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与清河县

发布时间: 2018-03-07 16:17:31 |来源:中国网 | 清河 |责任编辑: 苏文彦

 

《金瓶梅》从《水浒传》“武松杀嫂”斜出一枝,编织成蔚为大观的百回长篇小说。实际上,小说“托宋言明”,真实地描写了明朝中叶以来的市井生活,是文人独创的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巨作,是明朝社会真实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

《金瓶梅》成书于明万历年间。小说所描写的故事背景,就是清河县。400年来这部书不能广为流传的原因是,小说有较多性生活描写而被历代作为禁书。不过,小说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没有《金瓶梅》就没有《红楼梦》”,为世所公认。

因为《金瓶梅》的故事背景,主要是写清河县,又加之写了在《水浒传》中世人所熟悉的清河人物,故使清河人对这部书投入较多的关注。小说中所描写的某些具体环境以及有关人物,在清河民间也有某些传说。国内不少“金学”研究者,也几次来清河县实地考察研究。

真正兴起《金瓶梅》研究热,应该说是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三四十年代仅限于几个专家,而历史上如清代张竹坡深入研究者,更是寥寥无几。所以在二十世纪末的今天,才有众多研究者把目光投向清河县,先后写出有关《金瓶梅》与清河县的诸多文章。小说《金瓶梅》的故事发生地是今河北省清河县,已为大多数金学研究者所认同。这方面的文章有山东学者古今的《“金瓶梅”的地理背景——清河县》、北京学人于润琦的《丁耀元眼中的清河与临清》、清河人的《清河县与“金瓶梅”的关系之初探》(作者徐成炘、赵杰),也有从方言入手写出的《“金瓶梅”清河方言考》(作者许超)等文章。也有的研究者不以为然,认为是“虚写清河,实写XX”(如临清、徐州、江苏的南清河,甚至是河南省台前县清水镇),凡此种种,莫衷一是。

小说当然不是历史写真,但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其故事背景必有一定的真实生活背景作依托。窃以为,《金瓶梅》中所写清河县,无论是作为故事中的生活原型,还是“杂取各处”被艺术化的“清河县”,均与《金瓶梅》关系至为重要,研究清河县是研究《金瓶梅》的一大课题。

《金瓶梅》一书,描写清河县城具体环境的,只有一处,是第八十一回中写清河县城晚间景致的一篇赞词:

“十字街荧煌灯火,九曜庙香霭钟声。一轮明月挂疏林,几点疏星明碧落。六军营内,呜呜画角频吹;五鼓楼头,点点铜壶双滴。四边宿雾,昏昏罩舞榭歌台;三市沉烟,隐隐闭绿窗朱户,两两佳人归绣幕,纷纷仕子卷书帏。”

在历史上,无论是北宋州县并存的清河县,还是明朝仅为县治的清河县,均有条件作为《金》书所描写市井生活画卷的背景。因为这里曾是“城池高阔,地方繁荣”之地。据民国年间《清河县志》记载:

“城圆形,非正圆,微带椭形。城内街衢一纵一横,宛如十字。据全城言,又如龟形,南北距离稍近,东西稍远。南北街小资本饭馆、茶铺及小商店列肆栉比,杂以居民。西街多住户。东街虽无多富商,而鱼次林立,门面整洁,比较他街,尚属繁盛。居民在前清朝代,半多执务公署,养成侈惰习俗。入民国后,已自悟依赖公署之非计。从事于农商工界及警界者,逐年增加,家资稍裕,遣子弟求学于平津各校,谋知识深造者,亦时有所闻。四街住户,多建筑完好;虽茅屋柴扉,而整齐刷新,各有正业,无复前清颓垣败户之景象也……”

对照民国时期所记载的清河县城,仍可依稀看到《金瓶梅》描写清河县城的影子。只可惜县志记述的街道、庙宇太简略了。事实上,其他史料曾记载了清河城诸多的庙宇以及街道繁荣情况。

为了探究清河县与《金瓶梅》的关系,清河县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成立了“清河县《金瓶梅》研究会”,会员中有3位是全国《金瓶梅》学会会员。

之后,清河县先后出版了《武松外传》《武大郎传奇》《武大郎潘金莲画传》《〈金瓶梅〉清河方言考》《武松武大郎潘金莲的传说》《〈金瓶梅〉与清河》《〈金瓶梅〉警世俗语》《〈金瓶梅〉论坛》等书籍,还有新编古装京剧《武大郎正传》以及有关歌曲等。

2006年12月13日,清河县被国家有关部门挂牌《中国〈金瓶梅〉文化研究基地》。

2010年8月,清河县与中国《金瓶梅》学会共同举办了“第七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有120多位国内外金学专家学者参加,不仅把“金”学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而且有多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认真探讨了《金瓶梅》与清河县的关系。

清河县是《金瓶梅》故事背景地,已为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所论证。清河县依然期待国内外有志于“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从清河县地理环境、清河方言、清河习俗、清河古迹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探索清河县与《金瓶梅》的关系,写出无愧于清河这方热土的力作。

(来源:清河县人民政府)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