最大的拦路虎。大家一起,就会激发出创新灵感,就能找到解决难题的办法。”段福海说。
如今,段福海已成为享誉油田内外的革新明星。他是“283技术革新工作法”创始人,获得了国际Triz二级认证,荣获全国创新标兵称号。
石油科技创新“梦之队”
大庆油田经历60年的开发建设,已经到了高含水后期,采出的液体90%以上是水。在这种条件下采油,采收率要提高一个百分点,不亚于百米短跑成绩提高0.1秒的难度。科技创新为老油田带来新曙光,大庆油田复合驱技术创新团队大胆攻关,自主研发三元复合驱技术,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20个百分点以上。
1986年,大庆油田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攻关创新团队正式成立。在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企业一级专家伍晓林的率领下,经过5600多次的实验,终于在2001年自主研制并生产出“国字号”的表面活性剂。大庆油田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攻关创新团队完善配套复合驱技术,实现了“产研用”一体化。2012年,大庆油田二类油层第一个强碱工业区块——北一区断西西块强碱三元复合驱示范区6#配注站投入运行。2014年,大庆油田打通了三元复合驱采油的全产业链,三元复合驱在大庆油田实现规模化工业推广。2016年三元复合驱产油量407万吨,占大庆油田全年总产量的1/10,成为大庆油田新的产量增长点。此后,连续年产油量超过百万吨。
30多年的坚守与聚力,三元复合驱成为大庆油田战略性接替技术,彰显了中国石油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三元复合驱技术的国家,也为大庆油田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了科技砝码。
采油队里看“数字油田”
近年来,数字化战略对油气行业发展助力巨大。大庆油田不断加快信息化步伐,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面不断创新,在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建设、应用系统建设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走进大庆油田基层数字化试点站队——大庆油田采油三厂二矿采油201工区整洁的生产监控中心,身着红色工服的值班员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电脑屏幕,不时轻点鼠标,仔细地观察着每一个数据的变化。从电脑屏幕上能清晰地看到操作系统的各个模块,点开“参数汇总”一项,430口油水井、12座计量间、3座注入站、1座转油站的各项实时参数一目了然。
2016年以来,经过数字化改造,采油201工区全站实现了数据自动采集、报表自动上传、注水量远程调控、站场无人值守。管理模式由人工周期巡检转变为站间视频巡检、井场按需巡检。尤其是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在201工区的建设与应用,结束了50多年来野外现场手工录取资料、手动调控水量和人工巡检的历史,为推进大庆油田数字化、智能化和智慧化建设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据悉,采油201工区生产监控中心使用的是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简称A11系统。该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让“智能监控、问题巡检、快速处理”成为现实,转变了生产管理模式,提升了效率效益和基础管理工作水平,降低了劳动强度,确保了安全生产,推动了油田开发。(中国石油报 供稿)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