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四张名片” 清河倾力打造冀东南文化旅游发展高地

发布时间: 2018-03-07 16:18:26 |来源:中国网 | 苏文彦 |责任编辑: 苏文彦

 

近年来,清河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的新形势,整合各类特色资源,把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购物观光旅游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活跃县域经济、提高群众收入水平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强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冀东南工贸园林中心城市。清河旅游业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2016年前来购物观光旅游的客商、游客突破50万人,目前正由“一日游”向“两日游”“多日游”拓展提升。

依托“全国最大的羊绒制品市场”大力发展“购物游”

清河是“中国羊绒之都”“中国羊绒纺织名城”,建有全国最大的以羊绒为特色的专业市场——中国清河羊绒制品市场。市场内从围巾、披肩到鞋帽裙裤袜再到西装、大衣,从冬装到春秋衫再到夏季T恤,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物美价廉,成为辐射北京、天津、山东、山西、河南等20多个省市和地区的著名购物旅游景点,年交易额达200多亿元。近年来,市场先后荣获“中国服装品牌孵化基地”“全省流通产业十大最具领导力品牌市场”“全省工业旅游示范点”等称号,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清河狠抓羊绒制品的“高质化、时尚化、个性化”。拥有物美价廉、独具特色的产品是羊绒制品市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魅力所在。近年来,清河积极引导生产企业和业户大力淘汰手摇横机,引上自动化、智能化电脑针织横机和先进的数码印花设备,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全县电脑针织横机数量目前总数已达5000多台。着眼把市场打造成引领全国羊绒制品时尚潮流的风向标,与中国流行色协会合作,建成了国内第一家集研发设计、时尚展示、流行趋势发布为一体的“中国羊绒时尚馆”,吸纳了包括熊怡、罗亚平等9名国内一流的羊绒服饰设计师入驻。同时定期举办羊绒旅游文化节、羊绒及绒毛制品交易会,并开展羊绒时装潮流发布会40多次,为中小企业推广新品服饰6000余款,免费为企业提供制版工艺3000余次。清河被授予“中国羊绒制品流行趋势发布基地”称号。为满足个性化购物需求,市场大力推行“量体裁衣”,让前来购物的消费者,无论是高矮胖瘦,还是老幼中青,都能定制到心仪的服装。为更好地保障产品质量,促成了国家羊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搬迁到清河。同时,不定期开展市场治理行动,对不按实际含量标识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净化了市场经营环境,切实维护了清河羊绒产品的形象。

清河精心打造“羊绒制品购物游”超值体验。目前,清河已形成从羊绒分梳、制条到纺纱、织布,再到制衣、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游客在清河不仅能获得酣畅淋漓的购物体验,而且可以到绒山羊养殖场感受羊绒原料的采集过程,也可以看到羊毛通过分梳变成如潺潺流水般的羊绒,还可以深入车间参观纺纱生产线如何运转、电脑横机如何织衫、数码印花机如何喷绘出精美的图案,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项生产工艺,都能亲眼看到、直观感受。在羊绒制品市场内,还建有国内首家以羊绒为主题的纺织类博物馆——羊绒博物馆,游客可以到展馆内对清河乃至世界羊绒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了解。参观完毕后,在清河还可以品尝到独具风味的特色餐饮,可以吃到由各地厨师烹制得具有纯正新疆风味、甘肃风味、陕西风味、内蒙古风味的清河羊肉。“购羊绒制品、吃清河羊肉”已成为很多外地游客到清河旅游购物的美好享受。

清河还强力构建“网上购物”与“网下旅游购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格局。近年来,依托羊绒制品市场丰富的货源,清河电子商务实现蓬勃发展,全县网店总数达3万多家,从业人员达6万余人,“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的“清河模式”被认定为中国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的三种模式之一,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被阿里巴巴集团确定为“千县万村工程试点县”。电子商务的红红火火极大地提升了清河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到清河进行旅游购物,在游玩休闲中买到更合身、更舒适、更时尚的羊绒制品。每年来清河旅游购物的客商、游客呈不断增长态势,目前每天前来购物的外地游客达2000多人,周六、周日以及节假日每天客流量更高达5000人。

依托世界唯一的“华夏张氏祖庭”大力发展“寻根游”

清河是“中华张姓的祖源地”,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张姓出清河”之说。上古时期,轩辕黄帝八战蚩尤而不胜,其第五子“挥”夜观弧矢星启发灵感发明弓箭,从而在第九战中一战“弓定天下”。因“挥”居功至伟,官封弓正,赐姓张氏,世居青阳(即今天的清河县)。著名学者钱文忠在解说姓氏起源时,就提到“华夏张氏祖庭在清河”。中华张姓,通连四海,根系清河。近年来,清河积极顺应世界各地张氏族人的殷切期盼,深入挖掘张氏文化,积极搭建联谊沟通平台,清河已成为海内外张氏族人的心仪之地、仰慕之乡,每年前来寻根祭祖的人络绎不绝。

