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线325天后,滴滴顺风车首次举行媒体开放日,令顺风车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话题。滴滴顺风车迟迟未复出,哈啰、嘀嗒、高德已卷土重来,顺风车行业整合进入下半场。
去年两起顺风车安全事件成为滴滴创业以来最大的打击。7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媒体开放日,滴滴高管悉数到场,宣布滴滴顺风车推出女性专属保护计划等安全方案。就在大家猜测如此兴师动众,顺风车是否就此复出时,滴滴出行CEO程维却再三强调:“目前我们依然没有明确的上线时间。”
滴滴顺风车迟迟无法回归、司机清退导致运力缺口无法补足、中小平台纷纷卷土重来。滴滴顺风车为何尚在犹豫?面对媒体追问,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坦言:“我们比较怂。”“为了这个业务我们要不要担这么大风险?我们要不要担归零的风险,这是我们非常真实的内部心态。”
“虽然现在还没有明确的时间。但是在未来,顺风车试运行期间,我们会先开放白天和市内的场景。同时,试运行期间免收信息服务费。”滴滴顺风车总经理张瑞表示。
顺风车究竟赚不赚钱?
此前,曾有报道,滴滴顺风车GMV每年环比增长50%,2017年,滴滴顺风车的GMV接近200亿元左右,收入是20亿元,净利润接近9亿元。同年,滴滴的净利润是10亿元,剩下的1亿元来自代驾,2018年顺风车GMV的目标是400亿元,净利润20亿元。
对于顺风车业务盈利能力,程维表示,网上有很多报道实际上不准确。“我认为今天顺风车远远还没有到它盈利的阶段,对整个行业都是一样的。”柳青则表示,“顺风车的订单是100万到200万单,滴滴今天全天的出行为2000万到3000万单,占比差不多是5%到10%。”
滴滴顺风车下线前是最大的顺风车平台,滴滴下线后的“空窗期”,高德重启顺风车业务,哈啰出行与首汽约车合作网约车服务,与嘀嗒出行接入出租车服务,自身还上线顺风车业务。而美团在上海、南京上线“聚合模式”。
互联网分析人士丁道师认为,经内部整改后,滴滴顺风车对外释放的信号。因此,他估计最迟今年下半年滴滴会恢复上线顺风车。
厘清行业标准势在必行
据嘀嗒出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各家出行平台往往按照‘家法’来运行顺风车业务,在平台、车主和乘客的三方责任关系,运营规范标准如发单机制和定价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如人车准入标准和行程中监控等方面,尚无一个可参考的通用标准,顺风车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来进行惩戒和约束。”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机制建立,监管部门叫停违规顺风车,顺风车行业迎来正本清源的历史契机。
受有关部门委托,中国交通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共享出行分会、城市智行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行业协会,联合嘀嗒出行近日开展顺风车行业标准课题研究,为政府治理提供决策参考。据顺风车行业标准课题研究组成员透露,在“顺风车行业标准课题研究集思会”运行期间,将围绕“平台、车主、乘客三方关系与责任边界”“平台运营规范标准”“平台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相关议题讨论。
上述人士表示,“顺风车行业标准课题研究集思会”首期议题为“既然乘客付费,那么顺风车车主和乘客是平等互助的合乘关系,还是客运范畴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因为车主乘客之间的关系如何,平等互助还是服务与被服务,直接决定了顺风车业务的性质是营运还是非营运,也决定了公众对顺风车报以什么样的预期,决定了全行业对顺风车行业发展的态度。
据悉,在顺风车推出后,多数乘客将顺风车和出租车、专车、快车等有营运性的车归为一类,并且常常提出一些服务性的要求。比如有乘客要求车主把行李箱放到车子的后备厢,虽然车主愿意搭把手,但并不喜欢被吩咐。也有乘客中途突然要求车主更改终点。顺风车车主认为,“我帮你到目的地,你帮我分摊费用,双方是平等互助的合乘关系。”
对此,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李刚表示,顺风车从性质上来说是利用闲置的资源,是真正的共享出行方式。
城市智行研究院院长沈立军认为:“回归顺风车的本质特征必须坚持真顺路(车主有出行需求和预设线路)和低定价两个核心要素。这两个要素决定了车主和乘客之间不是卖方和买方、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