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发展的意见》(京发〔2016〕11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及时高效完成精准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出台区级政策文件、足额匹配专项资金、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工作开展过程中举措新、办法实、有特点,效果好,全面打响决胜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攻坚战。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7年底,经过动态监测调整后,延庆区低收入农户共12174户,家庭人口25135人,分别占全区农户的17.5%,占全区农业人口总数的16.5%。稳定超过现行低收入标准线的农户9138户18014人,占比75.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1160元的农户家庭定义为低收入农户)
低收入农户占全村农户比例高于50%,且低收入农户绝对值不低于30户的村界定为低收入村,全区低收入村58个全区低收入村5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5.4%,分布在9个乡镇,6个乡镇无低收入村。
6.8日,永宁社区在低收入村巡诊,入户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听心肺、测血压
(一)低收入群体相对集中
永宁镇、张山营镇、刘斌堡乡3个乡镇有6000余户低收入农户,占全区低收入农户总数的约一半。刘斌堡乡12个低收入村、张山营镇10个低收入村,两乡镇低收入村总数占全区低收入村总数近四成。
(二)老弱病残无劳群体偏多
通过数据分析,延庆区低收入群体缺乏劳动能力、老龄、残疾等现象比较严重。无劳动能力人数约占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口比例约一半。涉及老年人的户数占低收入农户数比重达六成。
(三)低收入群体增速快于全区农民平均水平
2017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14元,同比增长16.3%,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48元,同比增长8.5%,低收入增速快于全区农民7.8个百分点。
2017年6月8日永宁镇小庄科村村级温馨家园开园仪式
2017年11月,前山村委会,镇政府领导、前山两委干部及合作社成员,茶菊项目兑现大会
二、经验举措
(一)精准识别,解决好“帮扶谁”的问题,全面认定了帮扶对象
2016年5月中旬,延庆区启动了低收入村户精准识别工作,区级成立督导组,乡镇成立专门队伍,村级发挥村两委、第一书记、包村干部作用,明确标准范围、全面广泛宣传、严格认定程序、准确把握政策,实施“无缝隙”十步工作办法,按照“一进二看三问四算五核六示七调八定九立十帮”识别程序,确定了低收入农户和低收入村,切实解决了“帮扶谁”的问题。低收入农户中,选择医疗、老年人和残疾人救助帮扶达占比63%,该群体需要社会兜底保障长期输血帮扶;选择推荐就业、扶持产业和教育救助等其他帮扶需求占比37%,该群体通过短期帮扶实现自身造血增收。58个低收入村帮扶需求主要集中在产业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市场销售及金融贷款等。
(二)精准确责,解决好“谁来帮”的问题,研究确定帮扶责任主体和任务分工
1.区级成立了领导小组及日常机构。延庆区低收入村户增收工作领导小组于今年6月份正式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主管区委常委任执行组长,主管副区长任执行副组长,其它相关区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委。同时对应“六个一批”,分设6个帮扶工作组和1个监督工作组。同时要求各乡镇也要成立对应的组织,落实乡镇属地主体责任,建立党委书记负总责、乡镇长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片区为重点、精准到村到户的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责任书,落实乡镇属地主体责任,明确要求低收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速不低于10%。高规格、细分工的领导小组架构为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发展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2017年11月14日前山村在村委会举行低收入户精准帮扶项目兑现大会
2.明确各专项小组设置及职责。对应“六个一批”,印发了《北京市延庆区低收入村户增收工作领导小组专项小组设置方案》,对“一办七组”的设置情况做了明确规定。制定《北京市延庆区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专项小组设置方案》,明确“一办七组”责任分工。扶持产业专项小组由区农委牵头,承担着发展农林产业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发展的任务。促进就业专项小组由区人力社保局牵头,承担着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开发岗位促进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增收任务。村庄建设专项小组由区农委牵头,承担着山区搬迁、基础设施建设辐射低收入村发展的任务。生态建设专项小组由区园林绿化局牵头,承担着山区生态效益补偿和公益岗位就业拉动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发展的任务。社会保障专项小组由区民政局牵头,承担着低收入农户中老弱病残幼等弱势困难群体的兜底保障任务。社会力量专项小组由区委组织部牵头,承担着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结对帮扶低收入村户的任务。督查督办专项小组由区监委牵头,承担着对各部门、乡镇贯彻落实增收政策监察的任务。各专项小组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共同发力。
