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嘉臣:广州白云机场的智慧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时间:2018-09-17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邱嘉臣(中国网 李康 摄 )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数据,2017年全球航空业旅客总量40.8亿人次,未来20年全球航空客运量将翻番(达到78亿人次),其中来自亚太地区的新增旅客超过半数。中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使机场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目前中国国内很多大型机场的跑道、航站楼和地面交通资源遭遇瓶颈,在机场硬件扩容的同时,智慧化解决方案必不可少,而且需求迫切,广州白云机场在这个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广州白云机场智慧化建设实践

广州白云机场是中国内地三大国际枢纽机场之一,2017年旅客吞吐量658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78万吨,分别排名全球机场第13位和第19位。拥有2个航站楼、3条跑道,设计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预计今年将达到7000万人次。

近年来,广州白云机场围绕打造世界一流机场的目标,将“智慧机场”作为建设和发展重点,围绕旅客出行服务、机场运行、安全管理等多方面推进智慧机场的建设实践。

(一)推进全流程自助服务。

为旅客打造便捷、舒适、个性化的“智慧出行”体验是很多机场的理念,目前广州白云机场的自助服务应用已覆盖值机、行李托运、通关、登机等环节。通过移动技术、人脸识别等新技术应用实现了手机二维码、刷脸等无纸化出行,获得了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白金标奖”和“便捷旅行项目”建设金奖。

(二)构建全链条信息服务。

通过运用互动感知、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构建旅客360°视图,精准掌握旅客需求。推出“机场通”微信服务,利用移动互联网,构建基于互联网+背景下,融入机场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和个性服务应用于一体的机场智慧服务平台,为旅客及时提供从计划出行到抵达目的地所需的机票预订、地面交通、停车指引、值机、安检、登机、行李跟踪及提取和天气、酒店、餐饮、商业、医疗娱乐等全链条服务。

(三)实施全过程协同决策。

2014年广州白云机场着手建设A-CDM,强化数据共享,整合航班保障、CDM协同及运营管理等业务,实现生产可视化、调度智慧化。建立机场AOC核心系统,通过智慧化应急指挥体系,将资源使用管理同航班运行态势相结合,准确把控航班进程和运行态势,实时发现异常并及时干预。通过智慧运营的多种举措,白云机场整体运行效率有效提升。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连续9个月放行正常率超过80%,在国内三大机场中位于前列,为机场时刻放量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智慧机场的发展趋势

我认为未来的智慧机场将有这样的特征:

(一)高度融合:智慧机场融入智慧城市。

机场与城市生态链的智慧化融合。机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智慧机场建设应融入智慧城市,未来智慧机场的生态体系将与智慧城市生态体系深度连接,在安防、交通、物流、服务、旅游及文化等方面共联共享。

(二)极具个性的服务:服务更加广泛、精准。

向旅客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是智慧服务的最求目标,大数据、云计算、身份识别、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支撑机场满足旅客的个性化服务,也支持机场和航空公司预先收集旅客服务需求,及时提供主动服务,使旅客出行更便捷。

(三)更加高效科学的决策:形成多位一体的智慧运行。

未来机场不仅实现智能化运行、智慧管理和单个机场单元的综合决策,还将实现多机场及与空管局、航空公司乃至多城市的一体化协同运行。(CDM(协同决策支持系统)、A-CDM(机场协同决策支持系统)、TOC-CDM(航站楼协同决策支持系统)、AS-COM(站坪协同运行管理协同)、GT-CDM(交通协同决策支持系统)、BRS(行李再确认系统)、BTS(全球行李追踪系统)等众多信息化系统将会更加智慧化协同运行,机场的运行效率也将会有质的突破。)

(四)全面提升安全水平:安全管理更加智慧化。

基于智能化视频监控,运用人脸识别、自动跟踪、行为分析、物品检测、人群流量判断等视频分析技术及大数据开发应用,全面提升机场预警、预判和应急处置能力。

(五)智慧商业:更精准化营销。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推动线上线下,实体店场内场外的消费者活动融为一体,使机场商业价值重构、业态重构。

三、广州白云机场智慧机场建设路线图

广州白云机场正在推进三号航站楼和第四、五条跑道规划建设,届时将满足1.2亿人次、380万吨货邮的年运行能力。当前,广州白云机场已经加快智慧机场建设步伐,未来5年将通过打造“4个1”工程,构建以““5个SMART””为特征的智慧机场。

(一)打造“4个1”工程。

一个云(One Cloud):基于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构建云计算中心和大数据中心,全面提升机场信息化基础服务能力。

