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县振兴村:乡村文化旅游鼓起村民的钱袋子

发布时间: 2018-03-19 14:03:09 |来源:山西上党振兴集团 | 作者:张文举 |责任编辑: 孟君君

 

原标题:长治县振兴村:乡村文化旅游的“振兴”样板

该村党总支书记牛扎根获评2017中国农村新闻人物

品尝丰盛的年俗大餐,体验多彩的民俗文化,感受别样的乡村主题客栈,沉浸在童年记忆的中国年里……连日来,长治县振兴村生态旅游区里欢声如潮,热闹非凡。近20万游客在这里观汉唐演艺、赏民俗表演、看花灯社火、住乡村民宿、畅玩娱乐项目。异彩纷呈的春节嘉年华活动吸引了北京、郑州、石家庄、洛阳、邯郸等周边地市的游客前来游玩。旅游区综合收入超千万元。振兴村全民融入、全民参与,威风锣鼓队、抬花轿、八音会、汉唐演艺等70%-80%的特色节目为村民自编自演。村民还通过售卖特色小吃、产品、建农家乐,参与景区垒旺火、挂花灯等服务工作,实现了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

振兴村美景。

依靠顽强拼搏,振兴村这样一个穷山村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性变化,成为“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村镇”之一。2月25日,2018中国“三农”发展大会在京召开,揭晓了“2017中国农村新闻人物”的评选结果,长治县振兴村党总支书记、振兴集团董事长牛扎根为我省唯一当选者。

2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振兴村,探访振兴村所发生的巨变。

转型发展拔穷根

“我们振兴村原名关家村,过去是当地有名的穷村子。由于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村民祖祖辈辈过着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增收难的苦日子。如今全体村民在村党总支一班人的带领下,小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及振兴村的巨变,年逾花甲的村民袁德平高兴得合不拢嘴。

2007年3月27日,关家村举行了新农村建设开工奠基仪式。村党总支部带领村民们投工投劳、夜以继日,新修4条街、9条路,新建别墅式住宅和标准化新居569套。关家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居。搬迁后的关家村更名为振兴村。

煤矿是振兴村的基础产业,村党总支部一班人认为,煤炭这种行业,将来靠不住,煤炭挖完了,老百姓以后要怎么生活?于是他们一方面做好节能减排,完善煤矿产业链,提高煤矿技术含量,另一方面开始未雨绸缪,及早布局,推动振兴转型发展。

振兴村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在确保原有生态和良好自然风光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推动实施了山坡植绿工程,带领群众绿化荒山荒地,规划建设了数千亩经济林与药材花卉等种植基地,既实现了山坡绿化,也催生了绿色经济;同时开展了身边增绿及庭院披绿行动,使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70%以上,人均绿化面积超过35平方米。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如今周围的山上苍松滴翠,清风吹过,便觉松涛阵阵。

2012年4月9日,振兴试验区和县里有关部门共同规划的“大雄山国家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振兴起步区”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奠基,成为市县两级的重点工程。振兴村瞄准打造北方最具特色乡村旅游度假胜地的目标,规划建设了三大旅游板块,分别是振兴雄山欢乐谷、振兴民俗文化村、振兴农业博览园。

振兴村乡村旅游的发展,集聚了大量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使更多城市的目光开始关注乡村。借助这个平台,振兴村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制造业和小景点、酒庄、城镇住宅的开发建设。目前,振兴村的农产品已涵盖三大门类十余个品种,年产值达到2000余万元。核心景区的秋千园、拓展训练基地、跑马场、民俗酒店全部由企业投资建设。同时,容纳160余家商户的商贸一条街和商品住宅楼已拔地而起,总投资达到了4.5亿元。

为确保乡村旅游的乡村特色,丰富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产品体验。近年来,村干部一起出去考察学习,大力资助村民建起了农家乐,向游客推出了农家菜、农家屋,体验农事活动等旅游项目,现在振兴村已陆续建起70余户农家乐,一处可容纳500人就餐的生态酒店。所有餐饮住宿全部以绿色原生态的菜品制作为主,有效吸引了周边旅客,已成为振兴村的一大主导产业,同时还积极与市县等相关部门沟通,开通了振兴的公交班车和旅游直通车,建起了物流中心和快递服务站。

以企带村精准扶贫旅游小镇正在崛起

精准扶贫、精准施策,振兴集团投资4.5亿元在振兴村、郜则掌村、向阳村建设了别墅式庭院,每幢仅使用面积就达到286平方米,水、电、暖、热“四供”,同时免收网络宽带、数字电视等费用。村内学校、卫生院、宾馆、超市、公园、广场、会堂等应有尽有,山水相依、生态宜居,村民无不称赞。

今年春节临近,振兴集团“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共计为174名60周岁以上老人和26户困难家庭发放慰问金59.9万元。“振兴村每年给每口人发放1500元生活补贴,60岁以上老人每年发放1200元养老补贴。”经理韩鹏说道。全村医药费全部报销,一年2次免费体检,每到过年每人发放50斤面、20斤大米。