3.细化低收入村户增收任务分工。为落实有关部门职责,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和区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出台了《关于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发展任务分工方案》,对分类帮扶、强化保障和加强领导的任务进行了分解,切实落到各职能部门。各部门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将任务进一步分解,细化到具体事项,并安排到科室,落实到人。牵头单位对分工任务负总责,及时推动和汇总工作进展情况,参与单位根据各自职能分工,积极配合,主动作为,形成合力。
2018年4月7日珍珠泉村第一书记王静莹帮助低收户销售鸭蛋
2018年4月20日康庄镇举行低收入户专场招聘会
(三)精准定策,解决好“怎么帮”的问题,严格制定相关政策和考核办法
针对“怎么帮”的问题,2016年区委、区政府已经出台了“十三五”时期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并且与各乡镇党委、政府也签订了责任书。在完成建档立卡工作后,区委、区政府组织牵头部门认真研究了相关帮扶政策,并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和区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印发了《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延政发〔2016〕36号)和《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发展工作考核办法》(延增办函〔2016〕1号)。对应“六个一批”的专项小组牵头单位相继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
2018年,在区委区政府政策及各牵头部门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增强社会救助能力,提升“三保障”水平,针对低收入特困群体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的措施》,出台了《关于明确低收入农户动态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延农委函〔2018〕30号)、《关于开展未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低收入农户摸底排查工作的方案》(京延民字〔2018〕171号)、《延庆区为低收入村和低收入户提供医疗帮扶工作方案》(延卫发〔2018〕60号)和《延庆区关于做好未脱低农户医疗卫生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延卫发〔2018〕70号),农林产业、就业保障、教育医疗救助、兜底保障、社会力量等帮扶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年底将按照此考核办法对乡镇、职能部门进行绩效考评,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1.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一是最低生活保障帮扶。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扶增收的低收入农户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完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群体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健全低保分类救助政策,提高对低保家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等重点救助对象的救助水平。适时提高基础养老保险金标准,引导低收入农户家庭成员积极参保续保,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二是健康医疗救助帮扶。实施健康帮扶工程,保障低收入群体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对低收入群体参加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健全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做好大病保障和大病保险工作,降低低收入群体大病费用实际支出。对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后自负费用仍然较高并影响到家庭基本生活的低收入农户,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将低收入农户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使低收入群体大病医疗得到有效保障。加快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范围。三是教育减免资助帮扶。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低收入农户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对其学费及餐费进行减免。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免除已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学生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杂费。鼓励区属中等职业学校定向招收低收入农户学生,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教育经费要向农村基础教育倾斜,对低收入农户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
