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宝胜村简介
宝胜村属典型的农业村,全村幅员面积3.898km²,耕地面积3805亩,辖14个村民小组,1069户,3758人,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党员114人。区位条件优越。位于龙泉驿成洛大道和车城大道交汇处,紧邻省级中法生态园东南侧,西距成都13公里,东距洛带古镇1公里。文化氛围浓郁。95%以上的村民均为江西、福建、广东等地迁川客家人后裔,客家祠堂、碑林至今保存完好,其中“刘家水龙、刘家火龙”在川西坝子舞龙界中名头响亮,客家文化底蕴丰厚;村内有唐代遗存的千年古刹——现最具典型明代建筑风格的桃花古寺;最具川西林盘特色的锦家祠翠竹林更是曲径通幽,清新自然,令人流连忘返。产业基础扎实。全村95%以上的耕地均种植优质果蔬,3000亩无公害葡萄、500亩高品质丰水梨,粮经比1:9以上,2017年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5亿元,人均纯收入2.56万元。生态本底良好。境内丘壑起伏,阡陌纵横,春观梨花,夏品葡萄,秋摘柑橘,冬采草莓,发展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禀赋独特。群众基础深厚。客家人敬祖敦亲、勤劳善良、智慧诚信、团结勇敢,是推动宝胜科学发展的坚强保证。社会影响广泛。近年来,该村突出党建核心,坚持法治主导,抓住自治关键,健全共治机制,坚持以“尚法守规、家风传承、共商共治”为手段,社区治理结硕果,客家古村换新颜。成功争创国家级“绿色村庄”,省级城乡环境优美示范村、“四好村”、“百强名村”、“精品村寨”,市级党建工作示范村、学习型社区、“文明村”。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记住乡愁:宝胜村之尊祖敬宗》专题片拍摄地。
二、主要景点介绍
1、刘家大院
宝胜村刘家大院位于龙泉驿区洛带镇宝胜村6组,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其中祠堂占地面积175平方米,由门厅、东西厢房、正屋组成,土木结构,存放刘家祖传神龛一张,左侧有一块石质题记约千余字,文笔精美,记载了刘氏祖辈入川后的事迹,落款为光绪21年,题记保持完好,字迹清晰,为研究清代移民史和民间龙舞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是客家人回忆乡愁的净土。
为保护客家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刘家大院保护性修缮工作于2018年1月竣工,初具雏形的农耕文化馆、乡愁记忆馆、客家文化馆和童趣记忆馆备受宗亲和游客青睐,一件件老旧物件全方位展示了客家人辛苦耕耘、耕读传家、艰苦创业的场景,浓郁的乡愁气息和回味无穷的童趣扑面而来。
刘氏家族定居于此,据《刘氏族谱》记载,早在300多年前,宝胜村的刘氏客家先祖生活在江西赣州,尽管故土难离,他们还是在“招徕移民开垦土地”的优厚政策吸引下,千里迢迢迁到四川。
相传,刘氏的祖先是夏尧的后裔——刘累。夏代孔甲年间,刘累受命饲养雌雄二龙,还因此获封“御龙氏”,因此该家族亦称豢龙世家,在《史记·夏本纪》中就有“刘累学扰龙”的记载。刘氏族人至今仍保留了从江西传到四川的舞龙技艺,称为“刘家龙”。
为纪念曾经驯养过龙的刘氏先祖,后人用竹子扎成龙型,做成水龙和火龙,龙腾盘桓之间,人们畅快淋漓,祈望祥瑞永在人间,世代相传。刘氏家族舞龙文化声名远播,还受邀到天府广场、蜀南竹海等地表演,获得赞誉无数。现在,舞龙已成为刘氏家族延续的象征,“刘家龙”的名头也在川西坝子上越发响亮。每年三月,全国各地的刘家后人聚集在此举办“清明祭祖传家风”活动,以此祭奠先人,传承美德,活动受到新华网、四川党建之声、成都电视台蓉城先锋等媒体专题报道,《刘氏家规祖训四十言》进入由成都市妇联组织的“蓉城幸福家我的家风家训和我的家书家信”活动初选。
2、杨家宅
宝胜村杨家宅位于龙泉驿区洛带镇宝胜村9组。始建于清中期,二重四合院布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33平方米,由前厢房、正屋、后厢房组成,土木结构,土坯墙,穿斗式梁架,悬山顶,小青瓦屋面。正屋正对前后两个天井。建筑规模较大,结构复杂,设计合理,对于研究客家建筑和移民文化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据《杨氏族谱》记载,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戊辰岁,杨氏先祖移民四川成都府简州甑子场宝胜寺侧近居住(现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宝胜村杨家宅),先祖善耕善种,业兴家富。
