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科技强警为平安合肥插上智慧翅膀

时间:2019-09-24来源 : 合肥晚报作者 : 王伟 高勇

科技强警为平安合肥插上智慧翅膀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五年实现“双提升”

9月23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市公安局围绕“把合肥建成全省最平安的城市、中部乃至全国最平安的省会城市”的目标,以科技为抓手,不断创新警务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08年,合肥市被公安部、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称号,2015年以来,合肥市公安局有16个基层技术革新、创新创意、科研项目荣获公安部、省公安厅表彰。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五年实现“双提升”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合肥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工作发生深刻变化,机构职能逐渐细化,刑事侦查日趋专业化。刑侦业务由过去的“人海战术”传统侦查模式,向“传统+科技”的现代侦查模式转变。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刑侦工作实现了情报信息主导侦查的新突破,侦破效率产生了质的飞跃。

2015年,市公安局正式建立合成作战中心,合署刑侦、网侦、视侦等警种合成作战,重点开展针对跨区域、多发性侵财类犯罪的刑事情报研判、刑事情报线索推送等信息化系统建设。

2016年,市公安局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颠覆传统工作方式,借助“人工+智能”合成作战平台,整合资源,集约化打击刑事犯罪,切实提高了公安机关打击刑事犯罪的能力和水平。刑事类警情、刑事案件立案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

2018年年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全市共侦办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20件,累计判决7件,判决组织成员118人;共侦办恶势力集团案件69件,累计判决认定34件,判决集团成员420人。

合肥现行命案连续四年全破,命案发案数、八类严重暴力案件数及其占刑案比重始终处于全国省会城市最低行列。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五年实现“双提升”。

人工科技完美融合助力治安防控

80年代末90年代初,合肥市就建立了治安联防体系,组建了市、区、内部单位三级治安联防指挥机构,在城镇的治安复杂地段设立治安岗亭,抽调和聘请联防队员和专兼职治安员,维护城乡治安秩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1993年,合肥建立了“一级接警、一级处警”110接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2017年以来,市公安局着力打造立体化警务,构建无缝对接的街面防控体系。健全完善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特警、武警、派出所巡逻民警为主体,交警、便衣和机关警力为辅助,社会治安力量为补充的立体式、动态化巡逻防控格局。城区116台网格巡控车、46台武装巡控车24小时布防街面,加大重点区域、目标和要害部位控制力度。同时部署警用直升机适时开展空中动态巡逻,与街面巡控有效对接。

在城市的上空,数以万计的监控探头24小时不间断地“站岗”值守,让违法犯罪无处遁形。近年来,合肥建起全市“封闭成环、汇聚成网”的立体视频监控体系,初步形成全市视频巡查、实兵巡控无缝对接、联动协作的街面巡控网络。在高铁合肥南站、合肥火车站、淮河路步行街探索建立综合警务站,并以此为建设样板,在党政首脑机关、车站、商业繁华地带以及治安复杂地区建成35个街面综合警务站,建立警种部门联勤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协同开展现场处置和设卡堵截工作,全面提升了动态环境下的社会面治安控制力。

2019年,合肥开展智慧平安社区建设,创新性地将警务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充分融合,打造多模态的智能安防感知体系,通过智能门禁、视频监控联网、车牌识别等“黑科技”,对试图进入小区的“人、车、物”三大类数据进行综合研判分析,通过技术手段显著降低社区警情案情。自2019年1月以来,合肥市智慧平安社区可防性案件案发同比下降84%以上。部分小区实现零发案,成功发现并抓获在逃人员11人。

城市超脑智能疏导交通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合肥公安交通管理的智能化,见证了公安科技信息化翻天覆地的变化。解放初期,合肥市道路只有4条狭窄街道,全长4公里,范围5.2平方公里,人口不足6万人。到2016年,全市道路总里程达5228.1公里,机动车保有量达159.59万辆,驾驶人达205.97万人,高架桥道路总里程达60.24公里。现在发展到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均已建成通车,3号线正在试运行。交通设施智能化,高架桥、轨道交通从无到有,呈现“地上、地面、地下”立体化交通格局。

2016年,合肥市交通事故快撤快处微信平台上线,实现轻微交通事故快速撤离、网上定责、网上定损、网上赔付一条龙服务。当事人从上传现场图片到损失赔付到位最快只需5分钟,交通事故快撤快处微信平台成为“指尖上的交通事故快处快赔中心”。

2018年,合肥市正式发布城市交通超脑计划,启动合肥市城市交通超脑示范应用项目建设,通过1个数据接入平台、1个超脑中枢、7大应用子系统,解决了外场设备多、应用效率低、数据独立分散、信控手段单一落后、警力分布不科学精细等问题。交通超脑每日接收公安交管电警、卡口数据、“雪亮工程”视频数据、城市公交、出租车、城泊数据,互联网数据,为态势实时感知、研判分析、信号管控、出行诱导和堵点治理等提供丰富强大的数据支撑。合肥交通超脑平台自去年试运行以来,截至目前,工作日高峰时段畅通路段比例提升6%,全市42个交通网格中已有12个拥堵指数下降,15平方公里示范区范围内通行效率提升10%。

智慧警务让群众更平安幸福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只有一台微型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工作,到现在户政、出入境、案管等多项警务工作在网上处理,一台移动警务终端极大方便了一线民警的工作,实现了“脚板警务、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的转变。

合肥市公安局目前平均日接警量8000个左右,接警席位基本能满足需求,但是赶上高峰期,也存在“排队”情况。为此,市公安局建成全媒体智慧110报警服务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呼入量较大的交通类警情,当人工接警座席排队时,系统自动启用智能机器人辅助接警,报警群众按照机器人语音提示进行回答,系统自动生成接警单,由人工确认后派发。针对多次打进骚扰电话的报警人设置专门的排队队列,并转接到骚扰电话机器人进行接听,分流人工话务,减轻一线接警员的话务压力。

因为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合肥市各级公安机关的管理服务能力也取得了新的突破,使得公安机关在服务群众、惠及民生上有了更广的空间。市公安局在网站上开通了表格下载、网上申领、网上举报等为民服务项目,新增了驾驶人考试预约、机动车交通违法记分查询、每周治安播报等项目。户籍管理业务全部实现“一站式”办理,并利用户口网上办理优势,全面推行双休日、黄金周等节假日窗口服务常态化。出入境管理部门上线智能语音咨询系统、预受理平台、制证照片检测系统、自助签注一体机、出入境记录自助查询系统、智能排队系统等信息化应用产品。实现了网上预约申请、再次签注受理、个人持证信息查询等“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市车辆、驾驶人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机动车交通违法处理系统的联网处理达到100%;通过互联网、短信等方式,实现了对驾驶员和车辆违法行为的告知。

近年来,依托“皖警便民服务e网通”网络平台,先后推出了网上受理、微信预约、自助办证、语音应答、全程网办等多项户政业务服务,全省首台居民身份证自助办证机、首部智能语音咨询电话、首笔户政业务全程网办在我市户政中心运行。(王伟/文 高勇/图)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