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上海闵行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

时间:2018-11-08来源 : 经济参考报作者 : 钟源

伴随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的不断深入,以及上海打造全球科创中心步伐的加快,作为全国首批示范区——上海市闵行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落地工作稳步推进,并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宝贵的可复制经验。一方面,闵行区十分重视相关各方的联动、协调工作,大力促进政企、校企等联动,共建转化服务平台;另一方面,他们围绕行动方案,破除“梗阻”,打通资源、主体、渠道等环节,努力构建以“专业化、多元化、市场化”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一个高效、崭新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上海闵行样板正加快成型。

联动多方共推成果转移转化

2018年,上海闵行区根据科技部批准建设上海闵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要求,与市科委联合制定了《上海市建设闵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行动方案(2018-2020年)》,由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沪府办〔2018〕34号)。6月12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闵行区召开示范区建设推进动员会,制定下发了示范区建设的区级文件,举全区之力加快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我们区引入3家市级以上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入驻闵行并运营。2017年1月9日,上海联合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南部分中心正式挂牌。2017年4月27日,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华东版权登记大厅正式揭牌。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南部分中心正式运营以来共有408宗项目挂牌,总交易额3765万。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华东版权登记大厅运营至今,上海地区著作权登记量已超过4万件。”闵行区区委书记朱芝松介绍。

据记者了解,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在闵行区设立了分中心,作为区域技术转移平台,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已集合了技术交易、高校技术市场、国际创新收购、技术转移渠道四个功能平台,并充分发挥平台资源作用。闵行分中心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查新工作站。依托上海交大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探索建立“上海高校知识产权运营创新中心”,打通高校、科研院所运营和企业合作的需求通道。

其次是注重校企对接,推动企业承接国内外成果转移转化。针对产业需求,组织生物医药、纳米技术、AI产业、国际项目等多领域的多场科技成果对接会,举办“伦敦科技周中国行上海站”、“2018年中英项目上海对接会—智能医疗专场会议”;联合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上海容展科技有限公司举办“闵行区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航天技术产业化转化专场路演对接会活动”等活动,区内企业参与积极,部分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值得一提的是,在区校联动、共建成果转化创新平台方面,闵行区积极与高校、院所加强合作,建设成果转化功能型平台,服务闵行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的发展。

“比如,闵行区与交大合作,积极推进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建设,加快医疗机器人平台公司的成立。已就推进建设上海市人工智能功能型平台事宜,形成初步方案,将整合上海交大、临港集团、博康控股等各方资源,成立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运营主体,聚焦产业推进,创新成果转化模式。另外,全面对接华东师大,支持“华东师大-海法大学”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一方面,对接以色列的创新成果,做好国际技术熟化和产业对接;另一方面,做好华师大生命科学等优势学科与区内相关产业的成果对接与转化,着力打造生物制药、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等成果转化平台。”闵行区副区长吴斌表示。

另外,在推动军民双向技术转移转化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上海市军民融合产业促进中心揭牌;闵行区和上海联交所进行了上海市军民融合产权交易综合服务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建设上海军民融合产业展示交易中心、产权交易综合服务平台、产业联盟、军民融合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

推进打通资源主体渠道等环节

闵行区在推进科创中心建设过程中,注重发挥优势,结合全市科创中心建设对闵行“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的定位要求,聚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突破和推进,全力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

事实上,闵行区示范区建设,主要围绕“三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开展。即突出高校技术转移机制改革、国际化网络建设和军民融合双向转化“三个特色”;着眼释放源头转化动力、激发主体转化活力、提升机构转化能力“三个环节”;通过示范区建设,建成技术转移体制机制改革的先行地,成果信息和技术交易的活跃地,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人才的集聚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孵化高地“四个高地”;重点在技术网络全球化、科技资源共享化、创新主体多元化、科技服务专业化、军民融合产业化等方面形成“五个示范”。

好的思路,需要好的行动来落实。为了加强组织领导,2018年6月,闵行区成立上海闵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暨上海南部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协调推进办公室,区科委作为牵头单位,负责联系落实领导小组工作决议和推进事项,重点跟进服务和推进支撑项目,并及时上报推进工作情况。

根据下发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为实施意见),闵行区通过抓源头释放,促进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抓主体培育,大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促中间环节,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强配套支撑,全力做好保障措施,四方面将闵行区承担的35项重点任务责任分解。

具体来看,主要聚焦在提升创新资源的集聚度、提升创新主体的活跃度和提升成果转化的通畅度等三个方面推进。以创新资源的集聚方面为例,闵行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创人才30条”,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专业人才,推进市场化引才机制、专业人才激励机制等,加大对专业人才的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配套,在生态建设、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交通设施、人才公寓等城市功能配套上,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另外,闵行区引入更多社会资金,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吸金石”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领域。闵行区政府投资基金规模超60亿元,正在筹建军民融合产业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让好项目“找资金”不再成为难题。

为提升创新主体的活跃度,闵行区与上海交大、地产闵虹集团共建的“零号湾”创新创业集聚区,成立两年来已吸引400多个创业项目、10家创业机构,获得千万级以上融资企业30余家,创新创业氛围活跃。闵行区还积极推动吴泾老工业基地的转型,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让“老基地”通过承接成果转化项目焕发“新活力”。

