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五大发展,其时已至;创造更加美好前景,其势已成。2018年是全面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进取之年,一年将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落实成效如何?
12月11日,记者从合肥市人大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获悉,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着力实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行动,细化实化重要目标任务,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创新主动力进一步增强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出台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30条政策、150条实施细则。以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为目标,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三重一创”创新全链条。
挂牌成立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肥滨湖新区)、全面启动建设量子创新院、刷新世界纪录的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首次实现等离子体电子温度1亿度、成功举办2018“双创周”合肥分会场活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深入推进“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4266件,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6.25件。
同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着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截至10月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总数80.7万户,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48家,市级涉企收费项目由最初的99项调整为目前的55项,1-10月减免税收304.9亿元。
发展协调性进一步提升
坚持分类指导、区域协同,完善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板块联动和城乡融合发展。
基本完成轨道交通3号线车站主体结构、完成长江西路快速化改造、改造“城中村”3040套、老旧小区108个......智慧城市扎实推进,突出“创新+生态”特色,入选全球智慧城市国际标准试点城市。此外,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建立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70万亩,新建19.89万亩高标准农田,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完成率达到85%,绿色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生态新优势进一步彰显
持续实施生态优先战略,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打好水、大气和土壤污染治理“三大战役”,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合肥”。截至11月,全市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45.8μg/m3、72.1μg/m3,同比下降12.6%、4.8%;优良天数比率75.2%,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全市地表水14个国考断面达到水质要求,4条重污染河流已有3条消除劣Ⅴ类。
制定实施水清岸绿产业优长江(合肥)经济带实施方案、巢湖综合治理累计投资约195亿元、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排长制”、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突出“生态优先、城湖共生”理念,除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之外,还全力打造绿色宜居低碳城市。实现四级林长制工作全覆盖,设立各级林长4584个,完成植树造林7.67万亩、城镇园林绿化面积1151万平方米,新增绿色长廊240公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开放大格局进一步构建
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功能,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新引进世界500强境外企业3家,总数达到46家;全市外商直接投资28.38亿美元,增长7%。
龙塘互通改扩建、滁淮高速(合肥段)如期完工、新改建国省干线建设项目10个共计101.7公里、新桥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开放大道不断畅通,铁、公、空、水多路并进的立体化、现代化交通体系不断完善,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1-10月,开行中欧国际货运班列145列、合肥水运港集装箱吞吐量28.5万标箱、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463家、实现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额4.47亿美元、全市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额18亿美元、成功举办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和徽商大会......内陆港开放大平台的强力搭建,打造出内陆开放新高地,开放发展迈出新步伐。
群众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以实施民生工程为重要抓手,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1-10月,省定31项民生工程总投入123.85亿元,总体进度位居全省前列。
今年预计完成2477人脱贫任务;全市306个单位、26820名干部包村到户;县域帮扶资金超过1亿元,区域帮扶资金2100万元;248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181个村,帮扶贫困群众20745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实质性成果。
此外,教育优先发展、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就业等举措不断提升合肥市民生保障水平。截至10月,城镇新增就业22.6万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两次上调,增至每人每月145元;建成中小学27所、幼儿园56所;城市阅读空间建设稳步推进并由城区向五县市拓展,年底共建成62;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08个,新建社区老年食堂和助餐点23个,新许可养老机构3个,新增床位189张......民生改善取得切实成效,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取得新进展。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