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动自行车行业来说,201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国标下,行业面临重大洗牌,低端制造商首先被淘汰出局,倒闭、跑路、讨债之声不绝于耳。
在整体行业都还不稳之时,生存在他们羽翼之下的经销商就显得更加脆弱了。对于前途,他们可能会更加暗淡。
空有亿级市场体量行业却降至冰点
新国标后,市场有接近2亿辆“超标车”需要替换,但是新国标实施近两个月来,销售市场不升反降,甚至降至冰点。
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可以说,除了安全之外,在外观设计、骑乘体验、销售价格上都让消费者感到不适应,各地电动自行车销售渠道均出现受阻现状,各大城市经销商销售数据也均出现“断崖”式下降。
目前,全国各地经销经营惨淡,店铺也是冷冷清清。一位电动自行车经销商老板表示,在新国标之前,平均每天便轻松可销售十几辆车,现在就是各种促销都白搭,客户根本不买账。
按照当前销售行情来看,经销商面对高昂的开店成本,已经撑不了多久了,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监管严厉,房租、人工还贵。
嗷嗷待哺的经销商,急需市场破冰。然而,能够令市场迅速破冰的可能是更为高级的商业模式——共享模式。共享电动自行车行业一旦规模化出现,对于经销商来说,无异于是“降维打击”,毫无招架之力!
共享电动自行车阻力重重?
共享电动车行业因为安全及管理问题(主要是“超标车”所致),从上而下被泼冷水。交通运输部曾在《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已明确提出“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
除此之外,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大多都已经限制、甚至禁止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北京在《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明确提出,不发展电动自行车租赁;上海也发布了《上海市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指导意见(试行)》,对共享电动自行车表示不鼓励。
广州禁止的范围更广,不允许使用电动自行车等助动自行车进行互联网租赁。同时交通部门还表示,对于企业使用电动自行车或者其他带助力、动力驱动装置车辆用于互联网租赁的行为,将会严格依法依规处置。摩拜助力车、哈罗助力车也都包含在这里面。
深圳目前则只允许7号共享电动自行车在大鹏新区试点运营,且用户使用共享电动自行车都会受到交警的全面监管。深圳交警可以记录下每一个用户使用该品牌共享电动自行车的行驶轨迹,并且用户只能在交警设置的电子围栏内停车,否则将会被加收非定点还车费。
共享电动自行车发展举步维艰,多个城市不鼓励,甚至直接禁止共享电动自行车发展。除了政策上的原因,共享电动自行车行业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
比如,单价成本高,电动自行车相对自行车来说要贵上好几倍,需要巨大的资本注入;电池容易出问题,电动自行车充电过程和露天停放对电池的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管理难等都直接影响了该行业的发展。
然而,市场对放开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呼声却一直很强烈,尤其是新国标的实施,将电动自行车在安全性上做出了较大的改变,让共享电动自行车看到了“打破禁令”的曙光。
共享电动自行车或率先破局!
5月30日,全国共享电动助力车系列标准编制启动会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召开。哈啰出行、摩拜科技、滴滴出等共享领域知名企业参加出席。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韻琹介绍了《共享电助力车标准体系建设计划》,李秘书长表示:系列标准编制计划首先启动四个部分,即通用技术规范、运营管理规范要求、关键部件要求和与其他行业相连接的相关应用规范等。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希望年底之前发布一个成熟充分的团体标准。
通过此次系列标准的发布,加强共享电动车与城市管理的协作,也有助于电动车从车身科技化到车辆管理科技化,是对新国标的又一层深入,这些标准可助政府监督行车合规与安全,有效服务交通规划、路网监控和运行调度等精细化管理工作。
两个信号。一个是,共享电动自行车行业即将出台行业标准,为获政府政策支持提供标准支撑;另一个是,共享领域知名出行企业参与标准制定,说明资本已经准备好进入该行业。
共享电动自行车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巨头入局的三重作用下,有望迎来“破冰之旅”。
经销商或要凉凉?
目前,行业内普遍看好电动自行车的未来,毕竟这是一个有着近2亿市场体量的行业,虽然现在购买欲比较低,但也是受到新国标的影响,提前透支了未来的一些销量。因为没有可代替的产品,国标车依旧是未来市场的主力和刚需,大多厂家及经销商普遍认为扛过“寒冬”必将迎来爆发。
但是,如果共享电动自行车行业此时迎来爆发,电动自行车市场势必受到巨大影响,厂家还可以通过巨大的共享订单存活,但是对于经销商来说,那就真的不好说了。
纵观共享单车行业,即便可以养活自行车制造企业,但是对于自行车经销商来说意义不大。
价格低廉、即行即用的共享电动自行车可以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共享电动自行车的概率要大于购买的概率,也就是说刚刚释放出的市场体量,又将被其消耗掉一大块!电动自行车经销商的店铺恐怕届时又将空空如也,即便说好的爆发真的会到来,那跟经销商又有多大关系呢?
(责任编辑:陈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