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郑永能:深耕田野,致富不忘桑梓情

时间:2019-07-05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曹芹 方菲菲 陈倩雯

在乡里,他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庄稼医生”、“技术大拿”;在村里,他是积极响应宣传国家政策的“宣传员”;在田间地头,他是带领乡亲们创业致富的“领头人”……这些身份的归属者,是一位66岁的普通农民,来自庐阳区三十岗乡柴冲村的郑永能。

有一颗心,叫坚守;有一种德,叫奉献。深耕乡村数十载,郑永能用辛勤付出,带领乡亲们创造财富;用技术回馈,为三十岗的乡村振兴作出贡献。如今,尽管已过花甲之年,但他毅然坚守在广袤的田野上逐梦前行。

扎根田野,“庄稼医生”成了致富“领头羊”

郑永能出生在柴冲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家庭条件并不优越,但父母一直倾尽全力培养他。父母的全力付出,让少年郑永能早早种下了“改变命运,带领身边人过上好日子”的梦想。

高中毕业后,郑永能就到了当时乡镇开办的麻纺厂工作。几年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心怀创业致富和建设家乡理想的郑永能,毅然放弃了这份当时被很多人羡慕的工作,决定走创业的路子。

郑永能的第一桶金源于种植西瓜。早些年,他在市农科所学习过农业种植和培育知识,家乡有大片土地,很适合搞种植业。他下定决心,要在家乡的土地上干出一番作为,“三十岗西瓜”这个品牌就是他为家乡贡献的一份力量。这个响当当的牌子背后,包含的除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培育,还有郑永能以及当地村民很多个日日夜夜的心血。

大约2005年时,眼看着郑永能的西瓜种植效益越来越好,村里的5户贫困户主动找到了他,要求加入进来,一起种西瓜。郑永能听完后,二话不说,立刻答应了。“这几户人家,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不方便出去打工的,在家门口谋生,是脱贫的最好办法。”此后,郑永能带着大家一起承包土地,开始规模种植,最多的时候达到300多亩。好的年份,一年下来,每户能分五六万块钱,大家的日子越过越殷实。

“不光要自己致富,还要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郑永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几年前,他顺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潮流,带领村里7户人家一起成立了合作社,经营着100多亩种植基地。66岁的他,每天奔波在田间地头,利用一切空余时间,为乡里的老百姓解决农业种植方面的难题。

通过几十年的艰辛努力,如今郑永能已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农业技术专家了。为了让这些技术更好地帮助其他农户,他应邀加入徽农集团下属的瑞美福有限公司的农业技术服务部,奔波于全省各地,为全省农民讲解种植知识,解决技术难题。

带头搬迁,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

时光匆匆,世事变迁。随着庐阳区三十岗乡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里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红火,环境越来越好。这些喜人的变化,也引来了“金凤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的落户。

2018年4月12日,郑永能所在的三十岗乡柴冲村正式启动大科学装置集中区项目搬迁丈量工作。这意味着,郑永能和乡亲们要离开生活了多年的地方。一开始,很多村民从情感上有些舍不得。

“这是国家的项目,从长久来看,对乡里、对村民都是件好事,我肯定要支持。”作为一名老党员,郑永能第一个站出来,在几天内就完成签约,以榜样的力量带动村民搬迁,用实际行动支持重点项目推进。

此后的一段时间内,郑永能积极配合丈量小组,尽自己所能向村民宣传相关工作。每天吃过晚饭,他就带着《大科学中心项目三十岗乡部分村庄搬迁安置方案》,深入邻里用唠嗑的方式,给大家宣传和解释。在他的带动下,很快村民们便纷纷签了约,有力地推动了大科学装置集中区项目的房屋丈量工作。

“作为村里的老党员,他以身作则,不仅带我们致富,还真心实意帮我们解决各种困难,我们很感谢,也很信任他。”对于郑永能的无私付出,村民们纷纷表示,他为村民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每天上午去公司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下午回来总要到地里转两圈,中间还有两天要出去“讲课”……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郑永能,生活忙碌而又充实。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在广袤地田野上逐梦,郑永能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说到未来,他说:“虽然我老了,但精神状态还好,我想趁着身体条件还可以,多为大家做一些,让咱们农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924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