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县西火镇
发布时间: 2017-12-18 09:47:11 |来源:联盟中国 | |责任编辑: 曹洋
美丽之处
西火镇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早在上古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历代为中原地区进入上党古城的关冲要塞,是古时长治东南山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潞安府南最大的集镇。镇上商贸集市颇具规模,外地商贾云集,店铺繁多,市面繁华,人群熙攘,有大小店铺100余家,有些外地客商在此还建有会馆。镇上亭、台、楼、阁,庵、观、寺、院齐全,深宅大院颇多,民间有“州五府八不灭西火”“小平遥”之美誉。正德七年(1512年),潞州官府奉谕旨在西火镇中八巷修建有四贞祠;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潞安府第二衙门设立于西火镇,光绪年间巡检署升格为长治县县丞署,西火镇还设有营汛,目前民间还保留着“衙门口”“红花地”等旧址称谓。镇上及周围村庄、山上有大小庙宇及各种古建三百余座,其中天下都城隍、尚书故里、义门仇府、翠岩古刹、东山书院、皇娘墓、东岳庙、东城阁等最为著名,现存的古建有天下都城隍、东火小皇城、十泉岭张家大院、西村旗杆大院、赵家古堡、九江圣母庙等等;西火镇还有红色文化资源——长治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是长治抗战时期的主阵地,何长工、和毓祥、侯国英以及习仲勋的夫人齐心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在西火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是长治地区一处重要的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西火镇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干板秧歌的起源地,也是其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在晋东南地区享誉盛名,并衍生出壶关秧歌和襄武秧歌,现仍在传唱;传统美食“西火十大碗”是上党名吃,颇负盛名,是众多省内外人士慕名品尝的风味美食,2012年4月12日,央视二套“消费主张,美食美景”节目主持人张毅文曾来西火镇采录过“十大碗”的全部过程,并在央视二套播出;西火镇三面环山,生态良好,林荫蔽日,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29.6%以上,位居全县前列,享誉上党的“雄山叠翠”、“雄山马刨泉”就在西火境内。此外,该镇还有城隍紫烟、金仙余晖、九江红光、翠岩夕照、古街风貌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新开发的天下都城隍、西村长治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十泉岭休闲山庄、东火小皇城等景区景点;有庄子河、东庄、西蛮掌、红台掌等新村新景;有西火剪纸、东火扛妆、东村铁礼花和二月十五捏谷祭、十月初十请财神、干板秧歌随地唱等民风民俗;有蛛网救光武、唐玄宗与赵丽妃、四贞烈女传、雄山马刨泉、富户焦八缸等传说;有上党名吃西火十大碗、皇家凉粉、农家特色小吃……优美的环境,宜人的气候和浓郁的文化气息,足以让您饱览乡景,静听乡音,品味乡味,观赏乡俗,感受乡情,是您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好去处,也是一个可以尽情深呼吸的小城镇。
省级风景名胜区--天下都城隍
十泉岭休闲山庄
十泉岭休闲山庄景观石
产业发展
近几年来,西火镇党委、政府在长治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因地制宜,确立了“工业兴镇、农业稳镇、民生惠镇、文化活镇、生态靓镇”的“五镇联创”工作思路,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一是传统煤炭产业稳步发展。积极推动了雄山二矿3#煤、9#煤合采项目建设,并重点加快了煤炭延伸产业的发展,引进上马了益海通商贸等煤炭选洗加工企业,对昌润运业等储运煤企业进行了转包经营,煤炭产业链得到加长,附加值进一步提升;二是转型产业亮点纷呈。预计投资5亿元,占地1000亩,年发电量5万千瓦的西村荒山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签署了投资意向书;2016年与北京中乔大三农集团签订了西村长治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保护性开发等项目意向书,预计投资1.2亿元,2017年6月4日修缮工程正式启动;森海绿源农业科技开发正在协调土地流转事宜;2017年10月,西火镇东火村与西山煤电集团环保绿化分公司千亩油用牡丹种植项目签约落地;投资100余万元的东火小食品厂已开始运行;全镇千亩油葵花、油菜花、中药材扶贫产业种植基地收益良好;山西华鹏铝塑实现承租经营,进一步提高了企业产能、拓展了营销渠道;金科养殖、东升养殖、鲲鹏饲料等农业龙头企业产品市场良好,效益显著。全镇小微养殖企业已发展到120多家,年出栏生猪保持在了4万头、羊2300只、鸡7.2万只的规模。同时,在东庄、梁家庄等重点村的带动辐射下,发展设施蔬菜300亩、核桃干果经济林2000亩、旱地西红柿200亩、牡丹等花卉种植50亩。
西火镇红色文化一条街
西火镇廉政文化广场
西火镇十泉岭休闲山庄
相关新闻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