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合肥成为中国创新版图重要一极

时间:2018-12-19来源 : 合肥晚报作者 : 叶琳玲 蒋瑜香

改革开放40年,是合肥不断深化改革、跨越式发展的40年。

今天的合肥,正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合肥在科技创新、经济转型、国资改革、医疗卫生和公共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果。

新时代,站在新的起点,合肥改革再出发。

从即日起,合肥晚报将开设专栏:“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从我们身边发生的每一个变化说起,尽显合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12月18日上午,一场科技创新成果展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序幕,这一以“科技创新成果展”作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活动,足以证明“科技创新”在安徽以及合肥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40年,是合肥蝶变的40年。今日合肥,正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科技创新在合肥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孕育:科技创新嵌入城市基因

在中国诸多城市中,合肥不算顶尖,但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一大批科研院所的存在,使得这座城市有了更多被提及的理由。

1970年,合肥接纳了自北京而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是这所大学,为合肥日后的科技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紧接着,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原电子工业部16所、38所、43所相继迁入,科教资源加速向合肥集聚。

2018年9月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园区奠基仪式在高新区举行。自1970年中国科大南迁合肥后,这已经是科大在合肥的第5个校区,也是面积最大的校区,拟布局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30余个院省部级科研平台。

中科大与合肥就像患难相交的挚友,有了彼此,才互相成就。

譬如备受瞩目的量子通讯京沪干线,这是连接北京和上海这两大城市的通讯关键,中控中心就在合肥;再譬如中国第一个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堪称“国之重器”,因为中科大,也落在了合肥。

2018年12月14日,合肥第四个“大国重器”聚变堆园区工程在距离科学岛不远的合肥最美乡村——三十岗乡正式开工,不久的将来,将有大批科技高端人才汇聚于此。

今天的合肥,拥有高等院校60所,拥有各类研发机构超过1400家,院士工作站47家,博士后工作站111家,全市集聚各类人才173.3万人,在肥工作“两院”院士108人。

悟空探秘、墨子传信、热核聚变、铁基超导、智能语音、芯屏器合……伴随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的入驻,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也相继在肥问世,合肥日益成为中国创新版图中的“重要一极”。

今日合肥,是全国唯一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五大“国字号”创新品牌于一身的城市。

合肥的各项自主创新主要指标全部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嵌入合肥这座城市的基因。

成荫:诸多科技创新成果历史首创

曾经,中国第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中国第一部国土防空三坐标雷达、中国第一台变容式冰箱、世界第一台VCD、世界第一台仿生搓洗式洗衣机诞生在合肥这片土地上。

今天,中国首个探月工程用低温接收机、世界第一条纯电动公交车线路、中国首个国产高性能芯片“魂芯”、世界首个量子卫星“墨子号”、中国首个智能机器人“佳佳”、世界首款人工智能翻译机、首款国产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也诞生在合肥这片土地上。

今年26岁的孔伟成已是一家公司的执行董事。与他的年龄一样,这家公司的发展方向同样很“新”——量子计算机的研发、推广和应用,正努力成为量子计算行业的引领者。

九年前,孔伟成还是中国科大的一名大一新生。本科毕业后,他进入中科院量子信息实验室,研究方向为量子信息。2017年9月,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这家公司由中科院量子信息实验室博士团队创立,是国内第一家以量子计算机的研制、开发和应用为主营业务的初创型公司。

孔伟成是胸怀壮志的年轻创新创业者,与他一样的年轻人,合肥还有许多。比如孔伟成的师兄刘庆峰创立的科大讯飞,如今不仅占据了中文语音主流市场70%以上的份额,而且在多语种领域代表中国在全球赢得了话语权。

今天的合肥,已经拥有了高新区、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荣事达等3个全国“双创”示范基地。惠而浦全球研发中心、联发科技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新华三集团大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全球研发及销售中心等,相继落户合肥。

合肥科技成果创造率、转化率大幅度提高,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

潘建伟团队取得多项世界领先的量子通信成果,实现世界首次洲际量子通信;汽车变速器、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江淮汽车首次发布自主研发的液冷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京东方首条平板显示10.5代线、我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国内首台航管一次雷达、X射线口腔CT诊断机、太赫兹人体安检仪……诸多历史首创科技成果陆续在合肥这片土地上诞生。

养人:创新磁场的诞生

在合肥创新大道与望江西路交叉口西南隅,有一幢大楼格外引人注目——从天空俯瞰如“X”造型,利用坡地顺势而建,别有特色。

这是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综合主楼,命名“未来中心”,寓意探索未来世界。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在观看安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与科研人员交流时,习近平说,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是一片创新的天地。

的确,在中科大先研院里,“藏身”众多有名气的科研项目。譬如,这里建设有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及“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合肥总控中心,率先在世界领域开展量子远程大规模保密通信应用工程。

类似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这样的高端协同创新平台,在合肥还有很多。

按照“协同创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合肥鼓励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推进“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链的协同联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转化链条。

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中科院技术创新工程院、北大未名生物经济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先后建成;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合肥先进能源装备研究院、北航合肥科学城、哈工大机器人研究院、广州能源所合肥能源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先后启动建设。

目前,全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1316家,每年增加100个以上。

截至今年10月,合肥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1061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三年翻一番,达到26.8件。

王咀湖边,环绕着滨湖科学城、量子信息创新研究院和中科大高新园区;

南艳湖边,合肥大学城、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研究院闪亮夺目;

少荃湖边,北航合肥科学城、高教基地、职教园区也将一一建成……

以“生态+创新”的理念,依托众多高端协同创新平台,合肥引进和聚集着最高端的创新资源,让各类高端人才安心进行科学研究、科学发现和科学探索,创新磁场的现象正在合肥诞生,合肥也成为一片创新的天地,一个“养人”的城市。

硕果:战新产业引领“智造”合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今天,在科技创新的带动下,合肥工业也从制造走向智造,绽放出“领跑者”的姿态。

京东方的引入,新型显示产业的诞生,堪称合肥的“成功之作”,助推合肥迈向全球最大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

2017年,合肥入选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成为制造业国家队队员。今日合肥,已形成人工智能、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创意文化六大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6.1%,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3.4%。

战新产业之外,合肥还有不少沉心研发、十年如一日专注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企业,多是各自行业的“领头羊”。

在合肥万力轮胎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在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运行下,一个个轮胎有序地完成一道道生产工序,这里已经建成全领域智能化、全流程自动化、全方位绿色化的轮胎工厂。尤其是作为“最强大脑”的MES信息化系统,统筹管理生产制造等全方位数据信息,实现了全领域智能化制造。目前该企业已申报专利40余项,智能制造的先进经验成功克隆至美国。

数据显示,2017年,合肥市共有两批次5家企业入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中建材(合肥)粉体科技、安利股份入选示范企业;长源液压、阳光电源、安徽合力入选培育企业。而更多像万朗磁塑、安信通用阀片、巨一自动化、博一流体、中科都菱这样的中小制造业企业,则在细分产品领域精耕细作,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已经或正在成为行业“隐形冠军”。

(责任编辑:沈晔)

为你推荐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924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