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故事
铁人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在铁人王进喜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是大庆精神的具体化和人格化。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无私奉献精神。
1923年10月8日,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农家里。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童年的王进喜受尽了苦难。正是这种苦难的经历、恶劣的生存环境,磨炼了王进喜刚毅坚韧、倔强不屈的独特性格;也正是这种性格,奏响了他胸怀祖国、为民争气的生命乐章。
1950年春,王进喜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党组织的培养,火热的生产实践,培育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先进思想。1956年4月29日,王进喜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不久,他担任了贝乌5队队长。贝乌5队就是现在闻名全国的1205钻井队的前身。这个队组建于1953年,建队前两年一直和先进不沾边儿,一年打井仅有800多米,不如先进队一个月打的多,被人称作“豆腐队”。王进喜当队长后虚心向先进队学习、苦干加巧干,当年带领贝乌5队打井进尺达万米,使这个“豆腐队”一举成为了先进队,这个队也就是现在闻名全国的1205钻井队的前身。1958年9月,在玉门矿务局组织白杨河钻井会战中,王进喜带领贝乌5队创出月进尺5009.3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1959年9月,王进喜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还被选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国庆观礼代表和全国“工交群英会”代表。
10月1日这天,王进喜参加了国庆观礼。第一次幸福地见到了日夜想念的毛主席,他激动得睡不着,回到北京饭店写下了平生第一首诗:“北京见到毛主席,浑身是劲精神抖,满怀豪情干革命,永生永世不回头。”
正当王进喜浑身是劲、满怀豪情之际,一件事情却狠狠地触动了他的自尊心。群英会休会期间,王进喜参观首都“十大建筑”,路过沙滩街时,看到行驶的公共汽车上背着“大包袱”,就问身边的同志“汽车背的是个啥?”
“煤气包!”
“背那家伙干啥?”王进喜又问。
“国家缺油,汽车改烧煤气了!”
王进喜听了大吃一惊,他的头嗡的一下大了起来。他说:“我在玉门觉得油很多,可出来一看,油缺得很。连首都北京——毛主席住的地方都没有油用了。作为一名钻井队长真是有愧呀,还有什么脸开大会,受表扬!”想着想着,这位坚强的西北汉子,蹲在北大红楼附近的街头流下了热泪。
这是知耻后勇的英雄泪,这是忧国忧民的赤子泪。这个煤气包压在了公交车的背上,更重重地压在了王进喜的心上,成为他后半生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思想动力。
正是在这次“群英会”上,王进喜得到松辽发现大油田的消息。
1960年3月15日,他带领全队带上所有家当,从甘肃玉门出发,日夜兼程、恨不得一下子飞到大庆。3月25日,下了火车,他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又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让原油咕咚咕咚往外冒。得知井位具体位置后,立即带队步行两个多小时来到井场。在一望无际的大荒原上,他以西北人特有的豪迈呼喊到:“这回咱们掉进大油海里啦,甩开膀子干吧,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1960年4月2日,1205队的钻机终于运到达了大庆火车站,可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部钻机总重60多吨,正常情况下拆散搬家,要大吊车、拖拉机各4部,大型载重汽车10辆。可刚组建的萨中探区吊运设备非常少,怎么办?面对重重困难,让我们听一听当年王进喜是怎样说的——(同期声:革命不能等,我们几十个工人,就是几十台吊车;我们几十个人,就是几十个拖拉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一场人与钢铁、力量与困难的较量开始了。3天3夜,王进喜带领队友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硬是靠双手和双肩把这60多吨的钻井设备卸了下来,装上汽车,搬运到井场,靠人力把井架立在了茫茫的荒原上。
在人拉肩扛的过程中,他们喊出了“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的豪迈诗句。
王进喜的这一声吼,曾经受到了毛主席的称赞。当年,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访华,斯诺问毛泽东:“对当前反华大合唱,你有什么要告诉世界的?”毛泽东回答:“我国东北新开发了个大油田,有一个钻井工人说‘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我们一发言,世界就有人受不了。”
正当王进喜带领1205队摩拳擦掌准备开钻时,他们又遇到了新的困难。打井离不开水,正常情况,打一口井大约用水50多吨。但当时水管线没有接通,等罐车送水大约要3天。
为争取早日开钻,王进喜把队员集合在一起,他说:“还是那句话,有也上,无也上,端水也要打井!”