近年来,清河强力打造“中国张姓文化之乡”。成立了“清河县张氏宗亲联谊会”,广泛开展对外联谊,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英国、美国、加拿大、韩国等20多个国家30多个地区及港澳台、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建立了良好的联谊关系。成立了“清河张氏文化研究会”,建立了“中华张氏网”,编修《华夏张氏统谱》,对张氏起源、迁徙支脉和张氏古迹进行深度研究和考证,不仅出版了《张氏文化研究》《天下张氏与清河》等著作,还定期出版《天下张氏》期刊,不断加强与世界张姓族人的探讨交流。同时,对张氏传统祭祀仪式进行了发掘整理,将每年5月28日确定为清河“中华张氏祭祖节”,并将每年的4月、5月和10月确定为“祭祖月”,“中华张氏传统祭祀”成功申报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河先后被授予“中国张姓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张姓文化之乡”。

此外,清河还借助举办“世界张氏恳亲大会”的契机,大力提升清河的影响力。2009年,为举办好第四届世界张氏恳亲大会,也是清河第一次举办恳亲大会,清河在短短9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气势恢宏的华夏张氏祖庭,而且在中央电视台进行广告造势,为进一步烘托恳亲大会氛围,县委政府对前来参会的3000多名海内外张姓宗亲全部颁发了“清河荣誉县民”证书,不仅给他们留下了永久的念想,而且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各地张氏族人对清河祖源地的历史认同感和现代归属感。2017年5月的丁酉年张氏祭祖节吸引了来自来自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韩国、泰国,国内香港、台湾地区,以及中国大陆28个省份的167个代表团、42个张氏宗亲组织,约3900余人聚首清河,共叙浓浓亲情。来自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韩国、泰国,国内香港、台湾地区,以及中国大陆28个省份的167个代表团、42个张氏宗亲组织,约3900余人聚首清河,共叙浓浓亲情。

依托“千年古郡”丰厚历史底蕴 大力发展“景观游”

清河具有5000多年的历史,仅郡、国、州治就长达1300多年,且多为郡国王都,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郡”,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仅明清时期,就有著名的“清河八景”。近年来,清河大力实施“文化兴县”战略,充分挖掘保护与整合现存的历史文化遗存,对古贝州城、大运河油坊古码头、武大郎墓、隆兴寺、元侯祠等进行了重点修缮保护,并纳入到《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清河县文化旅游总体规划》,全力打造历史文化旅游观光带。

一是强力打造丰厚的历史景观。古贝州城,现存有我国长江以北保留比较完整的明城墙遗址,游客登上城门,不仅可以感悟历史的沧桑,领略“贝州晚霞”的美景,还可以聆听“一胎生三子、三胎生九子,方可开北门”和宋太祖赵匡胤“力劈张十五”“出城三里吃甜水”等历史传说,亦可以吟诵大诗人王维、高适和大文学家司马光、王安石游览贝州城留下的诗篇。古贝州城遗址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清河已对三座古城门进行了加固修缮,并将古贝州城纳入清河县西北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整体规划进行修缮建设。

大运河油坊码头是京杭大运河北段仅存的砖砌水路码头,紧邻码头的油坊镇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素有“小上海”之称。现存客运、煤运、粮运等6个码头长达900多米,且保存完好。油坊码头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去年,对油坊码头进行了全面恢复性修缮,现已被列入大运河申遗“立即列入项目”。通过修缮保护、水系景观的打造,昔日“白天桨声帆影、夜晚渔火闪闪”的“御河远帆”美景有望重现。

汉王墓,尊帝陵号曰甘陵,俗称冢子,为汉安帝之父清河王刘庆之墓,墓上封土巨大,高20米,底部直径100米,方圆10里之内都能看到。其周围原有8座小冢子,并称清河九冢,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保护修缮,汉王墓已发展为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皇室遗冢的千年风雨,遥望“甘陵草色”的迤逦美景,聆听神奇的民间传说,还可以观看冢子庙会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演。

二是强力打造丰厚的人文景观。清河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建有武松公园、武松打虎雕像、六合塔等景点,游客可以近距离感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武松精神。在古贝州城东行8里的武家那(原名孔宋庄)村南有武大郎古墓,近年来通过修缮建成了武植祠,游客在这里可以看到乾隆年间的武大郎墓地护林碑,可以近距离观看“武大郎悬棺”,可以聆听到武氏守墓人讲述与《水浒传》《金瓶梅》中描述的不一样的、政声清廉的阳谷县令武大郎,还可以观看到大文学家施耐庵直系后人施胜辰为武大郎夫妇平反道歉的的诗画:“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累世因缘今终报,正容重塑展人间。武氏祠堂断公案,施姓欠账施姓还。”目前正在规划建设集旅游观光、文化展览、戏剧演绎等为一体的“武大郎文化园”。

