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23日,以“新回乡运动——乡村振兴的新希望、新路径”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乡村文明发展论坛在长治市上党区振兴村隆重举行。长治市副市长郜双庆,上党区委副书记、代区长杨隽,上党区委副书记、统战部长段尧刚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村支书、企业家、农民、艺术家代表等共400多人参加了论坛。
论坛现场
上党区委副书记、统战部长段尧刚
上党区委副书记、统战部长段尧刚主持了开幕式。阐述此次论坛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以城市为主阵地的现代化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潮流。2019年将是人口从城市向乡村回流的拐点之年,城乡双向流动将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并且未来3到5年之内,中国将会出现一个新回乡运动的高峰。也是举办此次论坛的重要背景意义。
长治市副市长郜双庆
副市长郜双庆在致辞时代表长治市委、市政府对中国乡村文明发展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向与会人员介绍了长治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情况。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在论坛中,畅所欲言、碰撞思想,建言献策、把脉支招,为乡村发展提供新的思考和探索,持续高效推进乡村振兴事业蓬勃发展,让更多的农民富起来,让更多的农业旺起来,让更多的农村美起来。
区委副书记、代区长杨隽
区委副书记、代区长杨隽在致辞时代表上党区委、区政府向本次论坛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我们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建议,继续以乡风文明建设为己任,虚心学习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生产与生活有机协调,自然、人文与历史和谐共生的融合发展之路,努力为全国乡村文明建设创造“上党经验”。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部教授,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部教授,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提出中国乡村教育的理念。他认为乡村教育改革是乡村振兴重中之重。乡村没有教育,是我们失去故乡的教育,爱国教育也就失去了根。在乡村振兴中,最需要社会关注的是教育要回村,没有教育的乡村是没有希望的乡村,无论今天的乡村有多大的产业,有多少钱,都不能保证乡村文化与乡村文明的传承。从这个意义上,乡村教育是决定乡村与中国未来的一项工程。
中国生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书记、副秘书长、全国县域工作指导小组组长刘首文
中国生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书记、副秘书长、全国县域工作指导小组组长刘首文就乡村文明建设发表观点。他认为,我们过于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乡村文化的进步。而文明是文化的升华,在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之间如何取得一种平衡,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此外,他认为从文化的发展本质其实是一个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问题,这是文化发展乃至文明延续的核心和目的。
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福建农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温铁军教授作题为《世界与历史视角下的乡村振兴之路》的主旨演讲,提到文化自信,他说东亚农业靠的是小农村社制,这种制度完整保持下来的是日本和韩国。中央刚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时候,很多官员到韩国去学习新村运动。其实学来学去,学到的是我们传统的小农村社制度。因此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承来,多一点文化自信。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廖允成讲话。他强调进入新时代,乡村是可以大有作为,开拓天地,要高举乡村振兴的大旗,借助产业转型的战略优势,突出底蕴深厚的文化优势,举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目标、更强的力度振兴乡村。
此外,开幕式上宣读了太行乡村振兴人才学校名誉院长的聘用决定,全国劳动模范、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申纪兰,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福建农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温铁军,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会长吕日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4人被聘为该校的名誉院长。上党区区委副书记、统战部长段尧刚,振兴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区党委书记牛扎根一起为受聘的名誉院长颁发聘书。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目标和内容,其中最核心的是人。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如何吸引爱乡村、爱农民、有情怀、有使命、有能力的人回乡,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与关键所在,也是乡村振兴的最终标志。人来了,乡村文明复兴就有了希望和活力。
与会专家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鼓励回乡政策的作用下,未来将会出现一个新回乡趋势,城乡双向流动将是城乡融合新路径。顺应新回乡趋势,我们需要鼓励社会各类人群广泛地参加到爱故乡,保护乡村文化,复兴乡村文明的乡村振兴中来。目前,在全国各地已经出现了许多乡贤回乡创业的感人故事和成功范例。本次论坛在全国选取了退休干部、企业家、老知青、新知青、艺术家等各类乡贤回乡创业故事。这些故事使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新趋势、新路径。
十个回乡故事发布与交流-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振兴村书记 牛扎根
(丹林/文 马静/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