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建成输送量翻倍 东线或将近期开工

发布时间: 2017-11-14 13:53:27 |来源:21世纪 | |责任编辑: 曹洋

 

11月12日上午9时58分,随着黑龙江省塔河县城外最后一道焊口最终焊接完成,历时456天的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宣布彻底建成。

依据中俄二线计划的管输量,建成后东北方向通过陆上原油管道输送进中国的俄罗斯石油,将从过去的年1500万吨上升一倍至3000万吨,届时,中国东北地区的数家炼厂将进一步扩大使用来自俄罗斯的原油。

中俄二线管道工程始于2013年,彼时中国石油(8.340, -0.06, -0.71%)与俄罗斯签订了在此前1500万吨/年基础上的石油增输合同,通过中俄二线向中国每年再增输1500万吨的原油,补充每年因东北原油产能递减导致的供应缺口。

作为中国四大能源通道之一——东北能源通道,也就是中俄一、二线(以及即将开工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备受各方瞩目,同时,因为中俄双方签订了“照付不议”的原油输送协议,开始送油日起无论管线是否建成,中方必须向俄罗斯支付正常的原油进口费用,这给了管线建设工期巨大的压力。

据管线建设方中国石油管道公司介绍,中俄二线北起漠河,南至大庆,管道全长941.8公里,其中,与中俄一线原油管道的并行(十米)距离达到871.6公里,沿线穿越大中型河流12处,铁路14处,同时穿越永冻土壤和沼泽地带,这给了管线建设巨大的难度。

“管线建设的难点有二,一方面是地协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则是保证一线的安全。”该项目经理部的郑福耀介绍,“经过各方努力,我们的建设得到了沿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攻克了多项技术难点,项目才得以如期完成。”

环保成重点

在大兴安岭生长的每一棵树都显得弥足珍贵。

因此,围绕森林的生态系统保护也成为这一地区的重中之重,同时,二线工程中的绝大部分还要与一线伴行,必须保证不能影响到一线管道的正常运行。这让整个穿行在大兴安岭中的中俄管道二线工程,承担了最为严苛的环保压力。

“我们没有盲目相信档案材料的记述,每一公里的施工都需要重新测量一线的准确位置,并在周围布下警戒线。”郑福耀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所有的施工都伴随着检查和维护,施工过程中也并没有惊扰到一线的正常运行。”

其次,则是在大量伴行一线建设的过程中,节省出来了宽约10米的土地,“全程下来,基本上少砍伐了超过420公顷的林地,在保证尽量少惊扰的环境的情况下,同时也为整个工程节约了成本。”郑福耀介绍。

同时,为了保护黑龙江的水体不受污染,在穿越河流的过程中均未选择成本较低的开挖形式,而是采用了诸如盾构、定向钻穿越、钻爆等控制性工程。

“以钻爆为例,我们需要在地下边爆破边向前开钻,不仅需要前期大量的筹备和实验,在施工过程中也会遇到地质等多方面的困难,有时每天前进不足一公里。”他说。

围绕工程建设,除了对环保的要求、和对一线的保护以外,为了保证将来输送温度较高的石油时,不对原本冻土环境造成破坏,管道建设也采用了和青藏铁路相同的热棒技术,保证地下增加的温度及时疏散,实现冻土永冻。

中俄东线即将开工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副总经理张欣佳也披露了部分中俄东线(天然气输送管线)的项目进展。

今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在两国元首的见证下,中俄有关公司密集签署了多项油气方面的合作协议。

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中石油与俄气公司签署的《中俄东线购销合同的补充协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董事长王宜林表示,双方将按计划推进远东供气、天然气发电、天然气车用燃料、上游联合开发等领域的全面合作,为巩固和深化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挥积极作用。

作为中俄两国“姗姗来迟”的合作协议,一方面是世界储量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一方是世界天然气需求潜力最大的市场,2016年只有3亿立方米的LNG交易量显得“小气”了许多。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方面开建“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向远东输送天然气,而据张欣佳介绍,目前项目进展顺利,也将于近期开启国内北段的全面建设。

“这个项目采用了1422mm的管径,包括管材制造和施工工艺在内,在国内和国际均属首次,我们的科研工作和两期试验段已经全部完成,”他说,“同时,这也是国内第一条‘智慧管线’,无论是建设过程还是建成投产后,科技含量也将是最高的。”

与原油协议相同,中俄双方的天然气购买合同也是“照付不议”,这也就意味着,这条倾注了管道公司更高期待和更高科技含量的管线,也将有较为紧凑的工期。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