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手机版|桌面下载|邮箱登陆|论坛注册|站点导航定制
 

甘当公仆做老牛——记王官庄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于延树

发布时间: 2018-07-05 20:30:20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闫秀真 裴海潮 王军   |  责任编辑: 苏文彦

 

6月28日,气温骤升,一大早太阳便火辣辣的,照得人睁不开眼。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王官庄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于延树站在四家务村一处空旷的厂房前面,满头大汗地指挥着吊车将四台钩机提上厂房的房顶。

这家编号为472号的厂房是于延树所分包的最后一处违法建筑。为了做通这座占地达1980多平方米的厂房老板的思想工作,他已经前前后后跑了二十多趟,并且主动帮老板协调好镇上的一家工厂存放货物,尽力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上午11点时,看到拆除工作进展有些慢,一向沉稳的于延树不顾两名同事的阻拦,从楼梯上爬到四米多高的楼顶,指挥四台钩机协调配合,加快进度。中午的气温高达三十六七度,于延树挥汗如雨,加上连日来的高强度工作,他时不时地感到眩晕,就在他踏上楼梯准备下来时,一脚蹬空摔了下来。众人赶紧将其送往医院,经诊断,于延树的头部划开了十多厘米长的大口子,右肩胛骨碎裂。

听到于延树受伤的消息,县领导、单位同事、王管庄镇的百姓纷纷到县人民医院看望。

一心为民的“黄牛”

1996年8月,于延树大学毕业之后,就一直在王官庄镇小屯和孙洼的计生岗位上工作。“只要真心对老百姓好,为老百姓着想,百姓就会拿你当亲人!”于延树认准了这个理儿。他在徐店村包村七年,当地百姓早就把他当成自己人。只要他一入村,街上的百姓便不由自主地把他围起来,抢着和他说话。“在村民们眼中,于延树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好干部,有啥事都想和他唠唠。”徐店村支书徐升堂说,村里哪一家哪一户他都熟,谁家有急事难事,他都挂在心上。

三年前,徐店村的一位30来岁的小伙子不幸触电身亡,家里剩下两位老人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于延树听说后,第一时间跑到这家中,掏出500元钱给了老人,并承诺:生活上有什么事,随时找我。

“于书记就是俺家的恩人!”这是娄官庄村民段艳方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段艳方和妻子简淑霞勤勤恳恳地伺候家里的几亩地,供养着两个孩子上大学,眼看日子有了盼头,简淑霞却被诊断出患有癌症,家里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巨大的压力也让段艳方一夜愁白了头。于延树得知后,一大早就赶到段艳方家里:“老哥,嫂子得病没啥可怕的,申请救助的事你就交给我吧,你安心照顾嫂子。”

段艳方以为于延树只是说说客套话,没想到从那天起,他隔三差五就去他家,拍照、填表,联系县扶贫办、民政局,帮助向县里申请临时救助资金,没多久村里就通知他,从7月1日开始他家就能正式享受贫困户待遇。

百姓的事在于延树心里都是大事。2014年春天,正是农忙时节,徐店村北有一台50千瓦的变电器,因为超负荷工作烧毁了,当时用电关键时期,村里400亩地正等着浇水播种。于延树知道后连忙联系人修理,但光维修费就3000元,村里只有1800元,于延树二话没说,从自己工资卡里支出1200元给了村干部,让其抓紧时间把变电器修好,并多方协调了一台旧变电器先用着。“农时关系着百姓的收成,这可是大事,耽误不得。”于延树给村干部交待。

2016年,在小屯做计生主任的于延树,分管着独生子女奖金的发放,每年9月份是独生子女奖金的集中发放时间。有些村民不了解政策,还未到发放时间就找到于延树要钱,于延树不仅不恼,反而一律先行垫付。仅此一项,于延树每年都要垫付几千元。有人说他傻,他说:“老百姓来一趟不容易,不能让乡亲们白跑腿!”为了方便群众办事,他还组织计生工作人员深入到每个村,上门为群众办理业务。

2017年乡镇政府换届以来,他由原来的计生工作,调到镇纪委工作。可是,变换的只是岗位,不变的是那颗一心为民的心。只要群众遇到难事,不论分内分外,于延树从来没说过“不”字,随叫随到。  

坚持原则的“犟牛”

于延树在百姓眼里也是出了名的“一根筋”,只要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一干到底。 

走上纪委工作岗位之初,镇上正在开始三员(农机员、农技员、兽医员)认定、县农机具补贴的名额分配、发放等工作。为了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于延树安排专人全程跟进、全面介入,从各项工作的准备期开始,全方位监督各项工作的取证、公示、填报、统计等流程,确保认定工作公开、透明,严禁优亲厚友、暗箱操作、处事不公事情的发生。在镇纪委的较真负责下,该项工作没有出现任何违规违纪现象,“三员”待遇问题顺利解决。

