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快递“二次收费”专项整治工作交出了一份阶段性成绩单。
据国家邮政局消息,自8月1日以来,全国邮政管理系统实施行政处罚273起,已上缴罚款金额127.3万元,违规收费现象得到了初步遏制。
《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发现,重拳整治之下,农村快递网点反应明显。“前两个星期,快递网点开始不做了,老板说不挣钱。”安徽省望江县雷池乡的一位村民李娜(化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此前,记者采访安徽、四川、贵州等多地农村快递网点及消费者发现,部分快递网点在用户取件时,需要收取1元-5元不等的费用。
李娜曾明确对记者表示“不太能接受二次收费”,然而整治之下,李娜又有了新的烦恼。
消费者“新烦恼”
据李娜介绍,其所在的村庄原本有一家快递网点,可同时寄取申通、韵达和中通的快件。之前,每次取件网点都要收取两元钱。
对于强制“二次收费”,李娜曾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达了些许不满。
“我不太能接受二次收费,有时候仅仅只是一个小件而已,本身也就十几块钱,额外收费两元,觉得很不合算。”李娜称,“有时候,明明说好了包邮,但仍旧会收费。”
9月5日,记者再次采访李娜时,她向记者透露:“网点在8月中旬关门了,老板说挣不了钱,不干了。”
然而,这一关停给李娜增添了新的烦恼——网点关门之后,现在部分快件会由村头小店代收,但有些快件只能送到雷池乡的网点(属于镇上),距离李娜所在村庄有十几公里。
“每次去镇上取件,骑电动车要花四五十分钟,很不方便。”李娜对记者表示,“如果这样对比的话,我情愿多出两元钱”。
据了解,李娜面临的新烦恼并非个例。四川一名消费者也表示,农村网点关停减少之后,取件变得更麻烦,有时快件滞留在县城或乡镇,还需要通过中国邮政进行二次投递,这意味着需要另行收取邮政寄送费用8元-10元。
有业内观察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称,如果整治的结果是快递网点被关而转向中国邮政二次投递,那就是南辕北撤,违背了整治的初衷。
李娜对记者表示,“客观地讲,快递网点也不容易,挣钱确实难。”
此前,安徽某农村地区一名快递网点老板李晨(化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现在末端快递网点收入太低,农村件量不多,但经营成本很大,包括去县城取件,要投入很多时间、精力及油费成本等,如果不额外加收一些费用,网点几乎很难持续经营。
李晨将这一局面归因于快递业的价格战。据悉,从2017年起,快递企业开始打响“价格战”,至今已愈演愈烈。“价格战”之下,快递收件价从5元降至4元,再降到3.5元,有地区甚至降到2.8元。与之相应,末端网点的派费收入也从1.5元降到1.3元,再降至1.1元。
“快递收件费用越来越低,末端派费也越来越稀薄,摊到我们头上的收入也就越来越少。”李晨表示。
治理需“合力”
对于快递“二次收费”现象,业界颇有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从情理上来看,很能理解快递网点额外加收费用的考量,且从实际效用来看,假如因为整顿而导致网点关门,最终受影响的还是普通消费者。李娜的经历或是这一观点的最佳佐证。
然而,更为普遍的观点则认为,“情理”和“法规”应该厘清并分开,商业社会最需注重的是契约精神。
“快递企业和消费者在形成寄递关系后,实质上就达成了一个商业契约,价格本身已经包括了寄递全程各个环节的成本,除非是事先告知要另行收费,否则终端不管距离多远,既然已经承诺,就没有理由再次向用户收费。其次,将原本应该由快递公司承担的费用由用户承担,这种转移成本的做法,也侵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快递专家赵小敏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评述称。
然而,业界也认为,整治监管要谨防“一刀切”模式,不能简单粗暴一禁了之。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专家委员解筱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国家邮政局和快递行业协会,应持续加强对快递“二次收费”问题的检查监督整治力度,使商家和快递公司增强契约精神,承诺包邮和免费送货上门的地域范围,必须要保证兑现。对于未在其包邮和配送服务范围的快件(不含到付件),要做到认真确认,确保发送端支付必要费用,如到达端出现超范围配送的快件,发送端需承担相关物流费,以切实保证客户利益。
另一方面,快递物流龙头企业应该目视长远。在内部管理和市场拓展中,应尽量向中西部地区政策倾斜,加大对偏远地区网点的扶持力度,创新乡镇、村舍物流方式和商业模式,不断培育市场增量。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推动与中西部地区融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责任编辑:胡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