一张网(One Net):构建一张覆盖全机场的物联网,有效连接机场设备设施,及时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感知、识别,从而实现对目标对象的自动识别、定位和监控。

一张图(One Map):建立一套功能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GIS),通过云计算中心强大的计算能力,有效分析、处理机场各种空间信息,并将机场地图、视觉化和地理分析等功能集成一体,为各个业务系统提供精准信息服务。

一个身份(One ID):为每一位旅客建立一个信息数据库,并作为唯一身份标识,旅客可在机场的各个环节实现身份识别,享受机场的个性化服务。

(二)构建以“5个SMART”为特征的智慧机场。

1.智慧生态(Smart Biosystem)。智慧机场融入智慧城市,将机场的运行信息系统同、航空公司、空管、相关机场以及城市等各个运行核心系统进行信息共享,系统联动,协同运作,实现服务、安全、商业等多维智慧生态。

2.智慧服务(Smart Service)。通过继续扩大自助服务覆盖范围和服务方式,达到高效简化、绿色、便捷出行。建立互联网生态圈、打造立体化、智慧化的网上机场。基于One ID功能的实现,旅客在机场将拥有个性化身份,并得到个性化服务。一是打造高效的无纸化、全流程自助服务。进一步优化自助设备数量和类型,扩大自助服务面积和增大旅客接触点,将自助服务延伸到广州及异地城市,全面提升旅客自助出行体验。二是加大生物识别技术应用。通过建立旅客生物特征信息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旅客唯一身份标识,注重存储和识别旅客虹膜、指纹、人脸等生物信息,并应用在值机、过检、登机、贵宾服务等环节,提高出行效率和舒适度。三是建立更加智慧化机场服务生态圈。进一步运用AR、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更加全面场景智能感知能力。“机场通”将逐步推出室内AR导航、智能语音翻译、旅客社交等功能。同时结合机场视频监控系统,利用人脸识别进行旅客流量、满意度等监测,并结合会员数据,实现对旅客画像,从而为旅客提供更贴心、智慧的服务。

3.智慧生产(Smart Operation)。通过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手段,实现生产管理精细化、智慧化。一是进一步提升机场协同决策智慧化水平,强化与机场内部和外部单位协同,实现多机场、多单位协同运行。二是实现资源智能化调度。根据机场季度航班计划、周航班计划和航班动态计划进行人力、设备等相关资源的实时调配和自动化编排。与机场ACDM系统实现联动,提高机场生产运行保障能力。三是实现智慧化站坪管理。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大量的智能化感知设备,将机场跑道和站坪作业实现智慧化管理。通过视频融合、视频跟踪等先进技术,将机坪运行情况实时呈现在机场的运行指挥中心,实现机坪可视化,调度智慧化。四是打造立体化物流生态圈,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等技术,在实现对全链条物流信息自动追踪、出入库智能管理、对未来态势预测基础上,扩大协同范围,开展与国内口岸、货站、联检单位数据合作,优化供应链,建立海陆空多口岸及交通方式联合的协同机制,构建完善的航空物流智慧服务生态,并融合到智慧城市。

4.智慧安全(Smart Security)。通过大安防领域一体化、智能化、可视化,全面提升机场安全服务保障能力。一是全面提升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化水平,在视频监控应用中大量采用人脸识别、智能识别等新技术,实现机场安防智能预警,智慧决策。二是实现智能化FOD监测预警系统,通过视频分析等新技术应用实现对跑道、站坪等重要区域进行全天候智能监测,提高机场飞行安全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三是打造机场智慧化大安防体系,在整合视频监控平台、围界报警系统、门禁管理系统等现有安防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行李跟踪、安检信息等与安全相关的信息系统,构建智慧化大安防平台,实现安全管理的统一决策和指挥调度,提高机场安全防范、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

5.智慧商业(Smart Business)。广州白云机场将从两方面着手构建新型的商业模式:一是充分利用信息、互联网技术,开展电子商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着重商业大数据、电子数据交换(EDI)、云计算等技术应用的结合。二是实现机场门户(网站、APP、微信服务号等)内部商业服务环境与移动支付、智慧物流等外部商业环境的无缝对接。

我们正处在信息科技大爆炸的时代,信息科技给机场发展带来无限可能。未来广州白云机场将探索应用更多的科技成果,满足旅客“智慧出行”需求和机场提升管理需求,使机场成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动能,使智慧机场深度融入智慧城市的生态体系。

(责任编辑:曹洋)

为你推荐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924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