2018年5月22张山营镇胡家营村区园林绿化局开展培训
2.促进就业转移一批。一是强化技能培训。整合人力、教育、科技等部门资源,以就业为导向,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实施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逐步提高订单式培训比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低收入农户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就业技能。二是搭建用工平台。通过转移就业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健全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优先将有求职意愿的低收入农户劳动力纳入全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开展“春风行动”、“城乡手拉手就业”、“送岗下乡”等多种形式的招聘活动,搭建用工平台。鼓励用人单位吸纳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并对其招用的低收入农户劳动力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探索对跨区就业的低收入农户给予交通补助政策。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家庭中至少有1人就业,最大限度消除低收入农户零就业家庭和纯农就业家庭。三是开发就业岗位。以筹办举办绿色大事为契机,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助残扶贫基地建设,吸纳低收入农户妇女和残疾人就业。鼓励合作社及企业吸纳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对组织化程度较高、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效果显著的单位给予奖励。建立新型农村用工形式,由乡镇成立公司,实现就业岗位与低收入农户对接。积极争取市级政策支持,推进绿色生态就业企业化、员工化,不断提升公益性就业、生态就业、绿色就业的水平和质量,优先安置流转土地农民和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全面落实五项社会保险待遇。
3.发展产业扶持一批。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统筹使用产业发展资金,发展符合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的特色产业。围绕2019北京世园会、2022年冬奥会等绿色发展大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有机农业为核心的生态农业,建设绿色、有机食品供应基地。鼓励发展籽种产业和园艺花卉苗圃产业。通过调结构、转方式培育主导特色产业,有效辐射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和低收入村发展。二是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创新农业实现形式,挖掘农业生态、生活、文化价值,以沟域经济建设为抓手,优先发展低收入村较多的乡镇,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优美环境、发展民俗旅游、形成沟域集群,提升生态复合型的沟域经济水平。实施休闲农业星级园区提升工程,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和创意旅游产品,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让农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三是创新发展“互联网+”农业。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在有一定基础、符合条件的低收入村优先开展智慧乡村建设。加快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畅通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大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力度。完善农村地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支持邮政、快递公司在低收入村设立服务网点。积极对接电商企业,帮助合作社和农户与电商建立直采直供的合作关系。
4.村庄建设提升一批。一是实施山区居民搬迁工程。推进山区泥石流易发区及生存条件恶劣地区农村居民搬迁,优先对低收入村、低收入农户实施搬迁。确保到2020年将符合搬迁标准、有搬迁意愿、搬迁条件成熟的低收入村、低收入农户全部完成搬迁。将后续产业发展贯穿搬迁工作始终,做到安居与发展并重,确保“搬得动、稳得住、能致富”。二是整合政策聚焦基础设施。加大政府投入和部门政策集成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集成农宅改造、交通建设、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防治、林业生态等政策资金和社会资金,支持搬迁新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山区搬迁。探索搬迁安置点发展物业经济,增加搬迁户财产性收入。