附近老乡家的水井被淘干了,王进喜就带领全队职工到距井场一公里外的水泡子,把厚厚的冰砸开一个大窟窿,盆端、桶提,连铝盔、灭火器外壳也用来装水运水。指挥部的机关干部和附近的老乡也都闻讯赶来,组成了100多人的运水长龙。零下20多度,水溅在衣服上,顷刻成了冰铠甲,手也被冻的失去了知觉。可大家心中像装着一团火,不顾寒冷、一刻不停,一盆盆、一桶桶把水运往井场。天渐渐黑了,运水的人们点亮马灯,挑灯夜战。经过一天一夜的艰苦奋战,终于端足了打井用的50多吨水,井场上一片欢腾。王进喜带领他的钻井队,仅用了5天零4个小时,就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生产井。我们现在把它称为“铁人一口井”。
当时,王进喜被安排住在房东赵大娘家,可他整天领着工人不分白天黑夜的拼命大干。赵大娘给他做好了西北人爱吃的面条,他不回去吃;给他烧好了热炕,他不回去住。累了就在钻杆儿上枕着钻头打个盹儿。赵大娘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心疼地对工人们说:“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呐!”赵大娘称王进喜为铁人的事儿汇报到余秋里部长那里。余秋里高兴地说:“大娘叫得好,我看大会战第一个英雄就树王进喜,名号就叫‘王铁人’。”铁人名号就这样传开了。
王进喜在石油大会战中舍生忘死,冲锋在前。1960年4月29日天刚亮,王进喜在指挥工人放井架准备往第二口井搬家时,不小心被滚落的钻杆砸伤了右腿,当即昏了过去。醒来看到工人们在哭,他说“不要紧,我又不是泥捏的,哪能碰一下就散了。”他不顾伤痛继续指挥,并让大家替他保密。当天,他带伤参加了万人誓师大会,忍着剧痛走上主席台,面对万人发出了“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钢铁誓言。
开完大会回来,王进喜的伤腿肿的碗口粗,尽管全队上下都替他保密,可还是被检查工作的领导发现了,派人强行把他送到了当地的医院治疗,可没过半天,他就偷偷跑回了井场。为了让他安心养伤,领导又把他送到150公里以外的齐齐哈尔住院,可就在两天后的深夜,王进喜冒着大雨又跑了回来。看着队长浑身沾满泥水,腿上的纱布也不知去向,大家心疼地流下了眼泪。王进喜却说:“你们别急,我挺好的。这里是高压区,容易井喷,我坐着看你们干,觉得放心!”
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在钻至700米深时,突然发生井喷,如果不及时制止,就可能井毁人亡。
在铁人老队长的带领下,1205钻井队坚持多打井、快打井,1958年就实现钻井进尺“月上五千、年上双万”,1966年又创下年上10万的新记录。
铁人是吃苦耐劳的实干家,也是科学求实的典范。1961年2月,铁人被任命为钻井指挥部生产二大队大队长,负责管理12个钻井队。他经常向工人们强调:“干工作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要经得起子孙后代的检查”。
会战初期,铁人曾带领过的1205队打斜了一口井。铁人向会战领导作了深刻检讨,还组织干部、工人背水泥,把那口刚刚超过规定斜度的井填掉了。有人说:“填了这口井,就给标杆队的队史写下了耻辱的一页。”铁人说:“没有这一页,队史就是假的。这一页不仅要记在队史上,还要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我们要让后人知道,我们填掉的不光是一口井,还填掉了低水平、老毛病和坏作风!”
1964年底,铁人王进喜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66年2月,他被中组部任命为大庆会战指挥部副指挥;1969年4月,他出席党的“九大”,并当选为中央委员,但他位高不自居,功高不自傲。他常说:“我从小放过牛,知道牛的脾气,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要老老实实地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铁人爱工人。他发现天冷时工服不保暖,工人们弯腰或蹲下干活时,总是会露出后腰,就到缝补厂建议把棉工裤后腰加高加厚,还给工人做了皮背心和皮护膝。
在这张汇款单背后,有着一个关于铁人铁骨柔肠的故事。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1205队的青年钻工张启刚不幸牺牲,铁人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到井场,他含着泪对工人们说:“启刚连婚都没有结就走了,他的父母就是我们的父母。”安排完张启刚的后事,他掏出30元钱和20斤粮票,让人每月要按时给张启刚的父母寄钱。可半年后,张启刚的父母寄来一封信,信上说今年收成不好,生活没有着落,信中还夹着三根长长的白发。老母想儿,白发揪心。原来每月寄去的钱让别人给领走了。在大队干部会上,王进喜手捧来信和三根白发哽咽着说:“启刚走了,我们连老人家都养不好,咋能对得起为石油牺牲的同志?”铁人和1205队干部重新定了供养老人的具体办法,重新核实了老人的地址并按月寄钱给老人。铁人直至去世前还叮嘱1205队的干部一定要把张启刚的父母照顾好,奉养百年。
铁人爱孩子。会战职工的家属和孩子陆续从老家搬到油田,铁人看到一些孩子在荒原上乱跑,他说:“我自己尝够了没文化的苦,决不能再耽误了孩子们”。于是他带人在大队机关附近支起一顶帐篷,垒起土台子,搭上木板当课桌,建起了油田的第一所小学——帐篷小学。第一批只有6个学生,铁人亲自任校长,并为学生们上了第一课。学生越来越多,教室也由帐篷变成“干打垒”,变成了红砖房,又变成了楼房。后来,为了纪念铁人,这所小学被命名为“铁人小学”。
铁人对职工和家属关怀备至,对自己和家人却严格要求。他家10口人,母亲、妻子、弟弟、妹妹和五个孩子都住在一起,全靠他一人供养。像他家这样的特困户,每月可以得到30元钱的长期补助,可是铁人把这些钱全都补助给了其他困难职工。
