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从奢侈品到平民化:“中国羊绒之都”河北清河40年变迁

时间:2018-06-11来源 : 新华网作者 : 高博 徐步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衣服的面料和款式单一,颜色只有灰、蓝、黑等几种颜色。

64岁的清河宏业集团董事长冯子宏从事羊绒产业已经30多年。他告诉记者,“那个年代,对国人来说,‘的确良’是时髦的象征,羊绒衫是奢侈品,所以我们主要做出口贸易,而现在随着国内消费能力提升,羊绒衫已经平民化,国内市场的前景更广阔。”

“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冯子宏的家乡河北省清河县是中国最大的羊绒集散地,其羊绒产业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如今全县拥有梳绒机3万台,年加工各类无毛绒5.5万多吨,其中山羊绒5000吨,占到全国总量的60%,世界总量的40%。2016年,清河县被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羊绒之都”。

曾任清河县羊绒产业局局长的孙连岭说,清河的羊绒产业跟改革开放是同步的,这里既没有草原,也不养羊,却发展成全国最大的羊绒产品集散地,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清河羊绒产业。

1978年3月,清河县杨二庄农民戴子禄从内蒙古拉回4吨羊绒下脚料,并对当时的梳棉机进行改造,分梳出1吨多羊绒,以5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北京的绒毯厂。

戴子禄用废毛渣梳绒赚钱的事儿在当地引起了轰动,但当时羊绒是国家专控商品,分梳羊绒没有大范围兴起。1984年,清河认准正在悄然成长的以羊绒行业为首的家庭工业,出台了《放宽经济政策的24条规定》,支持大家放开手脚搞家庭工业,清河羊绒产业得到迅猛发展。

1986年,在邢台国企上了8年班的冯子宏开始转行做羊绒行业。“当时为了让人们转变思想,清河提出了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四个轮子一起转,哪个转得快就让哪个快转’的口号。”孙连岭回忆说,在政府鼓励的背景下,清河县个体加工户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形成了“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景象。

上世纪90年代,清河县农民企业家走南闯北,深入牧区采购羊绒原料,然后分梳出羊绒销往世界各地。但这个时期,清河羊绒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的“过山车”式发展。冯子宏说,“羊绒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当时因为信息闭塞,接触的都是中间商,没有国外直接品牌商,很多企业家不了解市场行情,盲目生产,积压了很多羊绒,最后只能亏损倒闭。”

1991年,冯子宏不仅将前三年因羊绒原料上涨挣的1000多万全部搭进去,还欠下了银行债务。“为了不受制于中间商,1991年,我提着一包羊绒,拿着一堆名片去参加广交会,外商一出来,我就给发名片,最后真结识了几位意大利外商。”冯子宏说。

以羊绒分梳为主的初加工竞争激烈,行情时好时坏,广大梳绒户加工利润微薄。冯子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某国外大牌一半以上的羊绒产品用的是我们的纱线,纱线出口1公斤1000多元,但该品牌1公斤纱线能做出5件围巾来,售价每条能到几千元。

进入新世纪,顺应时代大潮,清河不少羊绒企业开始向深加工转型,向梳绒、纺纱、织衫、制衣全产业链的方向发展。清河县羊绒制品市场管委会副主任郑春雨表示,如果说20多年前是吃苦耐劳、敢闯敢干成就了清河羊绒,而现在则要靠设计、靠科技、靠品牌。

清河与一些高校、服装设计机构合作,每年设计羊绒服饰1000多款,研发了防辐射、抗病菌等多种功能性产品,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个性化需求。现在,清河羊绒制成品在整个产值的比重已经超过50%。

据测算,1998年国内市场羊绒衫的需求量大约是30万件,现在则是3000万件。“近些年国内消费能力起来了,国内市场占公司销售份额越来越大。”冯子宏说,去年宏业给国内某服装企业的羊绒成衣供货量已经达到30万件。

为了扩大国内市场份额,自2007年开始,清河县开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孙连岭说,清河不是大中型城市,吸引力有限,其羊绒批发市场辐射半径也很有限,所以发展电子商务成为必然选择。

为此,清河开展了一系列免费课程,鼓励大家开网店、树品牌。2018年,清河淘宝村数量已经达到17个。清河县羊绒市场管委会数据显示,清河全县共有不同规模的网店3.5万家,从业者6万人,电商年销售额近50亿,“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的“清河模式”已成为“中国电商三大模式”之一。

(原标题:从奢侈品到平民化 从外贸到内销——“中国羊绒之都”河北清河40年变迁)

(责任编辑:苏文彦)

为你推荐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924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