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这一年:天更蓝了,水更清了,你感觉到了吗?

发布时间: 2018-01-10 13:11:46 |来源:太原日报 | 佚名 |责任编辑: 沈晔

 

1月8日,虽然省城的气温已降至零下十二摄氏度,西北风风力达到5级,但迎泽公园里锻炼的市民相比往日并没有丝毫减少。“这个冬天,能够明显感觉到太原的蓝天多了。”市民赵美芝说,“阳光这么灿烂,不出来活动活动反倒有些不习惯了。”

空气越来越清新,阳光也越发灿烂起来,这不仅仅是赵美芝个人的感受。去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市区 PM 2.5累计浓度79ug/m3,比2016年同期下降33.1%。重污染天数累计6天,同比减少18天。

“能交出如此靓丽的一张成绩表,关键还在于动真碰硬,真抓实干。”一业内人士表示,“燃煤问题一直制约着太原的环境改善,太原环境空气质量要实现根本好转,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无论是与全国74个重点城市相比,还是与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城市相比,太原的二氧化硫浓度均远高于这些城市。为解决燃煤散烧的问题,我市加快推进农村清洁供暖改造,完成11.3万户农户的“煤改电”“煤改气”,超我省下达10万户任务1.3万户。在建成区,我市全面完成638台燃煤锅炉拆除任务,年减少燃煤90万吨,实现市区35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清零。

“不管改电还是改气,我们只让村民掏1900元。”市环保局区域污染防治处处长宋力介绍,按照燃气公司的标准,每一户“煤改气”工程的初装费一般是4900元,政府为每家每户减免3000元,再把这些钱补给燃气公司。这意味着,村民只用花费1900元的改装费用,政府就把天然气管网牵到村民家,为他们挂上壁挂炉,接好燃气灶。

“煤改电”“煤改气”助推省城环境空气质量的快速好转。去年10月至11月,太原市区二氧化硫平均浓度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6.70%。当然,这也得益于工业企业燃煤的减少。去年我市对国电太原第一热电厂4台30万千瓦燃煤机组实施停产,年减少燃煤量260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200吨。

环境治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去年1月至11月,我市综合污染指数为7.74,市区环境空气中各污染物污染负荷最大的是 PM 10,负荷比为24.55%;在324个非一级优天数中,首要污染物为 PM 10的有133天,占41.05%。今年12月,全市扬尘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展开,执法部门对全市范围内各类建筑、道路、拆迁、绿化、水利等施工工地,渣土运输重点路段、渣土场,以及工业企业的物料堆场开展全面整治。除了要求各类工地要做到“六个百分百”:施工工地百分百围挡,物料堆放百分百覆盖,出入车辆百分百冲洗,施工场地地面百分百硬化,拆迁工地百分百湿法作业,渣土车辆百分百密闭。在运输车辆管控方面,对不符合要求上路行驶的渣土运输车,一经查处,我市将按上限处罚并取消渣土运输资格。同时,停止各类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土石方作业和房屋拆迁施工等。城市市区基本停止各类建设工程土石方作业,重点工程经市政府批准后可开工建设。这一举措,堪称这个冬天最严的扬尘管控禁令。

铁腕执法、铁面问责已经成为我市环境治理的新常态。去年8月我市启动“铁腕治污行动”以来,实施行政处罚103家,罚款 1469.43万元;实施按日计罚6件、处罚810万;实施查封、扣押14件,实施限产、停产整治7件,取缔“土小”企业16家;移送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4件、环境污染犯罪案件3件;对29名责任人进行了问责。

“散乱污”企业工艺技术落后,没污染治理措施,生产成本低游离于监管之外,在市场上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我市对“散乱污”企业分类整治。截至去年11月底,共摸底排查2308家“散乱污”企业,其中取缔1950家,完成升级改造176家,实施停产升级改造182家,“散乱污”整治初见成效。

与大气污染治理一样,过去的2017年,也是“水十条”强力推进的一年。为解决群众身边的水环境问题,我市重点加快了主城区的黑臭水体治理。

源于东山、总长4公里的黑驼沟未治理前,污水从村民家阳台下经过,每天散发出的臭味令村民苦不堪言。而今新建的水泥箱涵将沟渠全部覆盖,整村拆除后用于安置村民的小区毗邻而建,再无黑臭水之扰。在过去的一年,市区10余个入汾排污口全部得到有效治理,基本消除市区范围内的黑臭水体。

此外。中央环保督察、省委省政府环保督察、环保部强化督查等督察(查)行动的有力开展,推动了我市一批环境难点问题的解决,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环境获得感。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