5.生态建设惠及一批。一是山区生态效益补偿。完善山区生态效益促进发展机制和管护机制,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劳动力转为生态护林员、生态水管员和生态保洁员等管护人员。以生态服务价值为基本依据对山区农民进行合理的生态效益补偿,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开发更多绿色生态公益岗位,优先录用当地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民参与生态建设和管护工作,并利用补偿政策逐步提高岗位待遇。二是美丽乡村建设。编制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研究制定建设规范、考核验收标准和配套奖励补贴政策。着力推进环境提升、村庄建设、产业升级、乡风文明和社会治理五大工程,全面实施乡村路网、供水管网、污水管网、垃圾清运网、电网、互联网“六网”改造提升工程。优先向低收入村安排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农宅抗震节能改造和农村地区减煤换煤,给予低收入农户更高补贴比例。每年以不低于现有村庄15%的比例,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全区农村建成“宁静自然田园美、整洁舒适人居美、创业发展生产美、崇德向善人文美、和谐幸福生活美”的美丽乡村,逐步打响延庆“北京美丽乡村”品牌,实现美丽乡村首都示范、全国一流的建设目标。
6.社会力量帮扶一批。一是健全定点帮扶机制。健全处级单位与低收入村的定点结对帮扶机制;建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岗人员对低收入农户的精准帮扶。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主动结对帮扶,科级及以下干部自愿帮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各单位落实帮扶责任,提高帮扶实效性。二是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参与低收入帮扶,对吸纳低收入群体就业的企业和组织,给予税收优惠、职业培训等支持政策。对低收入村较多的乡镇,开展市属大型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定点帮扶活动。引导社会帮扶重心下移,自愿包村包户包人,做到低收入农户都有党员或爱心人士结对帮扶。组织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深入低收入户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在人才和智力帮扶上给予支持。全面及时公开帮扶捐赠信息,提高社会帮扶公信力和美誉度。
2018年5月24日市纪委书记张硕辅调研下虎叫村低收入工作
2018年6月1日宗教爱心人士来马道梁村慰问低收入户
(四)匹配资金,解决好帮扶政策落地问题,切实保证增收实效
结合延庆区制定增收帮扶政策措施的内容,在市级每年5000万元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区级计划每年配套相应资金。出台《关于印发区级统筹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延政办发〔2017〕5号)、《关于印发乡镇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产业发展资金使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延政办发〔2017〕6号)。设立产业发展资金,每年市级专项资金5000万元,区级配套资金1000万元,重点发展特色种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初加工、现代服务业、林果业、花卉产业、林下经济、蜂业等。每年安排2000万元一事一议项目资金覆盖低收入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全区低收入农户家庭成员参加新农合予以补贴约500万元。残联部门对新建扶贫助残基地予以补贴。对申请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予以补贴。对全区低收入农户子女学生安排教育救助资金。各项帮扶救助资金年初纳入区级财政预算。
三、取得成效
2018年上半年,区级四套班子领导组织了全区低收入帮扶工作大调研,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多次深入低收入农户家中,了解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和低收入群众实际需求。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围绕蔡奇书记对低收入帮扶的指示精神进行了认真学习,要求针对低收入标准线下农户加大帮扶力度,要求乡镇主要领导对尚未脱低农户开展“蹲点式”调研,制定具体帮扶举措;区委书记、区长带队,主动与海淀区对接,签订结对帮扶框架协议,统筹双方优势资源,形成低收入农户帮扶合力。
(一)有效促进低收入劳动力就业
充分发挥各行政村就业创业指导员作用,建立低收入劳动力台账,核实劳动力就业需求,实行按需定训,帮扶低收入劳动力就业4315人;五河十路生态林管护、生态建设、重点绿化工程等吸纳低收入劳动力用工1363人;引导属地低收入农户就近实现就业,并给予每人每月至少500元的政府补贴,落实低收入农户家庭劳动力200人实现公益性岗位就业。确保了低收入家庭中有就业意愿和劳动能力的高校毕业生100%享受到免费公共就业帮扶。
(二)切实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体兜底