隆兴寺始建于隋唐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寺院。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未发迹时,曾在寺前舍利塔下困卧,留下了“宝塔护荫伴君王”的佳话,太祖即位后,赦令重修隆兴寺,并赐御匾。近年来,清河对隆兴寺进行了扩建,2014年落成。整个寺院气势恢宏、古朴清幽,寺院内丛林掩映、石径苔合,殿宝楼阁密疏有间,红墙赭瓦相映成辉,佛教文化浓郁,昔日盛景得到重现。特别是寺院内建有黄河以北最大的念佛堂,隆兴寺已成为广大群众休闲游玩礼佛的好去处。

三是强力打造红色文化景观。清河是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特别是东野庄村,是清河第一个党员、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党支部成立后,东野庄一直是中共直南特委的重要活动地点。冀南区党政军领导人杨秀峰、宋任穷、陈再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光辉足迹。八路军129师七旅19团、在华日军反战同盟冀南分部、冀南财政干校等都在此地驻扎办公。东野庄在冀南抗战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素有“清河小延安”之称。东野庄村现存宋任穷、陈再道等旧址11处。通过修缮保护,东野庄抗日旧址已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野庄现已成为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的抗战教育基地。

依托“华北平原最大的山楂林片区”大力发展美丽乡村“休闲游”

清河县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农业增收、农民致富、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突破口,依托具有“中国山楂之乡”美誉的县西北部万亩山楂基地,着力打造以山楂文化为载体的集观光、采摘、休闲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风景区。

一是着眼打造“全省知名的乡村旅游区”,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立足高起点,聘请在风景园林设计方面享有盛誉的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万亩山楂基地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进行了一体化规划设计。根据片区内的岳庄、陈村、梨杭、史庄、尹才庄、茶店、花园7个村所处地理方位的不同,突出不同的服务功能,坚持“一村一景”,各村设立不同的主题:岳庄村规划了农耕博物馆,陈村设置了观景台,花园村确定为精品花木培育基地,茶店村定位于休闲养生等等,保持整体统一又各具特色。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功能,不断提高旅游舒适度。为方便游客采摘、游玩,对景区内所有路网进行了统一设计、铺修,使村庄和山楂林有序地融为一体,既方便了村民和游客的通行,又让山楂林为道路增添了绿色。同时,在打造村外美景的同时,着力同步完善村内服务设施,满足游客住宿、餐饮、休憩等需求,提升舒适度。每个村庄都在规划建设特色游园和农家乐小院,各村主街道、便道、胡同全部实现了硬化,沿街两侧墙体一律进行黛瓦白墙改造,休闲广场、停车场、街心花池、垃圾筒等设施一应俱全。在完善现代化设施的同时,尽力保留原汁原味的乡土特色文化,如豆腐磨坊、老式棉纺车等,让城里人、年轻人边观光游玩边体验独特的农家乐趣。

三是不断丰富山楂游文化内涵,大力提升清河乡村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一方面,以提升山楂品质为核心,通过科学管理,让山楂更具清河特色、营养价值更高、更加绿色天然。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引进嫁接、施肥、修枝、管理等全方位科学种植新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在国家商标局成功注册“马屯红果”和“只恋”两个专属商标,并与浙江永怡果品有限公司签订了总投资8000万元的山楂饮片、果脯、果酒深加工项目合同。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种以山楂为主题的特色活动,进一步扩大乡村游的影响力。从去年开始,成功举办“热恋红果,风情清河”山楂摄影大赛,吸引了上千名摄影爱好者参加。目前,正在筹划“山楂花节”、“山楂采摘节”、“山楂园一日游”等活动,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采摘,带动当地农业增收、农民致富。2016年,清河山楂销售收入达2亿元。

为充实乡村游内容,丰富乡村游文化内涵,清河还规划建设了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农业产业化深加工园、油牡丹种植基地以及集农业种植、畜牧养殖、观光采摘、休闲餐饮等为一体的兆瑞生态农业科技园,依托富农绒山羊养殖基地,进一步完善了蔬菜及果品采摘、特色餐饮、绒山羊养殖参观、跑马场及骑射体验等配套旅游设施。各种特色游园的打造,将原来集中于春秋两季的山楂游,进一步拓展为可四季采摘、全年观光的农产品特色游;将以山楂为载体的单一产品游,进一步拓展为产品丰富、服务全面的乡村休闲旅游综合体。

多样性的文化底蕴,似一颗颗珍珠,在清河大地上熠熠生辉,构成了清河独具特色的文化味道,让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供稿:中共清河县委宣传部)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