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手机版|桌面下载|邮箱登陆|论坛注册|站点导航定制
 

河北省清河县:优化营商环境 促进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19-07-11 21:56:05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清河   |  责任编辑: 苏文彦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紧紧围绕“服务企业”主责和“发展经济”主业,狠抓平台建设、体制创新和人才引进,全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绿色产业体系、创新发展模式和高效服务机制,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清河县以提升开发区综合承载力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批高端资源集聚力强、创新创造活力强、产业竞争力强、区域辐射带动力强的战略平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3+5”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狠抓产城教融合平台建设。两年来,采用PPP、EPC等投融资模式,投资16亿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供水、污水处理厂扩建、电力迁建、新建道路、污泥干化处置、供热等市政工程。按照“百年的目光、百年的标准、建百年基业”的构想和产城教融合发展的思路,高标准规划建设青阳新区,目前核心区已进入遍地开花、竞相推进的高潮建设期,建成后将成为城市生活港、城市会客厅和总部经济基地。

二是狠抓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加强与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雄安新区合作,建设“离岸孵化器”,实现创新要素资源“异地共享”;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境外企业或经济组织深度合作,共建国别产业园,积极发展“飞地经济”。

三是狠抓京津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借势作为京津冀“2+4+46”协同创新平台,引进京津企业12家,固定资产投资达50亿元。特别是引进中关村军民科技清河创新中心,为清河产业发展提供“技术赋能、人才赋能、金融赋能、行业赋能”,目前该中心已在清河举办三期“清河新视野”活动沙龙,对区内200余家企业开展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引进36项创新型技术。

四是狠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平台建设。依托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创新园建设,全面加强与各级保密机构和企业对接合作,推动信息安全产业集聚。目前,已吸纳总投资30亿元的8个信息安全项目入园建设。

五是狠抓国家级军民融合平台建设。以中关村军民科技清河创新中心为平台,积极协同国防工业技术、中关村创新技术等优势资源,实施“军民融合+双创”战略,构建“一孵化器、一平台、两个产业创新中心”,推动军用技术转移、民品参军促进,加快创建全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

六是狠抓国家级循环化改造平台建设。以推进羊绒、新能源汽车和稀贵金属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以构建“横向耦合、纵向链接”的工业生态链网为目标,建立企业内部小循环、园区层面中循环和社会层面大循环产业链,全力打造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

七是狠抓高新技术科创平台建设。回收、回购低效闲置厂房,改造提升为高标准智能化厂房,按照一心(商务中心)、两轴(产业发展轴、商务发展轴)、多片区(羊绒、汽配、总部经济、综合服务)功能布局,建设高新技术科技创业园、羊绒汽配科创园和冀南互联网中心。

八是狠抓中科院创新平台和建设。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等机构产学研合作,围绕产业升级、技术研发、新材料共性技术攻关、新技术孵化应用等,共建创新平台和联合实验室,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九是狠抓中小企业聚集平台建设。按照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开放式的理念,建设中小企业科创园,实现要素集中、土地集约、资源共享,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用地难、技术难、环保难的局面。目前,一期项目已入驻120家小微企业,可容纳400余家小微企业的二期工程正在建设。

十是狠抓新能源汽车配套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作为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优势,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龙头带动作用,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配套园,目前已入驻配套企业6家。

以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内生动力

清河县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对标“雄安新区”行动,以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对企服务、聚集创新资源为抓手,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活创新创业活力,全力打造创新型开发区。

一是建立“封闭运行”机制。清河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开发区作为“特区”来打造,赋予开发区议事权、决策权,对区内党务、行政、经济等事务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深入推进开发区运行机制、政策聚集、大部门体制、人事薪酬、财政管理等方面改革,赋予开发区“特区特管、特事特办”高效封闭运行机制,在全县形成了配合开发区、支持企业、服务发展的良好氛围,切实发挥开发区“经济引擎”带动作用。

二是实施“三简三全”“不见面”服务。全面贯彻落实河北省“双创双服”活动和邢台市“两不见面”改革精神,创新“三简三全”模式,即以“精简机构”“精简环节”和“精简时耗”改革,对开发区“全区域”所有项目和企业,提供“全要素”“全过程”“不见面”服务。精简机构,一中心集中受理。开通服务企业“110”,企业在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过程中,任何时间遇到任何问题均可通过“四个一”服务企业直通车(电话、手机、邮箱、微信)传递诉求信息。精简环节,一个人专责代办。成立业务承办组和综合代办中心,具体承办、代办由企业“110”转送的企业诉求。精简时耗,智能化高效办结。对各类业务办理,明确办结时限,开发区权限内的事项日清日结;开发区权限外需协调其他部门办理的事项,手续当天送达,紧盯紧促快速办理,并由专人将办结事项送达企业。2018年以来,企业110共收到企业诉求1198个,已全部直接或协调解决。

三是推进智能化网上“不见面”审批。融合“互联网+政务”服务理念,告别传统“面对面”审批,通过构建“线下一中心、线上一张网”,推行智能化不见面审批。线下一中心“智能自助”审批大厅,撤掉传统服务柜台,设置自助审批服务终端,提供智能自助24小时“不见面”审批服务。线上一张网“云端自主”审批平台,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启“家庭式智慧云服务”模式,通过“一号”申办、“一网”通办,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实现“老板办事不出屋、企业办事不出门”。自改革以来,已办理网上审批业务1700余件。  