民政部门对认定的低收入群体进行排查,新纳入民政救助对象的低收入农户达到532户、1177人,切实做到了应保尽保。实施了保育费减免、伙食费补助和住宿费免除等教育救助、因病致贫、临时救助等帮扶,惠及低收入农户1313户1349人。残联部门对新建10家扶贫助残基地给予扶持,安置低收入残疾人714名。每年对全区低收入农户2.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予以补贴。完成因病致贫低收入人员摸底调查5030人,占比达79%。对人均收入低于5000元的29户,由区农委会同区工商联牵头“会诊”,制定精准帮扶计划,确保脱低。
(三)不断提升低收入村基础设施水平
低收入村安排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约3800余万元,实施安全饮水、绿化美化、河道治理等工程,实现了58个低收入村全覆盖。实施7个低收入村山区搬迁工程,涉及低收入农户700户、1472人,有效解决了农村居民出行难、饮水难、上学难等现实问题,低收入村整体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四)广泛带动社会力量参与帮扶
实现行政企事业单位对58个低收入村和40个低收入农户较为集中的村结对帮扶全覆盖,完成对98个村“第一书记”派驻工作。组织182个各类社会力量帮扶单位为低收入村解决问题103个。实施市属国企“一企一村”、市属高校“引智帮扶”、海淀区结对帮扶等工程,组织12个低收入村与10家市属国企和1家央企开展“一企一村”帮扶,落实6个低收入村与6所市属高校“引智帮扶”,建立延庆区与海淀区结对帮扶关系,与北京市农业局建立对接帮扶关系,实施42个低收入村的农业产业帮扶。延庆区主动与帮扶单位对接,签订结对帮扶框架协议,制定帮扶计划,形成低收入农户帮扶合力。
(五)加快推进产业项目落地
累计投入低收入产业发展资金约1.7亿元,安排种植、蜂蜜、民俗旅游、农产品初加工等产业帮扶项目140余个,带动了3100户低收入农户实现增收。前山村茶菊种植、下虎叫村“山楂小院”高端民宿、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等项目效果显著。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了低收入产业项目管理公司,负责区、镇两级产业项目的日常管理、考核及验收等工作,每年至少开展两次项目联合评审工作。
2018年6月28日住建委为贫困户王桂君翻建房屋
四、典型案例
(一)四海镇前山村发展订单茶菊帮扶低收入农户
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低收入村签订订单协议的方式,合作社负责对低收入农户免费提供茶菊脱毒种苗和种植技术,对种植户进行生长期管理培训和采收指导,农户利用承包土地进行种植,负责茶菊的栽植、施肥、打药、采收等田间管理。探索合作社+村委会+农户的模式,四海镇前山村推进茶菊产业项目,通过流转土地、田间管理和茶菊采收等方面,有效带动农民增收。2017年前山村低收入农户人均增收4000余元,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155元,增幅超40%。超过低收入线农户达到32户,脱低率为80%。
(二)刘斌堡乡下虎叫村打造“山楂小院”带动农户增收
下虎叫村盘活利用村内闲置房屋,采取隐居乡里项目的运营模式,发展高端民宿旅游,打造“山楂小院”8处,吸纳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运营公司聘请当地村民做院落管家,月平均工资在3000元,并且享有隐居乡里客房销售30%的收益,吸纳低收入劳动力5人。带动15户低收入农户种植小米、山楂等特色农产品,合作社以高于市场70%-80%的价格收购,年销售小米1万公斤,山楂1万公斤。2017年该村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447元,同比增长23%,32户低收入农户中已有27户在标准线以上,脱低率达84%。
(三)张山营镇胡家营村强服务解决低收入农户难题
发挥村干部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利用资源渠道,抓共建,兴产业制定帮扶各项政策,促进低收入户增收。一是通过村内公益岗位和向镇域内合作社、世界葡萄博览园、辉煌国际大酒店、德青源输送低收入劳动力140余人,做到全村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已全部就业。二是五福兴农种植专业合作与低收入农户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以不低于当时市场行情的价格对农产品进行统购,为本村9户低收入农户解决了销售问题。
(四)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助力低收入农户增收
葡语农庄与绿富隆公司成立的“谷赞”电商公司与香营乡新庄堡村、旧县镇烧窑峪村和刘斌堡乡刘斌堡村等低收入村签订鲜食杏采购协议,以每斤2元的固定价格收购低收入农户鲜食杏,比市场价格高出1倍。利用“网红”直播代言,仅仅6天时间,销售200多户果农的鲜食杏4万斤,其中低收入农户65户,有效解决了鲜食杏集中上市农户卖难、价低的难题。该公司将利用网络平台,根据不同果蔬成熟期,销售延庆区葡萄、板栗、苹果等优质农产品,特别是以不低于市场价格收购低收入农户的自产农产品,保障农户的最大利益。
(五)黄土梁村发展金盏菊香草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黄土梁村鼓励低收入农户种植金盏菊香草及加工,以金盏菊花丝为主材料,得到金盏菊浸泡油,研制出“金•玫瑰”皮肤护理油和手工皂,已经形成原料生产、原料加工、产品回收、产品销售的基本格局,给村集体带来年收入20-30万元,带动全村低收入户26户从事香草种植加工产业,户均增收1.5万元。
(六)小川村三千花谷花卉产业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小川村特殊的气候、土壤、环境等自然资源非常适合冷凉花卉的种植,通过实地考察西诺公司的花卉产业,小川村委员会与西诺公司签订框架协议,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138亩,用于芝樱、百合、薰衣草、郁金香等花卉的种植和培育。项目成功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解决了一些身体不便外出打工难的问题,2017年该村人均收入14500元,全村总收入346万元,其中30%的收入来自西诺公司,带动低收入户9户17口收入超过标准线,辐射周边庙梁、水泉子、小铺3个村的低收入户,增收效果显著。
