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中国声谷变速助跑安徽智能制造

时间:2019-07-05来源 : 中安在线作者 : 佚名

“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在于技术积累和应用,中国声谷作为全国唯一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依托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的产业推动机制,在已构造的技术及产业优势基础上,抢抓人工智能应用爆发式增长的重大机遇。围绕产品落地和行业应用,2018年中国声谷多路径布局智慧制造,打造创新技术引领下的“智造”高地。

核心技术驱动“智造”引擎

“我想买明天合肥到北京的火车票”按下语音键,一句话就可以轻松买到车票,在中国声谷围绕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应用研发,智能语音鼠标、翻译机、公文速记本、儿童机器人、智能钢琴、家居机器人、导医机器人等一批“智造”产品已经走进千家万户。

目前,中国声谷已在教育、医疗、服务、汽车、家居等领域孵化培育了20余款智能硬件产品,产品涉及的人工智能技术包括大数据算法、语音识别与翻译、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中国声谷注重核心技术积累,集聚全球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战略定位,成为驱动产业链上企业“智造”产品更新迭代的引擎。安徽咪鼠科技冯海洪介绍:“通过中国声谷核心企业科大讯飞成熟的语音开放技术,我们研发了落地产品--智能语音鼠标,同时中国声谷帮我们对接国外语音龙头企业Nuance,也为我们下一步产品进入国外市场提供技术储备。”

除了在已有的智能语音核心技术上持续发力,中国声谷正在加快集聚全球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依托中科大、中科院在基础技术领域研发与创新能力,加快核心技术集聚,构筑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壁垒。目前中国声谷已与中国类脑智能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达成深度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及脑科学进行研究应用,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语义理解是人工智能由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升级的关键点,2018年中国声谷在核心技术层重点布局建设NIP(语义理解)开放平台,赋能万千人工智能创业者深入开发产品。”中国声谷运营单位安徽省信息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祁东风指出,中国声谷将联合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整合NLP领域领先企业,如图灵机器人(70万+开发用户数)、神州泰岳等,打造全球领先的自然语义理解开放平台,实现技术创新驱动“智造”发展的新打法。

首个智能终端生产线将落成

CNC加工中心、线割机、注塑机、机械手......2018年3月一张对标国内一流智能制造车间的设备采购清单正式敲定。为解决企业北上南下加工痛点,填补安徽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及精密制造的空白,中国声谷投资1亿多元重点建设安徽首个智能制造车间,打造服务人工智能产业的智能终端生产线。安徽省经信委软件服务业处处长余要火介绍:“产业配套发展非常重要,中国声谷规划建设技术创新综合服务体,重点打造的NLP开放平台、智能制造车间都将成为承托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的基础。”

中国声谷智能制造车间涵盖手板中心、模具制造、注塑生产等一系列产品制造技术,建成后可同时满足200余家企业手板模具制造,帮助安徽企业降低产品成本、节约时间成本为产品快速推向市场赢得先机。此外,中国声谷正在同步推进建成产品设计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产品外观、内部构造、电子电路、芯片等设计服务。同时配套产品检测中心,为企业提供各类软硬件检测服务。祁东风强调:“这一系列弥补产业短板的重要配套都将在2018年先后落成,助力安徽智能制造变速超车。”

政策助力智能产品走出去

拥有不断更新的核心技术唤醒智能产品,智能制造车间批量生产智能产品,下一步便是如何让智能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走出安徽?“事实上,这一步棋在2017年已有布局。”安徽省经信委副主任王厚亮介绍,2017年安徽省政府出台的《支持中国声谷建设若干政策》中明确支持企业产品研发、支持技术和产品推广,并对首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产品,按照销售价格的30%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可达500万。王厚亮指出:“今年还将围绕市场搭建线上线下渠道,推动智能产品走向全国。”

目前,中国声谷已在京东、天猫等主流电商平台上建立中国声谷“官方旗舰店”,正在逐步将企业产品纳入线上平台,对中国声谷智能产品进行集中展示销售,帮助企业进行产品推广营销。此外,线下产品体验营销中心也在积极规划建设中,将在中国声谷总部建设体验营销中心,在合肥市搭建产品体验销售样板店,在其他地市联合搭建线下体验店,让消费者可以亲身体验中国声谷“智造”产品,真正实现智能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助力安徽抢占智能制造产业高地。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924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