杨氏始祖是寿元公后裔杨乔俊杰。家族排行由万字起,昌字止。杨氏族人始终将家规祖训“一曰崇孝养、二曰序长幼、三曰别内外、四曰劝耕织、伍曰端教训”等《杨氏家规祖训十言》记在心里,教育子女要尊祖敬宗。2018年,杨氏家规祖训十言》进入由成都市妇联组织的“蓉城幸福家我的家风家训和我的家书家信”活动初选,至今是我村推动基层治理的法宝。
为缅怀先祖,每年清明节,杨氏族人会在杨家祠堂开展清明祭祖传家风活动,参加活动的杨氏后人已逾700人。
3、桃花寺大殿
具有典型明代建筑风格的千年古刹——桃花寺位于洛带镇宝胜村,是成都市龙泉驿区唯一存在的明代大屋顶建筑。
相传,早在距今1400多年前的隋开皇早间,当时佛教兴盛,兴建于我村的宝胜寺更是香火不断,晨钟暮鼓,堪称洞天福地,后因该寺耸立于四面桃花花海之中,宝胜寺故更名为桃花寺。
桃花寺初建于唐朝,后毁于兵燹,于明朝嘉庆六年和崇祯八年进行修复。大殿座东向西,木结构,单檐歇山式瓦屋顶,抬梁式梁架,前廊子和后夹室明间乳桴蜀柱的雕花瓜棰,承于翘头式华拱之上,并施雕花角背,华拱则臵于补间栌斗之上;前檐圆形石柱,抱鼓式柱础,殿内四柱,覆盆式柱础,素面台几基前臵阶梯式踏道三级,后明间石砌方形须弥座神台。寺内石刻佛像非常精美,刀工、造型堪称一绝,庙中主供释加牟尼,现仅存大殿。1988年,龙泉驿区政府将桃花寺大殿列为龙泉驿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桃花寺被列为市级第六批文物保护点。桃花寺大殿为研究宗教文化和明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4、锦家祠堂
锦家祠堂位于龙泉驿区洛带镇宝胜村一组。祠堂建于清中后期,四合院布局,坐东向西,占地面积约344平方米,由门厅、南北厢房、正屋组成,土木结构,青石铺地,土坯墙和竹骨泥墙相结合,穿斗式梁架,悬山顶,小青瓦屋面,瓦脊。门厅面阔1间4.6米,进深5米;南北厢房结构和形制相当,面阔10.44米,进深5.5米;正屋面阔3间17.6米,进深8米。锦家祠堂具有典型客家民居风格,类似民居已大量消失,是客家民居建筑研究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5、村子井
村子井位于龙泉驿区洛带镇宝胜村组刘家老房子旁边,小地名“村子”,是一处有30户人家居住,相对独立的聚居地。井建于清代,为几家人共建共用,现在仍在使用。井台为现代用水泥砌建,井口圆形,直径1.1米,井壁用石块砌筑,井身上窄下宽,深度达12米左右。水质清洌,可供应周围30户居民生活用水。经调查,该井与刘家老房一同建造,已有近200年历史。村子井与村民生活习习相关,反映了村民的生活信息为研究钻井技术和民众生活提供了实物资料。
6、葡萄基地
宝胜村200亩避雨栽培葡萄基地建于2014年,采取“大园区+小业主”模式,即合作社为主体,农民自主经营模式。葡萄基地紧紧围绕发展优质、绿色葡萄为目标,对葡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一规划,方便生产和运输;新建观景瞭望台、木质凉亭、村情村史文化长廊等7大设施,基地基础承载能力大幅提高;技术方面,引入“水肥药”一体化智能滴灌技术,推广使用有机肥、绿肥、太阳能杀虫灯等绿色生产技术,聘请专业人员常年进行技术指导,葡萄品质进一步提高;基地栽植夏黑、美人指、阳光玫瑰、红乳等多种名优特新品种,果香四溢,争奇斗艳;活动方面,持续举办葡萄采摘节和“万株葡萄树·千人来认养”活动,满足游客吃田园美食、品冰爽葡萄、看民俗节目、嗨卡拉ok、住露营帐篷、享法式风情等需求,受到四川党建之声网、一线聚焦等新媒体关注,扩大了基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葡萄基地的建成,更大程度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7、葡萄文化长廊
注重新的设计理念,崇尚现代简约清醒大气。长廊总长112米,宽5.5米,总投资金额约55万元,设计理念基于宝胜村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背景下,按照“绿色、生态、环保、休闲”的理念,紧紧结合葡萄元素进行设计。