(七)西山沟村产业帮扶带动低收入农户脱低
西山沟村立足村内资源,顺应当前形势,编写《永宁镇西山沟村新农村建设方案》和《永宁镇西山沟村汽车越野场建设规划方案》,成立北京西山沟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以土地以入股或流转方式进入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走集约化道路,壮大集体力量,解决低收入户增收问题。通过杏树嫁接梅花100亩,建设华北最大的梅园;发展鲜果采摘园120亩,建设汽车越野场地2.3公里,勾勒出了观光、休闲、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蓝图。
五、下一步工作展望
按照市委书记蔡奇关于“低收入帮扶不但要帮助增收,也要提高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水平”的要求,调整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路上一个不掉队,确保2018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9%以上,实现90%以上低收入农户收入达标。2019年实现全部低收入农户收入超过现行标准,在现行标准下低收入村实现全部摘帽,提前完成任务。2020年为巩固提升年,确保低收入群体持续稳定脱低。
(一)统筹各类人群,实施精准帮扶
在做好低收入农户进入退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立足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对症下药。对于超过标准线的人群,持续现有帮扶政策,巩固帮扶成果,防止返贫。对于需要重点帮扶的1670户,重点围绕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社会兜底三个重点,着力解决因病、因学、因残、因无劳动能力四个问题,精准施策。
(二)推进项目落地,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加快推进产业项目落地,督促各乡镇及时将低收入产业资金落实到项目,未开工的项目尽早开工实施,已开工的项目加快进度,加强对产业项目种植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指导。完善2018年产业项目,持续加大资金统筹力度,以成熟产业为依托,加强建立与低收入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以延庆区都市型现代农业三年行动计划确立的产业布局、发展方向为指引,整合资源、聚焦优势、做出延庆特色,合理、有效安排低收入增收项目,发挥项目带动低收入农户帮扶的长久效应。
(三)抢抓机遇,千方百计促就业
结合冬奥会、世园会两件绿色大事及其他重大项目,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等农村环境建设工程,尽可能多地安置当地农民就业和让农民更多地参与工程建设,积极为延庆区农村劳动力提供岗位资源。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农民就业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积极开发各类社会公益性就业岗位,进一步拓宽农村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渠道,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托底安置工作。
(四)抓兜底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一是民政社救,推进民政社会救助标准与低收入农户认定标准统筹衔接,对未纳入社救范围的低收入农户全面排查,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及时纳入社救范围,按照“一户一策一档”,建立精准救助工作台账。二是意外保险,以低收入老年人及低收入农户家庭为单位,统一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政策,预防农户“因险致贫、因病返贫”。三是教育救助,对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低收入农户家庭子女按照500元/人/月的标准给予伙食补贴,全年补贴10个月;对升入本科、专科或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低收入农户家庭子女按照4500元/人/年的标准给予救助。四是医疗救助,对全部低收入群体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因病致贫台账,开展定期巡诊进村入户送服务,实现低收入村医疗服务全覆盖;建立住院押金垫付周转金,为低收入困难群体先行垫付住院押金的40%或50%,垫付押金封顶线为5万元。五是住房保障,组织相关部门对低收入农户危房开展调查鉴定,按照市级政策对不同程度的危房给予改造补助。
(五)加大资金监管力度,坚持考核导向
积极开展低收入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加大低收入资金监督检查,严格执行低收入项目招标和政府采购制度,规范资金分配使用程序,确保帮扶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坚持考核导向,进一步加大对低收入增收工作的督查督办及考核力度,提高精准帮扶工作考核权重,将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的增收目标任务。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