于延树办事坚持原则是出了名的。西小官村有一户人家,媳妇生了两个女儿,还想要三胎,于是通过该村支书找到于延树,想让他给想想办法。于延树毫不留情地说:“这个事不符合政策,坚决不能办,如果给他办了,其他村民会怎么想、怎么看,咱当干部的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原则,一视同仁。”听了于延树的话,村支书不仅没因为不给面子生气,反而从心里为他竖起大拇指。

相对于计生工作,“双违”拆迁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王官庄镇“双违”整治攻坚战打响之后,于延树作为片区小组组长,承担了6户违法占地图斑的清除任务。拆违工作号称“天下第一难”,尤其是开始时更难开展。有一户拆迁户,无论谁去做工作面都不见,怎么敲门都不开。于延树先是堵在家门口掰着指头给他和家属讲政策、说大局,不厌其烦、苦口婆心。每次一说就是半晌,说来说去拆迁户还是不为所动。这时,年轻的同事着急了:“算了,于书记,咱别费那事儿了,干脆强拆算了。”同事的话,也激起了于延树的犟脾气:“我就不信这个邪,不管多结实的钉子,我也得给你拔出来!”

“靠一个‘磨’字,他坚持跑这一户跑了一周。要是没这个犟劲,还就不是于延树了。”跟他一起工作的王双铎说。经过近一周的不间断的努力,于延树跑断了腿、磨破了嘴,最终这一拆迁户在拆迁协议书上签了字。

“有这样认真的干部当我们的‘领头羊’,再难啃的骨头我们也啃得动!”说起爱较真的于延树,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都肃然起敬。

正是靠着这股子“犟”劲,于延树分包的双违拆迁工作,没出现一例强拆,全部是企业签字完成。

不知疲倦的“傻牛”

从参加工作以来,每天提前一个半小时到单位,已经是于延树的习惯。

可是,什么时候下班,什么时候回家,对于延树来说,却从来没准过时。在妻子的记忆中,工作忙的时候三四天不回家是经常的事儿,最长的一次于延树连续两个星期没有回过一次家。

十几年来,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成了家常便饭,家里的事他什么也顾不上。 “打电话经常联系不上,一天天见不着人影,最长的时间两个星期没见他面。”一直默默支持他的妻子,话语里也有一丝埋怨,即便是回家,也是孩子睡了他才来,等第二天孩子没醒,他又走了,经常半月二十天见不到一面,更别说辅导功课了。于延树的妻子也在乡镇工作,有时候忙起来,两人都顾不上孩子。有一天晚上,妻子单位也需要加班,到晚上9点多,妻子 爱英骑摩托加班回家。回家的路正在检修,由于天黑,她没有看清路标,一头栽到坑里,脖子差点被铁丝勒得窒息。可是,于延树却没有能够在医院照顾一天,而是打电话把老母亲从山东喊来照顾病床上的妻子,自己又去忙班上的事了,为此,妻子没少埋怨他。听着妻子的不快,于延树心里也不好受,但一想到单位上的事还没做完,他在家里待不住。

2016年,于延树因为连续多次头晕头疼,有时候,发病时开着车只能停下来在方向盘上趴一会才能继续上路。他悄悄地跑到临清医院做了个检查,医生诊断为血管壁单侧有斑块、脑供血不足,必须住院治疗,他这才向单位请了假。“住院的半个月时间里,他时刻挂着单位的事儿,输着液手里还不停地打电话发信息忙单位上的事,好多次因为发信息都跑针了。”说起病床上的于延树,妻子很是无奈。

今年4月份,为了迎接全市扶贫工作督导检查,他带领有关科室同志连续奋战了三昼夜,由于晚上只能在办公室眯一会,那几天严重头晕,但他硬是扛了下来,市委检查督导组满意离开,他却累倒了。别人劝他不要太拼命,他却回答:“做这份工作,就要负这份责任!”

半个多月前,于延树旧病复发,再次感觉到头晕、耳鸣的厉害,一起下村扶贫的同事们连推带搡、七推八拽地把他硬拉到医院,“单位本来事多,有些情况得当面说才能交代清楚,我得上班去。”住院没三天,他便不顾家人的反对,偷偷跑到单位。

6月29日,晚上8点,笔者来到人民县医院9楼的病房里,见到了负伤在床的于延树:头上、肩上缠着厚厚的纱布,眼部划伤。虽然伤得不轻,但见到我们还是笑着说:“这都是我分内该做的工作,真没什么好说的。”

“头部划开了十多厘米长的大口子,缝了二十多针,右肩胛骨碎裂。”他妻子心疼地说,前几天就感觉身体不好,人家医生让他住院休息,他偏不听,住了没三天,就偷偷从医院里跑到单位上去了。这一个月,他已经整整掉了12斤肉。

病床上的于延树听出妻子的埋怨,笑着说:“我身体壮,这点伤不算什么,过几天,就能上班了!”

(供稿:中共清河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