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大线:东北管网升级的发轫之作
发布时间: 2017-11-14 13:40:04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 曹洋
11月底,记者到漠大线采访的第二天,地处大兴安岭腹地的加格达奇飘起了漫天大雪。一位当地人说,今年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晚了一个月。
看着窗外的积雪,加格达奇输油站负责管道保护的副站长赵伟涛幽幽地说:“一开始下雪,巡线就更难了。”
踏平坎坷成大道
赵伟涛的担心源于漠大线复杂的地理环境和脆弱的生态。
中俄管道漠大线途经我国纬度最高、极端温度摄氏零下52.3℃的高寒地带,是我国第一条穿越永冻土区域的大口径长输管道,地理及地质环境非常复杂,生态环境敏感脆弱且极易发生冻胀融沉、崩塌、热融滑坡、水毁冲蚀(坍岸)等地质灾害。
这一切,注定了漠大线从5年前投产的那一刻起,其管道线路风险管理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一个个需要攻克的新课题。
“刚来漠大线时,我一头浓密的黑发,你看,现在头发稀成什么了?”加格达奇分公司管道科科长赵迎波指着自己的头发,对记者戏谑道。
赵迎波2004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7月抽调到漠大项目部工作,是大庆分公司最先参与漠大线前期工作的人员之一,亲身经历了管道沿线的自然条件、社会依托和风土人情的调查,掌握了线路走向和管道基础信息。根据管道管理的需要,管道科制作了全线管道走向图,图表不仅包涵了桩号、高程、阀室、三穿位置、危险源,包括管道经过的行政区域、到达管线公路出入口、距公路距离、区段特点等内容,为管道管理和维抢修工作奠定了基础。
投产后的这些年,管道科确定了第三方施工、打孔盗油、占压、阀室偷盗及破坏、隧道偷盗及破坏、冻胀融沉、热融滑坡、水毁、阴极保护失效、森林火灾等10种风险类型,并初步确定出全线高风险管理区域245处。针对这些风险区域,分公司编制了《漠大线管道管理高风险点(区域)手册》,制定了详细的冬季巡检方案,并对这些高风险点建立了台账,加大了高风险点巡护管理工作。
为及时、全面了解管道运行情况,管道科负责组织安装了泄漏监测系统,通过监测管道沿线压力、温度等参数的变化,实现对管道打孔盗油、泄漏等事故的及时报警和准确定位。
大兴安岭水资源丰富,管道经过永冻土区域,冻胀融沉是管道能否安全运行的最大风险。在项目建设期,就安装了20个监测点(温度、水分、位移),在冻胀融沉高发区域又安装62个监测点、13个基准点。通过定期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了解管道位移变化,发现问题及早进行处理。
5年间,加格达奇分公司以“科学监控、动态跟踪、风险预控、目标管理”为指导,针对地质灾害、第三方损坏、腐蚀、打孔盗油、占压、森林火灾等风险,编制《漠大线管道管理高风险点(区域)手册》,梳理沿线高风险区域,建立风险点基础数据库,并结合管线里程和管理责任区,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型制定详细的管理方案和巡护原则,逐步形成了人防、技防、信息防、直升机和无人机巡护立体巡护模式。
“企业严管、公安严打、政府协调、农民看地”、“车巡、人巡、直升机巡、无人机巡的立体巡护体系”,赵迎波说,“依靠这些符合漠大线实际的管道管理模式,我们战胜了一个个风险,确保了漠大线的平稳运行。“
科技发力破难题
漠大线投产后不久的一天,管道巡护人员巡线时惊奇地发现:在管道途经之处,平坦地面长高、大地出现裂纹、低洼的河道变平。
这是漠大线上特有的冻涨。含水的土壤在极寒的作用下结冰成甲,膨胀隆起,其坚硬可以挤碎岩石。如果任其发展,会对管道构成极大威胁。
怪异现象被迅速上报。加格达奇分公司紧急成立应急小组,根据各项参数进行详细的物理建模和受力分析,经与冻土专家沟通,果断采取破冰泄压、修建专用疏水通道等措施进行处理,消除了隐患。
夏天,漠大线又面临融沉的挑战。
2011年6月23日,直升机进行每周一次的例行巡查。飞行至一处沼泽地,巡查人员发现,本来深埋在地下一米多处的管道居然“跑”到地面上。
当确认管道发生大面积露管后,巡查人员第一时间向分公司做了汇报。应急小组火速赶往现场,经测量计算、进行受力分析后认为,冬季施工管沟回填的冻土,在春节气温升高融化后下沉使管堤塌陷。分公司迅速采取措施,进行了分段清淤、碎石置换、管堤覆填等处理。
高寒地区管道运行,国内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在冻土类灾害治理领域,多项技术在国内还是空白。冻土管道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都是世界性的难题,守护这条国脉,仅凭意志和精神是不够的,必须有现代科技做强大的支撑。
5年来,加格达奇分公司借助“管道公司高寒地区试验基地”这一科研公共开放平台,吸引了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18项重大科技进展、6项科技创新成果已经通过专家论证,并一致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建立了包括中国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黑龙江省地质勘察局、黑龙江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加拿大冰洋工程中心、莫斯科大学等权威机构专家、学者参与的冻土专家库,并定期召开漠大线地质灾害勘察治理研讨会,共同为线路安全献计献策。去年冬季和今年春季的两期研讨会,为漠大线灾害治理和线路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意义。
