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中国石油人的玛湖长征

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研究所所长 郭旭光

时间:2019-06-10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郭旭光

摘要:郭旭光是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的一名勘探工作者。主要是在准噶尔盆地,也就是新疆的北部,天山以北找油。

以下为演讲节选:

根据国家自然资源部去年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年底,在中国大地上已经找到了389亿吨石油。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个数字极其的小。那个时候的公交车烧的是煤气,甚至连空军飞机都只能用酒精做燃料。当时的外国人就说,在中国不可能找到大油田。给我们扣上了贫油国的帽子。

但今天的中国,不仅有了很多大油田,而且还在不断发现新的大油田。比如,我们在新疆的玛湖地区,就发现了一个10亿吨级的大油田。这个发现,不仅登上了中国科技的最高殿堂,还把中国人的名字写入了世界油气勘探史,将可能改写石油地质学的教科书。

玛湖油田发现的背后凝结的是石油人二十多年“四上玛湖”,为祖国找油的艰辛历程,在我看来,这个过程比世界级电影大片还精彩。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祖国对大油田的需求更加的迫切。我的师傅说,那个时候,他就两件大事,一个是找媳妇,另一个就是找石油。

但找油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像脸盆一样的地形。地质上称为盆地。石油大多就藏在盆地边缘。要找到石油的具体位置,就需要像医生一样给大地做CT。医生做CT有解剖学做参考。给大地做CT的难度在于:你既不知道要去哪儿找,甚至连要找的油藏长么样儿都不知道。可以这么说,找石油就好比蒙着眼睛在大海捞针。80年代的克拉玛依油田,已经勘探开发了30多年,盆地边缘的石油,已经越来越难找了。于是,年轻的勘探人便大胆地提出了“跳出断裂带,走向斜坡区”的新思路。意思就是:到盆地(脸盆)里面找油。很多人非常反对这个思路,因为它不符合教科书的找油理论。当时,大家说要用事实说话。于是,没日没夜地做图,分析……当然油田也非常支持创新,看到大家这么拼,论证的也比较充分,1992年,玛湖的第一口探井终于从图纸上,打到了地面上……钻头下去,大家的心都悬在了半空,就像照看自己刚出生的孩子一样,时刻关注着井上的动态。打下去的井果真出油了!这条创新思路一经实施就取得了开门红,让大家兴奋不已。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给我们浇了一盆冷水。之后部署的3口井都没有出油。找到的油藏也因技术所限,历经十年,都没有把油从地下拿到地面上来,“一上玛湖”宣告失利。

从那以后,办公室的灯,亮的时间更长了,每个人桌上的资料都有一人多高。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在之后的十年里,我们又向玛湖发起了两次进攻。可二上玛湖三上玛湖,每次都是信心满满地出发,但都是无功而返。都说准噶尔盆地复杂,没想到是复杂得要命啊。

我们已经与玛湖斗了快20年。当年的老专家都一一退休,之前的年轻人也都早已做了父母。玛湖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一代手中。

三代石油人,坐在一起,一项一项、一条一条地分析、研究着实验,测井,地震等繁多的资料,做对比,找方法,建模式,契而不舍地寻找到导致失利拦路虎,历经3年,最终形成了针对性的地质认识和理论创新。这些新的认识和理论,是在全球没有任何先例的情况下提出的。

整个团队表现出了空前的自信。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这20年来的每一口井,都做了极为细致的分析,有了更确切的认识。另一方面,我们的勘探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2011年,我们向玛湖发起了第四次进攻。可没想到,一出场又摔了跟头。

在论证3年之后。我们打下了一口叫玛13的探井。这口井虽然出油了,但产量却极不稳定。抱着图纸,看着那一点点的油星,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怎么会这样呢?这不应该啊!”。围绕“玛湖能不能再干下去”的争论,变得异常激烈。一边要求及时收手;另一边主张坚持下去。在这个十字路口,大家再一次选择了坚持。因为我们相信大地是最诚实的,多研究一些,它就会多展露一些秘密。在经历了8个月7次的全面论证后,团队认为,我们的地质认识没有错。失利的原因还是在开采技术上。

一年之后,我们又部署了玛131井,并且研发出了新的开采技术。在认识突破和技术进步的双重作用下,玛131井胜利了!在历经了“三上三下”之后,我们终于打开了这座地下宝库的大门。那一刻,就感觉门一打开,好多油娃娃都跑出来了。实在太高兴了!我们在玛湖地区,发现了10亿吨级的特大型油田。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砾岩油田,实现了几代石油人为祖国再找大油田的夙愿。更为重要的是,在世界上的这个领域,中国人领先了。

在不远的未来,玛湖油田年生产原油将达到500万吨。这些原油加工出的汽油足够130万辆私家车使用一年;加工出的沥青可以铺一条从北京到上海的公路。此外,玛湖产出的是环烷基原油,含有一种叫做环烷烃的物质,是长征系列火箭和主战坦克所需用油的不可替代的主要原料。

夜晚,站在玛湖的井架旁,看着城市里见不到的星星,我感慨石油的神奇。如果没有创新,没有石油人的执着与信念,这里或许几百年都不会有人类的足迹。很多人问,中国的石油还能用多久?今天,我负责任地说:有我们在,就有石油在。(大庆油田新媒体中心供图)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924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