一直以来,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都存在“梗阻”的顽疾。对此,闵行区探索体制机制改革,支持高校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队伍,通过市场化方式促进成果转移转化。争取先行先试政策,在示范区试行科技管理的改革举措,为科学家、科技人员“松绑解套”。同时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府主动服务、企业精准服务和招商资源管理,用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做好“创新创业”的加法,为创新创业人才创造便捷、高效的政府服务环境。

在闵行区科委主任李丽看来,目前区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内部制度正逐步完善,如交大制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系列配套文件体系,成立了上海交大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打通了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市场通道。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些制度瓶颈,如科研绩效评价、兼职或离岗创业等仍有待突破。

瓶颈需要市属国资国企整合部署

经过核心区的建设,闵行南部地区科创载体已经初具规模。环交大、华师大周边的紫竹高新区、零号湾创新创业集聚区已呈现快速稳定的发展态势,紫竹创新创业走廊区域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总面积已超过百万平方米。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现存用于承接成果转化的载体与当前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一些载体还在建设过程中,建设进度需要加快;一些功能型平台建设需要大力推进。同时,载体周边区域外环境建设、配套设施尚需加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还需要逐步完善。

“我们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转化渠道不够畅通,科技成果市场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得到全面解决。二是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专业技术机构精准化服务的水平还不够,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三是专业人才比较缺乏,高素质、复合型成果转化专业人才队伍还有待成长培育。四是国际化特色打造较难,还存在国际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体制问题、国际化科研技术壁垒等问题。”闵行区区委书记朱芝松坦言。

对此,有业内专家直言,闵行区建设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代表上海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这需要市区联动,整合全市的资源聚焦推进。具体可以在市级层面从整合利用市属国资国企的资源、加强科创资源的整合和部署等方面支持科创中心建设。

事实上,闵行在推进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建设和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建设中,重点聚焦南部“大紫竹”区域,在环交大、华师大、紫竹高新区打造“紫竹创新创业走廊”,建设“零号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走廊”区域集聚了华谊、电气、仪电等多家市属国企,占地面积近11平方公里。目前,这些产业集团在闵行的产业基地均面临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等状况。

“由于受剑川路结构绿带的规划限制,周边区域存在科创载体不足的瓶颈问题。希望加强市区联动,统筹利用好闵行南部地区作为市属国资国企转型发展的改革试点和实践基地。”对此,闵行区副区长吴斌表示。在他看来,在推进过程中,可以结合闵行吴泾化工区、闵行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发展之机,统筹协调市属国资国企在该区块的资产、资源和土地,推进主导产业的创新功能型平台建设,建设中央技术研究院等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结合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市属国企与闵行区联动开发建设科创载体,做好土地的集约化开发利用和园区功能的优化和提升,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和优势产业集聚。

突破未来强化五方面转化

在业内专家看来,为促进成果源头释放,需要联合市级相关部门,持续不断地推进区域内高校、院所对标国际成果转化模式、对标成果转化示范区的指标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聚资源、搭平台、引机构、强载体、优服务五方面落实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各项任务。”闵行区科委主任李丽表示。据她透露,在引机构方面,未来将争取上海市科委支持,进一步引导全市科技服务资源集聚,吸引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优秀服务品牌落地,培育一批专业科技服务人才,构建要素齐全、功能完善、开放协同、专业高效、氛围活跃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通过举办创新挑战赛、浦江论坛科技服务业论坛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构建成果对接的桥梁,依靠专业科技服务载体,推进科技成果与企业创新需求的精准对接。

“另外,我们还要与浙江、苏南、宁波等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强合作与联动,围绕长三角地区企业的技术需求,以承接长三角创新挑战赛为契机,利用长三角协同创新网络的资源,对接企业所需的科技成果、专家、资本、人才等资源,促进长三角区域范围内的创新与合作。”李丽说。

而在“强载体”方面,李丽认为,重点在南上海高新智造带九大重点产业功能区,推进成果转化载体建设,利用成果转化推进区域产业的升级和产业集群的打造。推进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与深圳清华研究院科创集团合作,建设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推进前瞻创新研究院落地莘庄工业区,孵化培育军民融合转化项目落地园区。推进紫竹高新区争创国家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助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推动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服务马桥人工智能小镇建设,率先示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加强零号湾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逐步建成沧源开放式创业街区,重点建设零号湾军民融合孵化器、生物医学工程创新中心、创新设计中心三个创新创业培育平台,提升运营成果、输出项目转化。

事实上,以莘庄工业区为例,目前已形成“本部园区”、“马桥园区”、“颛桥园区”、“浦江园区”一区三园的新格局,新增规划开发面积2.5万亩。莘庄工业区已经成为国内外投资者设立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地区总部及先进制造业的首选地之一。“我们吸引了国内外诸多知名企业落户,现有跨国地区总部17家,世界500强企业51家。主要包括先进重大装备制造业、机械和汽车零部件业、电子信息业、新材料及精细化工业、生物医药业、服务业等六大重点产业。”上海市莘庄工业区党工委书记李建华如是说。

而在莘庄工业区总经理韩永强看来,作为全区先进制造业统筹发展的平台,莘庄工业区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握前期审批流程、事中有效策略和后续企业服务三环节,来推进重大项目落地见效,从而不断提升工业区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工业区还将在市政交通、社会租赁房项目等建设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快推进产城融合与转型发展。

(责任编辑:曹洋)

为你推荐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924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