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合肥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时间:2019-04-30来源 : 合肥日报作者 : 佚名

百花齐放竞争艳文化之春满庭芳

合肥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新闻摘要

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嗅百味花香,品绚丽画卷。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强调,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着手,增强民生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文化既是城市发展的动力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三年来,合肥坚持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不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文化基因”,让文化滋养城市,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市民在工作之余,找回有趣又轻盈的灵魂,同时也锻造着合肥这座“养人”城市卓然的气质。

书香合肥以文立市

一个爱与阅读“约会”的城市,静美而深邃,绚烂而坚毅,值得领受未来的祝福。

“这里的阅读环境很好,离家又近。周末来这里写材料、看书,非常方便。”4月28日上午10点半,市民童倩走进包河区罍街的悦·书房,寻一处角落坐下,开始了一天的“码字”生活。

这栋静谧的水晶玻璃书房坐落在热闹的罍街,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共藏书12000册。1楼为儿童区、党政室、图书展台和休闲区,2楼为市图书馆分馆和新华书店展区。

“自2018年2月至今,市民通过‘智慧书房’APP借阅图书53600册,通过合肥市图书馆借阅证借阅图书16100册。统计数据显示,最近一周接待人数达4200多人次。”悦·书房店长郑敏介绍说。

作为合肥市首个建成的城市阅读空间,罍街悦·书房自2017年7月对外开放以来,一直人气不减,甚至成了“网红”打卡地,吸引不少年轻人前来拍照留影。

在合肥,城市阅读空间践行着人文、艺术、创新、生活的理念,充满文艺范儿、时尚感。它们既融阅读、活动、休闲、双创空间、四点半学校等多重功能于一体,又采用“图书馆+书店”模式,让市民能购、能借。与时代脉动紧密结合的“城市阅读空间”为合肥市民带来了更为精致、多元,更具国际视野的阅读生活。

书香四溢,合肥越来越美。

2018年,我市城市阅读空间建设由城区向五县市拓展,全年新建57个城市阅读空间,总数达到80个,位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截至2018年12月31日,23个政府主导的城市阅读空间共接待读者3301272人次,办理读者证37810张,外借图书668268册次,举办活动2327场,满足了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熏陶,润物无声。当下,我市不遗余力地为城乡居民打造着高质量的公共文化设施,城市有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艺术馆、剧院等,乡村有农家书屋、农民文化乐园等。

湖上飞低燕,水榭廊桥皆有情。旭日东升,漫步在这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能感受到合肥日益充盈的文化气韵。它们如同一个个热源,把文化的温度辐射给市民。

去年,我市稳步推进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全市建成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99个,其中标准化农民文化乐园234个。巢湖市、肥西县柿树岗乡被命名为2018~2020年度“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同时,我市大力开展“送戏进万村”、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进社区进基层主题电影公益放映、农村固定电影放映点建设、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农村体育活动等公益文化活动。截至2018年12月上旬,共放映农村电影18200场,新片率达73.71%,观众达200万人次。此外,全市农家书屋去年共配送图书7.29万册,数字农家书屋建设达80%。

文艺合肥遍地开花

在建设高质量公共文化设施的同时,合肥也在用心为市民打造展示才华、绽放芳华的舞台。

去年,在“广玉兰之恋——合肥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9周年国庆歌会”上,一首首合肥人创作、以合肥为题材的优秀歌曲成为整场演出的亮点,其中既有爱国深情,也有“合肥味道”。

第五届合肥市基层文艺调演“春”“夏”“秋”“冬”轮番启动,群英荟萃、百花齐放,吸引了全市数百支舞蹈队、乐队和艺术团,数万名群众参与。舞蹈《徽女情》、三句半《十九大精神指航向》、相声《城乡花争艳》等原创节目,充满时代气息,充分展现了基层群众较强的原创能力。

