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从裂变融合到成长深化

——蜀山区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级跳”

时间:2018-12-06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弋云 刘亚萍

近日,2018年基础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城市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教育专家齐聚于此,交流分享基础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做法和经验。受论坛组委会邀请,蜀山区教育体育局组织11个集团校参加论坛并发言,介绍了独具蜀山特色的集团化办学之路,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带着敬意与好奇,记者走访了参会归来的蜀山教育人,深入了解优质均衡教育背后的故事。

合肥市蜀山区是四个中心城区之一,拥有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等20余项国家级荣誉称号,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绿色发展、最具投资潜力、新型城镇化质量、科技创新五个“百强区”。这其中教育的集团化发展起到加速机、助推器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近年来,蜀山区的教育集团化发展历经了裂变、融合、成长和深化的过程,实现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级跳”。

从资源不足到“名校办分校”

时光回溯到21世纪之初,合肥主城区扩张,政务文化新区兴建,新建小区和新建城区配套学校教育质量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前提下,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政府主导决策,2003年,蜀山区的老牌名校合肥市第五十中学在新建的大型住宅小区安居苑新村开办了西区;2009年,将政务区的合肥市文博中学并入五十中管理,成为合肥市第五十中学南区;2010年,政务区新建学校交由五十中管理,成为合肥市第五十中学新区。至此,合肥五十中成为一校四区的航母级初级中学。

在集团化的实践摸索过程中,通过输出品牌、文化、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师资、考核评价办法等资源,以“紧密式教育集团”为主要模式,五十中探索出一条“一体化办学”的管理机制,即一个法人单位,统一法人领导;整体布局安排,统一人事调配;校委会研究,统一计划实施;统筹规划进展,统一考核评价,使新建学校、薄弱学校迅速提升办学水平。

五十中这所名校在十几年集团化办学实践中,从原来一个校区、90多名教师、近2000名学生,到2016年,发展到教职工600多人、在校生近万人、四个校区都成为区域名校,成为全省举足轻重的名校强校。其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满足了社会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需求,充分体现资源共享、优势递增,探索出一条区域辐射带动、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彰显学校特色发展的有效形式。典型的案例是,2013年合肥市第五十中学代表安徽省参加首届中央电视台汉字听写大赛,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成为杀出重围的一匹黑马,扬名全国。


从名校试点到区域整体推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蜀山区新建中小学校纷纷落成,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精神,参照五十中名校办分校的成功范例,蜀山区正式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于2016年出台《蜀山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明确规定按照“政府主导、整体运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采取“优质品牌学校+新校”的方式,由区内优质品牌中小学校牵头承接新建学校,创新管理机制和办学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深度推进学校之间合作,促使新建学校快速步入优质发展轨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全面提高全区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首批成立五个教育集团,分别为合肥市第五十中学东校教育集团、合肥市第五十中学新校教育集团、合肥市琥珀中学教育集团、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教育集团、合肥市乐农新村小学教育集团。其中五十中东校教育集团和新校教育集团分别是由原合肥市第五十中学一校四区各自独立后,东区和新区承带新建的校区组建而成的集团。

在这一阶段,政府不但要求“做什么”,还推动“怎么做”:明确了集团性质——各成员校是在同一校长(法定代表人)领导下开展工作;规范了组织架构——集团设校长一名,副校长若干名,集团副校长可兼任成员校执行校长。每增加一个成员校相应增加一名集团副校长。成员校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职数按照同类独立法人学校编制管理的有关规定设置。按照区教体局《关于规范区属学校中层机构和干部管理的意见》,具体设办公室、德育处、教务处、教研室、总务处五个处室。

确定了管理模式——“统一管理,统筹协调;统一部署,分校实施”;强化了保障措施——办学制度保障,人力资源保障,财务经费保障,考核评价保障。

这一阶段集团化办学呈现以政府为主导、名校为主体、区域全覆盖的特点,强化名校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蜀山区政府成立了蜀山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区直相关部门为成员,区教体局负责制定集团化办学的相关政策措施,统筹协调实施中的有关问题,加强对集团化办学的指导和评估;区财政局负责经费保障落实,资金规范管理;区编办区人社局负责教师的招(选)聘、交流等工作,形成了区域一盘棋的格局,统筹推进集团化办学试验工作。

——将新建学校交由传统的优质品牌学校管理,通过输入优质品牌学校办学理念、优质管理团队和教师资源,提高新校的办学起点,引领新建校在教师队伍成长、学科教学、课程建设、特色活动等方面快速发展,使新校尽快成为优质学校。

——实施“条块并举、一体管理”的管理模式,集团各成员校在办学目标、教育理念、师资设备等方面协同一致,建立集团章程,统一管理,共同落实。在校园文化、办学特色等方面尊重各成员校自主权,遵循教育规律,遵从学校个性发展,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