四是开展企业素质提升服务。依托邢台市唯一一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双创”服务中心和创业殿堂,引进38家第三方服务机构,成立中小企业协会、青年企业家协会、私董会,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围绕产业展示、产业发展、创新创业等提供集成化、专业化服务;开展“驻区助企”网格化分包和“百人进百企、百日解百难”活动,大力实施“贴心、筑根、增智、健康”工程,增强企业家和职工创业干事的情感动力和综合素质,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

五是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成立科技创新中心,创建“政校企”技术创新大联盟,建设离岸孵化器,构建“区外孵化+区内产业化”的创新合作体系,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在三大传统产业中开展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为主的“工厂革命”,两年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9家,中小科技型企业200余家。

六是实施金融创新工程。改变过去管委会抓建设不抓资本,抓投入不抓运营的传统做法,组建以资本整合、资本运作、资本服务为主的平台公司。短短两年,平台公司总资产达2.3亿元,通过PPP等模式撬动社会资本1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为120余家企业开展融资服务。

七是实施品牌培育工程。品牌多、名牌少,一直以来是制约企业、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清河开发区通过区域品牌政府打、企业品牌政企联合打,自主培、外部引,国外买、直接用等方式,全力推进品牌创建工作。近年来,成功培育了旺德福、野达、宇腾、衣尚、皮皮狗、兆君、世龙、实达等中国驰名商标和一大批省著名品牌,成功引进宇腾香港南旋、亿利美国唐纳森、红太德国FTC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

八是实施绿色集约工程。1.“腾笼换业”。积极申报土地专项债券2.3亿元,加大低效项目收储。针对收储厂房和土地特点,引进前景好、实力强的项目。两年来,完成9个项目共计1250亩土地的“腾笼换业”。2.盘活闲置厂房。摸清企业闲置厂房底数,成立闲置厂房信息中心,搭建租赁平台;由开发区回租闲置厂房,用于招商或企业扩大生产。3.严把项目入驻关。成立项目审核组,对入驻项目进行“集体会审”,实行“竞标入驻”,着力引进“龙头型、科技型、环保型”项目,对投资强度低、效益低、能耗高、污染高的项目“一票否决”。

以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清河经济开发区通过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强力推进“人才强区”战略。

一是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以信仰教育为切入点,狠抓党的建设工作。高标准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和学思堂,全方位锤炼干部思想作风;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93个,实现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党务工作者、党建经费的“四个全覆盖”,特别是探索的“一三四五六”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法受到省、市领导高度好评。开发区12个非公企业党组织被邢台市委组织部列为“非公企业示范单位”,开发区被中国开发区协会通报表彰,称之为“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示范园区”。

二是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程。1、人才科技“五三一”工程。利用5年时间,每年投入300万,招引100名高端人才。2、制定开发区引进人才若干措施。实施“人才驿站”“智慧清河”“人才门诊”三大计划,着力引进“两院”院士、国家级和省级科技领军人才等具有重大创新能力的研发型高端专家团队,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目前,开发区已建立中航上大院士工作站,现有1名中科院和3名工程院驻站院士;中科院将在清河建立联合实验室和创新中心;中关村军民科技创新中心先后组织中国工程院院士、流体密封工程专家王玉明院士团队、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高级工程师、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和北京技术市场协会等机构专家为企业开展产业服务,目前正在清河筹建羊绒产业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三是实施“贴心工程”。组织开展“创新之星”“创业之星”“劳动模范”“最美女职工”“杰出青年”等评选活动,增强职工荣誉感;开展中秋晚会、职工运动会等文娱活动,增强职工幸福感;开展生日送蛋糕、节庆日送慰问等暖心活动,全面增强企业家和职工创业干事的情感动力。

四是实施“增智工程”。创建教育园区,建设公共实训中心,打造职业教育创新示范区。围绕基层员工,建立科学的知识、技能培训制度,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工程,提升职工的业务水平;围绕青年创业者,开展人才工程,拴心留人助其成长;围绕企业家素质提升,积极搭建企业家交流平台,实现企业家、创业者、投资人的要素资源分享与整合。同时,聘请第三方机构为企业提供会计业务培训、法律保障、环保知识、安全生产等知识讲座和业务培训,全面提升企业人员综合素质。

五是实施“健康工程”。通过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为企业家、高职高管开展“大健康”服务。一是建立健康档案,构建企业家与优秀医疗专家的“一对一”健康服务,实行医疗减免优惠政策和上门服务活动。二是引进职业心理健康服务,免费提供心理咨询、诊断、培训、指导,帮助克服身心疾病,让员工健康快乐地工作和生活。

2018年以来,清河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目标,强力推进平台建设、体制创新和人才战略,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清河开发区“两不见面”改革走在邢台市前列,“三简三全”服务模式在河北省推广,国家、河北省、清河市相继在清河开发区召开工作现场会和经验交流会,被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中进行通报表扬。被河北省委省政府隆重表彰,确定为“河北省开放发展十佳开发区”。并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园区”“全国营商环境重点表彰先进单位”“全国循环经济特色园区”“河北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等,成为唯一入围京津冀协同创新平台的县域省级开发区,清河开发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获得全国和地方媒体高度关注,先后有120余家省内外开发区前来对接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