在振兴村的建设过程中,就地进城、就地就业、就地养老、就地就医、就地入学,这“五个就地”的实现让村民们切身体会到村庄天翻地覆般的变化。一个美不胜收的村庄引人入胜,一派富足和谐景象让村民们喜笑颜开。2月27日,走进振兴新区记者看到,在青山怀抱中,花园别墅林立;小桥流水间,亭台楼阁俨然。阡陌相闻,浸染在苍山墨岭间,让人恍如置身画中。

华灯初上,夜色中的振兴沉浸在点点星光中,让人难以分清哪是星、哪是灯。振兴村不仅白天人山人海,晚上同样火爆。璀璨花灯不夜天、贺岁红包大放送,古书戏曲连台看,社火秧歌大巡演,穿越时空看恐龙,游戏电玩嗨翻天,地方名吃大比拼,生态草莓田间摘,江南园林品文化,旅游景区任性玩。春节元宵节期间,振兴推出“春节嘉年华”活动,吸引八方宾朋纷至沓来。

“在这里,让孩子一边开心地玩儿,一边在玩中长见识,多好!”来自太原的刘鹏军,带着5岁的女儿在生态恐龙馆里一探奥秘。“沪E”“豫E”“晋A”“晋E”“晋D”……停车场已经满位,进村道路两侧,被来自各地的私家车挤了个水泄不通。春节元宵节期间,振兴村每日游客量均突破了万人。

构建“雄山欢乐谷、民俗文化村、农艺博览园”三大旅游板块,打造北方最具特色的乡村度假胜地。据初步统计,振兴村年接待各类旅游团体达70多个、游客3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000余万元。旅游业已成为主导产业之一。

振兴村大型活动丰富多样、高潮迭起:从“春节嘉年华”到正月十五元宵灯会,从二月十五根祖文化艺术节到五月端午民歌大赛,从九九重阳金秋文化旅游节到十月国庆节文艺晚会,形成了“季季有看头、常年不断线”的文化风景线。振兴村用美景、民俗、历史文化、休闲设施吸引省内外游客接踵而至,成为全市乃至全省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典范。去年,振兴村与华西村、茅台镇、乌镇等10个村镇入围“2016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村镇”,为我省唯一入选的村镇。

关注公益事业村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近年来,振兴村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竭诚回报父老乡亲。着力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主导企业五年斥资4.5亿多元进行新村建设,让村民住上了别墅,过上了好日子,共享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成果。

随着实力的增强,村里把捐资助教和扶贫济困的举措辐射到更大的范围。先后从企业拿出近3000万元捐助教育事业、公益事业和光彩事业,包括支援灾区、支援本县邻镇公益事业、支持西火镇公路建设以及支援郜则掌村、振兴村的小学建设等。每年的“六一”和“教师节”,企业都要给周边的8所小学、幼儿园、镇办中学的全部学生和全体教师买校服、西服,累计4000余套,价值500多万元。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振兴集团捐款40多万元。除此之外,每年冬季,企业都要给周边的村民、学校无偿供炭,10多年来,总额超过了10万多吨8000万元。

初春的振兴村,寒风料峭。但是在振兴村山药蛋口福生态园内温暖如夏,花草点缀,小桥流水,藤椅竹栏,处处悬挂着喜庆的红灯笼。

2月27日13时,生态园内就餐的人坐得满满当当,服务员牛宵艳端茶、倒水、点餐……忙得脚不沾地。“俺以前在北京打工,去年回来就在生态园上班,每月能挣个2000多块钱,关键是能守在家门口照顾上孩子。”家住振兴村的牛宵艳对当前的工作很是满意。

如今,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振兴村不断丰富吃、住、游、购、娱的旅游体验,除了推出土菜土饭、土特产品、田园采摘、休闲乐园、手工制作等,还鼓励农民办起农家乐70余处,民俗酒店6处、民俗养生会所9处、容纳500人就餐的生态酒店1处,有效吸引了周边游客,已成为该村一大主导产业。

乡村旅游融合一、二、三产业,延伸和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许多像牛宵艳这样的村民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

今年55岁的袁国玲在振兴农业有限公司工作,负责大棚草莓的种植管理。“我们一天60元的收入,一个月下来挣得也够家里的开销,咱这个年纪去外面打工也不好找工作,在这儿干挺好。”袁国玲笑着说。她家中4口人,老伴在振兴学校当保安,儿媳在振兴煤矿上班,小日子过得也是红红火火。

新任长治市委书记孙大军在振兴村调研后说,“振兴村的实践极大地提高了我们抓好乡村振兴的信心,望再接再厉,为全省作标杆!”谈到今后的发展时,牛扎根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争取到“十三五”末,振兴试验区人口达到2万人,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人均收入达到5万元。我们的目的就是一村带周边,一富带百富,和谐发展,共同富裕,把振兴村建设成为中国特色村镇、把振兴带出山西,打造全国一流的美丽生态休闲乡村。(山西晚报记者张文举)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