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建设亮点

发布时间: 2017-11-14 13:38:44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 曹洋

 


一、领先的技术水平

1.全面采用全自动化焊接、机械化补口、智能化检测技术(三化施工)

(1)全自动焊接技术

全自动焊全称为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接,是指在管道相对固定的情况下,焊接小车带动焊枪沿轨道围绕管壁运动,从而实现自动焊接。全自动焊接装置由焊接小车、行走轨道、自动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中俄二线是目前国内全自动焊接比例最高的管道工程,达到75%。同时,全自动焊接一次合格率达到98%,成倍提高了工作效率。即使冬季,单机组也能保证20道口左右,不仅质量保证,焊接进度也是手工焊进度的3倍,半自动焊的2倍。特别是国内自主研发的全自动焊接设备在工程中大面积推广使用,在9月份产生了日焊接70道焊口的国内高纬度地区记录,在-50℃的高寒季节创下了180天完成近800公里的焊接记录。

(2)环保型机械化补口

通过在中俄二线推行环保型机械化补口,实现了在补口过程中表面处理、管口预热、热收缩带加热收缩、热收缩带回火等重要节点工序全自动设备完成。彻底去除了影响补口质量的人为因素,在重要环节,工艺参数可控,各工序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流水化作业整体工效大大提高,明显降低了现场操作劳动强度,具有对现场复杂地质条件、冬季低温环境等的极强适应性。

自动喷砂除锈通过密闭式回收喷砂,有效的避免了现场粉尘弥漫、对沿线生态造成破坏、石英砂消耗量大等问题,实现了绿色、环保、经济,对工人的健康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中频加热装置能够确保管口清洁预热,避免二次污染,缩短了施工时间,有效保证底漆厚度的可控性,提高了工效,开合式感应圈实现了热缩带均匀收缩,避免了夹带气泡,加热温度可调控,确保了热收缩带胶的充分熔融,同时,在大兴安岭林区作业,有效的避免了火焰加热等明火作业,大大减少了林区火灾风险。

二、互联网+创新管理工程建设

1.“群+”调度、指挥系统

中俄二线建立了含各级领导、基层管理人员的微信群、QQ群,实现了设计、采办、施工信息的第一时间动态共享。通过每日将各种问题在群里反馈,便于各级领导第一时间协调,各级指令、调度也能够通过群第一时间直达基层,确保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有效、准确。

2.架设无损检测云端平台

因本工程大量使用AUT检测技术,其检测数据为电子数据可进行网络传输,项目部开发了“无损检测数据审核系统”,该系统可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数据上传、审核和质量分析,同时评聘请行业专家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远程审核,做到无损检测数据当日上传次日完成审核的机制。并通过对平台内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为焊接质量管理提供数据依据。

3.“互联网+”人员管理

项目部研发的二维码的人员管理是全生命周期数据库的扩展应用,实现了对工程现场人员的个人信息、岗位职责、资质证件等进行有效整合与管控,通过平台推动和促进现场人员上岗操作规范化,监控和约束现场人员的违规行为,针对关键工序责任落实到个人,加强现场人员工作责任心,进而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促进项目现场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提升管理工作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三、二线建设与一线运行和谐进行

1.重视沟通与协调

项目部高度重视漠大一线的运行安全,2016年6月23日就与运行单位就漠大一线保护召开协调会议,会上确定了保护原则、联络方法、沟通机制等。工程建设过程中,编制和梳理了《漠大一线保护方案》、《漠大线高风险点》、《交叉统计表》、《控制爆破段统计表》等,又多次与运行单位召开工作会议,成立了联合小组组织,制定了人员设备管理手册,并确定从“人”、“技”、“物”等方面切实做好漠大一线的保护工作。

2.现场管理“三熟悉两掌握”

在现场管理过程中,通过对现场作业人员交底,使其熟悉《第三方施工管理规定》、《一线保护方案》、《应急抢险预案》,掌握《施工作业许可》、《高风险、缺陷点段分布表》。

3.现场措施“三线两标志”

为了确保中俄二线施工期间,漠大一线的运行安全,现场通过采取管道定位、光缆复测、设置警示带、警示牌、架设钢过桥等措施,来明确漠大一线的光缆中心线、管道中心线、中俄二线施工作业边界线,以及安全警示牌、钢过桥引导牌等标志。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