——在推进集团化办学中,除了在办学制度、财务经费、考核评价上明确各项保障外,在人力资源上尤其强化措施保障,明确规定“集团组建后一年内,由集团牵头校交流到成员校的教师占成员校起始年级教师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交流教师中必须有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有在集团内交流经历的教师,在岗位晋升、评优评先、提拔任用等方面优先考虑”。为进一步鼓励教师交流,区教体局引导集团内部实施柔性流动机制,新建校开办三年内,教师交流任教经历等同为“支教”,作为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盘活集团内骨干教师资源。

在集团化实施的近两年时间内,集团办学优势凸显,有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倍增。还以五十中为例,望岳校区纳入五十中学新校教育集团后,2017年新生由2015年的290人增长为556人,生源回流率达47.8%;由六十七中、六十九中合并成的五十中东校望江路校区纳入五十中东校教育集团后,2017年生源回流率达58.2%,2018年生源回流率达到72.8%。

2018年初,蜀山区教体局邀请上海教科院普教所专家对五个教育集团办学成果进行专项评估,专家一致认为:蜀山区各集团化校关注校区融合,价值认同,理念共识,“一体化观念非常深刻”,以融合促联动;关注制度建设,高度重视通过制度建设推进内部运行,“一体化网格式”管理方式,条块结合,成效突出;关注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丰富平台,采用有效手段,促进校区间教师深入融合,调动教师参与,引领教师成长;关注机制创新,加强集团内督导评估和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以督导抓教研,以培优促提升;关注资源共享,尤其是优质的师资队伍这一核心教育资源,建设统筹创新的管理团队、专业引领的骨干团队以及互促互助的教师团队,践行“共享+互补”理念;关注课程共建,从理念到实践,从校内到校外,整合师资、家长、学生、社区专业团体和单位等各种资源,各校区优势互补,课程共建共享,丰富的课程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学生的需求,实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五个教育集团均注重重塑集团内部组织架构,通过加强教师研修,科研引领,培育课程特色和品质,协同发展,发挥评价的核心作用,不断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品质持续深化助推高位均衡

2018年5月,蜀山区政府出台了《蜀山区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在将新建学校交由优质品牌学校管理这一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对已组建的五个教育集团进行完善和扩充,调整后共设立11个教育集团,呈现“有分有合有疏有密”的特点:例如将原有南北两个校区的西园新村小学教育集团拆分,各自带新校区分别成立西园新村小学北校和南校教育集团;将原由合肥市第五十中学南区独立后命名的合肥市五十中南校重新并入五十中新校集团,集团更名为合肥市五十中天鹅湖教育集团;琥珀中学教育集团由三个校区扩容为四个校区,将位于蜀山区北部的望龙中学并入琥珀教育集团。在“紧密型集团”之外,还有松散型的“集团联盟”——合肥市习友路小学、合肥市翠庭园小学、合肥市奥体小学共同组建了合肥市习友路小学教育集团。

这种调整布局、整合优化不但解决新建校发展的需求,更是在某种程度上破解了因城市布局规划等原因导致的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紧张的难题,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以五十中为例,2016年的拆分是对各校区办学水平的充分肯定,是为了各校区办学特色的进一步彰显;2018年的融合是平衡政务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为集团进一步的扩容做准备。

同时,在新的发展阶段,更加突出在文化建设、教育管理、教学教研、学生活动等方面创建具有蜀山特色的一流集团化办学品牌,按照“省内示范、全国知名”的发展目标,达到促进区域内因集团化办学而更加优质均衡的目的。

加强办学制度共建共享。进一步实施物质资源、教师资源、课程资源、教研资源合作共享,建立骨干教师流动和优质课程开发、共享、配送等机制,鼓励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各成员校的办学质量,促进集团整体办学更加优质均衡。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共享。制定集团化办学督导评估制度,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社会认可及发展潜能等层面,制定完善评估标准和实施方案,实施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整体评价集团化办学情况,逐步建立集团内学校“捆绑式”考核制度,通过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推动集团持续提升内涵品质,全面推进成员校共同发展。

健全全面参与治理体系。鼓励各集团在办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家长、社区代表参与,赋予家长和社区相应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与评价权,合理吸纳多方建议,增进家长、社区对学校的理解与支持,提升集团化办学的社会影响力。

总结完善集团办学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师资流动共享、资源共建共享、集团内部一体化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试点不同形式的集团办学方式,总结完善集团化办学多元发展模式。

蜀山区在十多年的集团化办学实践中,积累了成功的经验,获得了社会广泛认可,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下一步,该区将进一步推动多种机制的尝试创新。如借助教育体育局的体育资源优势,建设区域内市级体育运动学校和区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联盟,在体育教师、专业训练和文化课师资等方面优势互补,更有利于平衡资源优势,促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探索公民办不同性质的学校集团化办学,多学段的集团办学,有利于管理的突破创新,教育理念的跨学龄浸染实施,在一定区域内盘活资源、彰显特色。(弋云 刘亚萍)

(责任编辑:沈晔)

为你推荐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924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