分公司与科技中心组成“漠大线安全运行保障技术应用研究”联合攻关项目组,下设6个专题,包括多年冻土沼泽区域融沉预防及治理措施示范研究、冻土管道阴极保护优化运行及效果评价技术研究、高寒地区阀室柴油机组故障分析和安全运行及可代替供电方案研究等。该项目已通过专家论证并正式立项,各专题按计划进展顺利,参加人数涵盖科技中心5个研究所以及分公司6个基层单位共计90多人。采用项目长负责制并定期组织召开进度讨论会,参加人员分专业互相交叉,达到科研与生产的高度结合。
漠大线建设工期紧,气候环境恶劣,工程遗留问题很多。2011年投产当年,意外停输达43次之多,经过管线维护和对电器设备以及仪表自动化控制的改造升级,意外停输2012年降至19次,而2013年、2014年和今年都只有1次。
这些数据表明,历尽艰辛的漠大线已经进入安全平稳运行时期。
企业文化聚合力
漠河输油站大门口有一座两层小楼,门前挂着“中国石油企业精神教育基地”的牌子。
观看视频片《祖国不会忘记》,是参观这个图、文、音、光并茂的展览馆时的一个环节。
当这个片子播放到高潮时,陪同记者的站长张春青悄悄地踱到了一边。走出展览馆,站党支部副书记吴志军对记者解释:“张站长陪同不少人来参观,却很少看完。他总是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张春青说,其实,片子里播的,都是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人和事。但这些爬冰卧雪、亲人分别的场景凸现在眼前时,不仅是我,员工们都会默默流泪。
现在已经调到管道公司机关的于智博,2010年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毕业来到漠河时,正是中俄原油管道进油投产前最为紧张的日子。每天的工作就是与俄方调度核对相关工艺操作时间、工艺操作流程确认、陪同站领导同俄方专家做技术交流、电话和邮件沟通……
于智博说,参加工作之前对祖国和爱国这样的字眼没有那么多的感同身受,但是到了漠河站以后,却真真切切、时时刻刻地感受着她,心中念着她。在与俄方交涉、沟通时,很多细节都激发着自己内心深处不曾有的强烈的爱国情感,这种情感如果不身临其境,是无法理解的。
2011年春节前,中央电视台摄制组到漠河采访。几分钟的采访,于智博真真切切地述说着自己的生活,平淡而真实的小小愿望。大年初一,中央台《朝闻天下》栏目播放了《新春走基层—漠河首站的青春》节目后,不少全国各地的同龄人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到她,对她表示由衷的敬佩。于智博的妈妈在看完那条新闻以后却哭了:“女儿总说那里的环境好,没想到新闻里真实拍到的兴安镇和漠河站那么偏远、艰苦。”
于智博说,漠大线有我的工作、追求的梦想和需要历练的青春。
驱赶寂寞、恪尽职守、战胜高寒,是对人精神和肉体的挑战,更是对人意志品质的考验。分公司党委结合漠大线的地域特点,将大兴安岭林海雪原的雄浑与厚重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通过对员工身上体现的拼搏与奉献的精神进行深入总结和提炼,全力打造以“镇守神州北极、为共和国加油”为核心理念的北纬53°品牌文化。
分公司领导进基层、进班组、进岗位,开展企业文化知识讲座,进行企业精神宣讲;把网络、报纸等媒体作为宣传的主阵地,管道公司网站头条新闻多次刊登漠大线相关新闻,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石油报》等多家重要媒体多次到漠大线采访报道。
这些年,分公司还推出了报告文学集《镇守神州北极》、《长歌黑龙》、大型宣传画册《走进“极线”》、专题视频《祖国不会忘记》和《守望国脉》等文化系列产品;相继开展了“党旗飘扬漠大线、战斗堡垒驻北疆”、“身边的党员、飘扬的旗帜”等主题活动。
漠大线组建时,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一直在上海工作的杜金秋刚到大庆和复员到这里的丈夫陈立军团聚不久。面对再一次的分离,杜金秋在自己的QQ空间贴上了一篇日志——《老公!我陪你走天涯》:“好男儿当为国效力!亲爱的老公,祖国这个大家需要你,千千万万个小家需要你。当你脱下绿军装穿红工装的那一刻,我就已经下决心,要从一名军嫂成为一位光荣的石油管道人的妻子。如果上天给我一次许愿的机会,我会说,下辈子还做你的妻子,陪你一起走天涯!”
朴实无华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诉说着妻子对丈夫的爱和对丈夫所从事的管道工作的理解,诠释了石油管道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漠大人将满腔豪情播撒在祖国边陲这片热土,以艰苦的环境当磨练,以繁重的任务当考验,不仅培育了镇守边陲、敢为人先、不畏艰难的气魄和毅力,也蕴育了漠大线特有的文化底蕴。
相关新闻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