注重新的设计风格,彰显独特文化魅力。设计中植入镂空葡萄版和葡萄叶文化牌集中展示葡萄文化,镂空葡萄版在不同光线照射下可表现出多种葡萄光景,生动形象地彰显出葡萄文化魅力。同时,在走廊的两侧配备葡萄诗词诗歌,不断浓厚文化氛围。
注重新的设计功能,兼收并蓄功能多元。与现代观光农业相结合,实现种养、休闲、增智等功能,此外,该长廊还可将亲水乐园、葡萄基地、葡萄文化广场等观光娱乐景点有机串联,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8、电商平台
成都洛带(宝胜)电商平台由工作服务站、电商培训室、物流服务站、电商服务大楼组成,以“党组织+合作社+电商平台”为运营模式,实现了党组织引领发展方向和培训人才、合作社学习运营管理经验、运营商投资盈利的三方赢利目的。
通过积极依托洛带古镇丰富的文旅资源,围绕农产品链条延伸,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努力降低农业生产和企业运营成本,大力提升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全力实现电子商务产业资源的集聚和协同发展,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年均成功实现线上交易额300余万元,将平台打造成真正服务于三农的、有特色的示范产业基地。
9、“360”党建文化长廊
为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促进党建工作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宝胜村因地制宜,积极创建服务平台,努力创新宣传载体,全面建成党建了文化长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全村群众集中展示《“360”党建工作法》的内涵:三大发展目标,即文化善兴、德法善治、民生善为;六大工作路径,即实施好“党建引民”工程、“产业富民”工程、“扶贫助民”工程、“德法育民”工程、“文化惠民”工程、“生态宜民”工程;三零保障措施,即服务群众零距离、工作成效零满足、党风廉政零容忍,把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在红色旗帜下,共同推进宝胜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和社区文化全面发展,努力丰富和提升国家级“绿色村庄”内涵。
10、智慧党建平台
投入近18万元打造的“智慧党建科技宝胜”平台以智能化、信息化、科技化的高效治理方式为目标,主要包含党员干部管理平台、党员干部和群众教育平台、基层治理平台、便民服务平台、数据分析平台、全景展示平台、互动平台、农产品在线销售平台。平台的建成,不仅可以加强党员管理和信息收集,畅通党员干部、群众沟通的渠道,还可以为流动党员、行动不便的党员提供最便捷服务。
11、村民活动中心
宝胜村村民活动中心,占地约500㎡,是集乡贤馆、先锋室、兴趣阁、图书馆、兴才苑、服务驿、议事荟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地。
活动中心有一块面积约25㎡的LED屏幕,正滚动播出《记住乡愁:宝胜村之尊祖敬宗》专题纪录片。该屏幕不仅可以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举办文化坝坝宴、播放公益电影,还可以开展科技培训活动,年均放映坝坝电影8次、开展文体活动12次,开展知识普及9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
12、手绘艺术墙
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乡村旅游和社会科学融合发展,促进群众致富增收,宝胜村党委结合村情实际,通过实施“党建+文化”工作机制,对上百个墙面(大头菜坛子)以葡萄文化、客家文化、农耕文化为主题进行手绘。经过手绘,原本普通的坛子和墙面瞬间变得有“味道”起来,有的插秧,有的赶牛,有的读书,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映入眼帘,农耕文明的气息扑面而来。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