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姜宁的工作地点在北极圈,他是2017年2月作为第一名进驻北极开展工作的中国石油员工,在最初近两年的时间里,现场三万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员工中只有他一名中国人。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其实对他在北极生活、工作的经历是非常好奇的,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北极是不特别冷?你有没有看到北极熊?那边是不是有极昼、极夜?有没有看到极光?你在北极吃什么?等等等等很多很多的这种问题。
以下为演讲节选:
“亚马尔”在当地的语言中意思是“土地的尽头”。亚马尔半岛地处俄罗斯北极地区,在这个冰原下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蕴藏量,我们就是在这片冰原上建起了北极地区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
亚马尔项目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它是集天然气和凝析油勘探开发、天然气处理、天然气液化、海上运输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投资开发项目,也是中俄两国目前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它被两国领导人誉为“压舱石”和“风向标”。
由于北极地区的严酷自然环境,为了减少成本还有加快我们的建设进度,亚马尔项目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建造模式,什么模式呢?模块化建厂模式,就是将准备建的液化天然气工厂拆分成一个个的模块,将这一个个的模块在世界各地的模块厂建造完成后运输到现场进行组装,这就好像是“搭积木”一样去建设工厂。项目最重的一个模块有7500吨,相当于一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
亚马尔项目由俄、中、法三国四方共同合作开发,中国石油参与了项目的全产业链运作,通过“中国元素”一盘棋的统筹规划部署,中国企业承揽了全厂142个模块中的120个模块的建造工作,也就是项目85%的模块是在中国建造的,另外还有7艘运输船的建造以及15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中14艘船的运营等工作。在亚马尔半岛上,有4台近16层楼高的极地钻机,其中一台就是来自我们中国。项目不仅带动了国内产业升级,产品出口额超过百亿美元,使中国跻身全球液化天然气项目建设的“一级梯队”,而且还开启了北极新航道,将30多天的常规经欧洲运输航程缩短为16天,显著降低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物流成本。
亚马尔项目规模很大,亚马尔项目也创造了很多成就和很多很有意义的价值,但是今天呢,我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亚马尔项目发生的一些很普通的小事。
我是2017年2月作为第一名进驻北极开展工作的中国石油员工,在最初近两年的时间里,现场三万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员工中只有我一名中国人。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其实对我在北极生活、工作的经历是非常好奇的,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北极是不特别冷?你有没有看到北极熊?那边是不是有极昼、极夜?有没有看到极光?你在北极吃什么?等等等等很多很多的这种问题。
其实,在生活方面,北极除了严寒和极端恶劣的天气之外,给我印象最深和最煎熬的应该就是极夜了。因为在极夜的时候,整整一个倒班周期,也就是28天我见不到一点阳光。没有经历过这种漫长黑夜的大家可能不会有太多的感触。我们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当整整28天你都见不到一丝阳光的时候,你会发现身体对时间的变化没有那么敏感,但是心里头却变得特别的敏感,很容易焦虑,而且身体的那种疲劳感会更加的强烈,整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
生活方面记忆深刻的另外一点就是饮食了。我本人目前是生活在成都,平时饮食口味以麻辣为主。但是到了北极以后,现场仅仅提供俄式食品,食物以土豆为主,除了土豆还是土豆,严重的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一旦遇上发水果,大家就高兴得要拍照,就像国内吃了好吃的要发朋友圈一样,我们那是拍水果。而且俄餐多为冷餐,他的口味特别清淡。所以在第二轮倒班的时候,我就自带了电磁炉和大量的火锅底料、挂面还有脱水蔬菜,我争取每周能自己做一次饭给自己改善一次生活。北极饮食条件反应在我身上最明显的结果就是在过去接近三年的时间里,每次在现场工作的时候我的体重就会减轻10斤,而回国休假后又会胖10斤回来。另外就是我在休假时绝对不再吃一口土豆。
而在工作方面的感受就是累。现场每轮倒班是28天,中间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没有任何休息;而在这连轴转的28天之内,每天工作时间都是在12到15个小时之间,平均每天有6、7个会,收发、处理50-200多封邮件。所以,每当有朋友问我在北极工作期间是如何娱乐的时候,我都会告诉他们我唯一的娱乐方式就是看看妻子发来的家里孩子的照片和视频。因为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娱乐,看完家人,孩子的照片和视频之后也就该休息了。记得去年中间有一次倒班,工作量没有那么大,那时候我才发现工作多、事情多其实挺好的,因为忙起来后时间反而过的很快,就不会觉得28天有多么漫长,就不会那么的想家、那么的想孩子。
2018年2月15日,正值中国农历除夕,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放了《一人坚守,温暖万家》北极亚马尔工程建设者的专题报道,我作为当时现场3万多名参建员工中唯一的一名中国人,是这样说的:(播放新闻联播视频片段)“项目建成投产之时,我们中国人也会用到来自北极的清洁能源。一个人的孤独和坚守能够换来千家万户的温暖,能够为新时代中国的水更绿、天更蓝做出贡献,我感觉特别值!”
2018年7月19日,亚马尔项目生产的首船液化天然气抵达中国,祖国人民从此用上了来自北极的清洁能源,在这之后,每年至少有400万吨液化天然气运往中国,使天然气进口进一步多元化和低成本化,助力打赢我们的“蓝天保卫战”。
北极项目现场,一年内有超过10个月的时间是被冰雪覆盖,不仅有零下50多度的极寒、肆虐的暴风雪和令人绝望的漫漫极夜,也有绚烂、飘逸的极光,美丽的北极狐。在现场工作没有休息时间,平时的饮食也不尽人意。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艰苦条件下,项目团队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也不认为在北极工作很辛苦,因为我们知道,在中国石油有太多太多的地方,太多太多的岗位比我们环境还要恶劣、条件还要艰苦,但是他们也同样,从来不说苦,不认为这是苦!这就是我们的石油精神!无畏艰苦、迎难而上!
听过这样一句话:“时代精彩,不过是无数个人们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负重前行。”
我想我们,可爱、可敬的石油人,正是那些在他人看不见的地方负重前行的人们。(大庆油田新媒体中心供图)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