合肥市第三届“玉兰杯”戏曲大赛好戏连台、精彩不断,专业组和业余组的70多支参赛队伍,奉上了诸多庐剧、黄梅戏节目。

此外,“大湖飞歌”2018合肥青年歌手大赛也再度“唱响”,千余名歌唱爱好者同台竞技、争相打擂。大赛还特别设立最佳原创奖,极大地激发了本土创作型歌手的参赛热情……

培育“文化基因”,创新文化产品,繁荣文化市场,既是民生所需,也是城市之盼。

4月29日晚,新版舞剧《立夏》在瑶海大剧院震撼演出。去年7月,该剧作为国家艺术基金传播推广交流剧目成功入围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的终评环节。

“今晚的演出,我们首次启用市歌舞团自己的演员来主演这部原创舞剧,打造真正属于合肥的艺术精品,意义重大。”舞剧《立夏》导演、合肥市歌舞团团长沈荣峰说。

过去一年,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植根合肥厚重的历史文化土壤,创作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强烈时代精神的文艺精品,在传播合肥声音、展示合肥风貌的同时,也让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原创小品《等爱回家》获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这是我市连续两届获此殊荣,在合肥乃至安徽曲艺创作历史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现代舞作品《命运》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现代舞“荷花奖”,实现了安徽省在全国现代舞赛事中零的突破。

文艺创作,资金政策是保障。我市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为文艺创作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了解,合肥市对各类文艺精品创作予以扶持,对增强舞台艺术表现力的声光电综合集成应用项目给予借转补资助,对符合条件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和精品原创舞台剧、影视动画作品等给予事后奖补。

与此同时,为满足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市委宣传部巧打“市场牌”,引进社会资本投入文艺创作生产。利用不到百万元的启动资金,撬动了超过千万元的社会投入,先后拍摄了电影《墓室顽童》《包公传奇之天长案》等一批影视佳作。

“养人”文化留住人心

文化是展示城市形象的“名片”,是城市未来的根与魂。

随着合肥文化软实力的持续增强,创新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在文化滋养城市进程中,合肥对人才的吸引力持续走高。2018年,合肥在全省率先出台“养人新政”,吸引了大批人才向合肥集聚。

“合肥浓厚的人文氛围,是吸引我来这里的动力之一。”

早在2016年5月,著名作家洪放作为引进人才,从桐城来到合肥工作、生活。在他看来,合肥是一个能让自己更加有所作为的城市,也是一片能用自己作品来歌颂的天地。

2016年至今,洪放编写了《合肥记胜》《百花井》《领跑者》等优秀作品,书写着合肥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其中长篇小说《百花井》在《中国作家》2018年上半年长篇小说增刊上作为头条刊发。

4月23日,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玫瑰书香”第四期读书会现场分享了由洪放主编的《有湖的城市》一书。

“作为一名作家,用文字记录自己所在的城市,描绘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体现它的温度与厚度,是一件令我振奋和骄傲的事。”洪放说,自己最近正在筹备创作一部以合肥科技创新为原型的长篇小说《追风之城》,继续为合肥的文化繁荣贡献一己之力。

文艺精品创作,人才最关键。去年,市委宣传部出台《合肥市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建设暂行办法》,建立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遴选合肥市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进一步筑牢我市文艺创作基石。

据了解,我市还推出了《合肥市文艺精品扶持暂行办法》,对获得省级以上规定文艺奖项的优秀作品给予配套资金奖励;制定实施《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合肥市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扶持和管理办法》,调动各方力量、汇聚各方资源,支持文艺精品创作。

在合肥,可以看到:少年儿童在美术馆的作品前认真描摹,退休老人沉醉在大剧院悠扬的歌声中不愿离开,年轻人为了参观一个博物院展览排队几个小时……

对于物质生活日益丰盈的合肥人而言,在文化的滋养中寻觅乡愁、舒缓心灵,才能在城市中找寻真正的归属感。

如此“养人”的合肥,必将吸引更多人近悦远来,心驰神往。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924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