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大庆油田之前,猜测大庆应该环境污染严重,油田肯定是脏兮兮、油渍渍;到实地一看,采油不见油,天蓝水绿空气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真是令人惊奇!”这是“感知中国石油、走进大庆油田”主题活动中,多家媒体记者的真实感受。他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生动画卷。
生产规模庞大的大庆油田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源自于其内在的“绿色基因”,源自于石油工人对“绿色环保”的坚持不懈。作为全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大庆油田在维护国家石油供给安全的同时,始终把“环保优先”摆在开发建设的重要战略位置,将绿色环保融入油气勘探开发整个生命周期,全力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现如今,一株株林木茁壮吐绿,一座座景观拔地而起,大庆油田正不断打造绿色生态油田的新名片。
科技助推——
新型环保技术在污染防治上大显身手,全力实现油田环境保护“零污染”
“我们近期推广应用了新型回收装置,实现了井底返排液的二次利用,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井下作业分公司特种工艺作业一大队特103队队长张玥玚指着大型“净水器”,骄傲地对记者说。
这个大型“净水器”是井下作业分公司应用的喷砂射孔循环回收池,显著的功效就是建立一个“过滤、净化、再利用”的循环模式,返排液体先进入沉砂池滤掉裹挟的沙砾及泥浆,流回返液池时已经是净化后的射孔液,可再次打入地层,进行二次利用,不但减少了罐车连接和往返次数,保证了施工连续性,还有效缓解了排液的环保压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技创新不仅是实现油气生产的重要保障,而且是加强环境管理的助推器。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经济适用的技术是关键、是突破口。大庆油田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攻克难关,成立专门的环保技术项目课题组,加快关键技术研发步伐,使新型环保技术在污染防治上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新《环保法》的实施,油田环保压力加大,科研人员攻关研制了“不返排清洁压裂液技术”、“压井液回收处理再利用技术”、“不排液酸化技术”,用技术创新提质增效,保护环境。
采油三厂注水井年作业工作量达1600余井次。由于地层具有一定压力,作业施工时井下有溢流上返,给地面安全环保带来巨大压力,后期的收集处理还会增加成本,且注水井没有有效的防喷技术手段。每年40余口高压力井需要交给专业带压队伍作业,成本费用高,施工周期长。
为有效控制作业施工时井下溢流上返,缓解给地面安全环保带来的压力,采油三厂工程技术大队开展了注水井防喷作业工艺研究。技术人员不断探索钻研,成功研制出注水井防喷作业平台和油管内封隔器,有效解决了现有工艺技术存在环保风险的问题。如今,他们正在注水井带压作业的基础上,依托该平台,继续在油井简易带压作业方面开展科研攻关,增加油井防喷模块,围绕解决井下作业清洁化生产问题,做好井控环保工作,争取实现油水井简易带压作业技术全面推广。
“我们自主设计研发了泥浆槽、泥浆伞、集液池、过渡罐以及自吸罐等设施,能把井里溢出来的污油污水自动回收,形成密闭循环系统。”修井107队作为一支常年在野外施工的修井作业队,“冬天一身冰、夏天一身泥、常年一身油”是以往施工的真实写照。为适应新的《安全生产法》和《环境保护法》要求,修井107队不断加大环保投入,革新环保工艺,做实环保措施,先后配套油电双驱修井机、电驱泥浆泵、密闭循环罐、高压回注泵、污油污水回收装置、集输搅拌罐等环保设备设施,通过积极探索、反复实践,有效解决了井底返出的油水回收问题,真正做到了污油污水不落地,实现了绿色环保无污染。
矿区绿化——
生态建设与油田发展“并肩同行”,示范区“染绿”油田
一直以来,大庆油田坚持把生态建设放到与油田勘探、开发等中心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打造生态建设示范区、植树造林、回收建筑垃圾等大量工作,努力让生态建设与油田发展“并肩同行”。
最能代表生态文明建设的要属油田生态建设工程示范区。占地面积40平方公里的示范区犹如一条绿色丝带,成为大庆城市绿色画卷中绚丽的一笔。
2007年,大庆油田成立生态建设工程会战指挥部,拉开了油田生态建设的序幕。整个大庆长垣建起了绿色长廊,油井在城中,油井在林中。大庆油田以栽植景观林为基础,根据区域位置和周边环境,或实施湖泡治理,或就近恢复湿地,或辅以休闲设施,建设了1300万平方米的高品质公共绿地;加强道路绿化,形成了“十纵十七横”的油田道路绿化景观网络;实行居住区配套绿化全覆盖,工矿区绿化形成特色,厂区建设到哪里,绿化就延伸到哪里,打造花园厂区、生态站队……
在油田内开辟多个生态建设示范区,不仅改变了油田生态环境,更成为人们休闲休息的好去处,大庆油田绿色矿山公园、大庆杏北晨曦绿地、北一路景观区带……其中南一路垃圾场“造山、繁花”是大庆油田生态建设成果最直观的体现。如按常规方式迁移,不仅需要大量投资,还会造成二次、三次污染。大庆油田利用无名泡内的碱泥,将40万立方米的生活垃圾进行修型掩埋,做成山地地形。如今,这个昔日的垃圾场变成了花草相映、景色宜人的山地景观。
大庆油田先后37次组织油田各单位员工、共青团员、驻庆部队官兵、各大高校师生、民间团体成员等9.3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清运垃圾、平整场地等。连湖蓄水、清湖扩容、梯田截水、稻田育苇等一系列措施实施后,绿色生态示范区水域面积增加了340万平方米。通过十几年的建设,大庆油田生态建设工程示范区已经是绿意盎然,生机无限。
与此同时,大庆油田改变过去完全靠成本投入开展生态建设和绿化工作的做法,转变为增强绿化经营能力,拓宽绿化创收渠道,努力走上以绿养绿,持续循环发展之路。大庆油田还组建了生态资源管理部,对油田范围内的土地、森林、草原、水等生态资源实施统一管理,从体制上保障生态建设和绿化工作有序开展,开创生态建设和绿化工作的新局面。
如今,大庆油田绿地总面积已突破1.1万公顷,其中矿区绿地8671公顷;公园绿地人均17.5平方米,高于全国13.7平方米的平均水平。
环保治理——
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全力捍卫“水清、地净、天蓝”
从含聚污水的处理、含油污水的利用、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到施工作业现场的油水回收,大庆油田初步形成适应油田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的治理体系。
保护水环境,是环境保护的重点和难点。油田从污染治理上发力,通过建造含油污水处理站、污水管网,实现了采油厂内和老区采油厂之间的厂际连通;依托完善的污水管网,实施污水调配制度,目前,油田处理污水全部回注油层,含油污水“零排放”。
生产带来的含油污泥对土地污染很大,处理很难。大庆油田早在1996年就建成了南六四含油污泥处理站,并于2007年形成了适合大庆油田含油污泥特点的“化学热洗+离心处理”新工艺;制定了《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建成污泥处理站,满足了生产实际需要,实现了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循环利用,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
为了保护清朗的天空,大庆油田在应用清洁能源上下功夫,见到了效果。大庆油田的工业设施全部使用清洁燃料,其中现有生产用加热炉全部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烟气达标率100%。另一方面,积极回收放空天然气,扩建改造喇嘛甸地下储气库,实施夏注冬采,解决了夏季富余天然气放空问题。
从央媒关注的“大庆样本”,到中国石油集团推广的“大庆经验”,印证着大庆油田绿色矿山建设的不懈努力和成果丰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有了生动的实践,生态文明红利在这里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之路在这里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