铁人同母亲商量后给家里定下了一条规矩: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能沾。由于劳累过度,铁人患了严重的胃病和关节炎,上级为照顾他的身体,给他配了一台威力斯吉普车,可他却把这台车当成了大队的生产、生活用车,全大队谁都能用,唯独自己家里人不能用。老母亲病了,大队领导瞒着铁人把车派去准备送老人看病。可老人家说:进喜定下的规矩,我当妈的不能破!最后还是铁人的大儿子用自行车推着奶奶去看的病。
王进喜从普通钻工成长为全国闻名的铁人;从朴素的报恩思想发展形成铁人精神、铸就了石油之魂。他的思想在不断升华。
铁人曾在笔记本上这样写道:“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
1966年国庆节期间,铁人应邀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做报告,演员李光复在后台见到铁人,就请他签名,铁人就在这本毛主席语录上写下了内涵丰富、充满哲理的“五讲”:讲进步不要忘了党,讲本领不要忘了群众,讲成绩不要忘了大多数,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讲现在不要割断历史。铁人的“五讲”,体现了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谦虚谨慎、胸怀博大、实事求是的高尚品质,是铁人毕生学习和实践的结晶,也是他为我们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时隔40多年,铁人“五讲”仍然绽放着光彩,具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
1970年4月5日,“全国石油工作会议”在玉门召开,铁人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大会。会议期间,铁人参观了玉门油田,回到了阔别10年的家乡赤金。可谁都没想到,这是铁人最后一次回故乡。
会议期间,铁人胃病发作,疼得很厉害。大家劝他好好检查一下。他说:“老病啦,挺一挺就过去啦!”。然而,铁人的病情越来越重,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多次劝说下,1970年4月17日,铁人离开玉门到北京看病,在周总理的关怀下,他住进解放军301医院,经检查,确诊为胃癌晚期。
得知病情以后,铁人平静地对大夫说:“癌症也是纸老虎。你们把我治好了,我回大庆再干它20年,治不好也可积累些经验。”
周总理十分关心铁人病情,他指示301医院要慎重诊断,积极治疗,还亲自到医院看望了铁人。
10月1日,铁人以中央委员的身份参加了国庆观礼。在天安门城楼,他遇见了邓颖超,邓大姐关切的询问他的病情,他乐观地对邓大姐说:“请转告总理,等我病好了,一定回大庆再干20年!请总理放心!”畅想着未来的铁人哪里知道,此时癌细胞已经扩散,大夫们正在为治不好这位英雄的病而流泪。
国庆节刚过,铁人的病情急剧恶化。弥留之际,他想到的还是党和国家的利益!一天,铁人用颤抖的手取出一个小纸包,交给探望他的一位领导同志。里面是他住院后各级组织给他的500元钱补助费,一笔笔记得清清楚楚。这些钱,铁人一分也没有动。他说:“请组织把它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不困难。”这五百元钱在当时可是个不小的数目。铁人家上有老、下有小,全家人靠他一人的工资供养。这样的家庭是多么需要补助呵。可铁人心里装的永远是组织和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随着病情加重,铁人更加思念亲人,尤其想念老母亲。那是他心中最大最重的牵挂。因为父亲去世得早,铁人常想,一定要好好孝敬母亲。所以他把电唱机放在母亲屋里,让母亲听秦腔。他怕冬天被子薄冻着老人家,就给母亲买来毛毯。一次,在北京开会,有人送给他一块儿蛋糕,他自己没舍得吃,千里迢迢带回来给了母亲。此时的铁人多么想为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再做点事情啊!他强撑病体,把积攒的300元钱交给了弟弟王进邦,断断续续地说:“看情况,我可能看不到咱妈了,妈这一辈子很苦。我回不去了,你就用这点钱替我尽尽孝道吧。”
临终时,他还嘱咐家人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1970年11月15日23时42分,铁人王进喜因医治无效不幸病逝,享年47岁。
正在开会的周总理得知铁人病危的消息,立即休会赶往医院。当他赶到病房时,铁人已于8分钟之前停止了呼吸。周总理俯下身深情地望着铁人,悲痛地说:“我来晚了,我来晚了!”“铁人呀,你怎么瘦成这个样子?”“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铁人走时才只有47岁,正当盛年!铁人曾经发出“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其实,他岂止是少活了20年!他把一生都交给了祖国的石油事业。
1970年11月18日,大庆油田和玉门油田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社会各界纷纷发来唁电唁函,一个个花圈表达深切悼念之情,一幅幅挽联寄托人们无限哀思。同一天下午,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向王进喜同志告别仪式。铁人的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正堂一室。
铁人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业绩和精神,却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铁人被评为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英雄风范塞沧溟,一代铁人石油魂;
铮铮铁骨昭青史,国强莫忘开拓人。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