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公司中俄二线工程如何争创“国优”

发布时间: 2017-11-14 14:11:56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 曹洋

 

“我们放下家庭、放下为父母尽孝的机会,来到中国最冷的地儿,只为做好做优中俄二线。如果干到最后连优质工程都做不到,那我们既对不起家中的亲人,也对不住国家的厚望,属于不忠不孝!”

这是一位参与管道公司中俄二线工程建设的员工发自肺腑的一句话。而对于所有参与该工程的建设者来说,建设一条优质安全的管线,只是一个最基本标准,至于他们真正的追求,就是将这条工程建设成国优工程。

国优工程是我国工程建设质量的国家级荣誉,国优工程的评定,注重工程质量的全面、系统性管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提高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益和工程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高。

那么,管道公司的中俄二线工程是如何争创“国优”的呢?

统筹谋划综合布局

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是我国四大战略能源通道之一,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项目。该工程地处高寒地区,经过450公里永冻土、460公里林区作业带、242公里爆破开挖段,还有近60公里的沼泽地带,与原漠大线38处交叉、最近敷设距离仅为10米,恶劣的气候和复杂的地形给质量和安全管控工作提出了考验。

按照管道公司部署,第一项目经理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中俄二线项目部。他们针对工程建设中的极寒天气制订了冬季施工方案,针对永冻土、沼泽地、陡坡、石方段等特殊地段施工编制了专项方案及应急预案,并根据冬季施工方案,对工程质量管控进行措施细化。

2016年8月13日开工以来,管道公司项目部统筹谋划,优化配置资源,组建中俄二线“创优领导小组”力争使工程达“国优”,他们在施工质量、安全、环境、采购、技术、工艺、资料、计划、措施上严抓、严管,为全员巩固树立质量精品意识。

2017年3月9日,中俄二线工程第二标段首先完成200.16千米的管线主体焊接任务。3月23日,第三标段完成主体焊接任务。其他各标段主体焊接于5月初,渐次落下帷幕。在取得阶段性胜利同时,中俄二线工程已由前期重点焊接工作,转入下沟、回填、站场施工。

明确重点过程管控

“争创国家优质工程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鞭策与激励,只有将这种鞭策与激励转化成品质意识与担当精神,各参建单位才能将自己所负责的工程做到阳光与无忧。创优是我们的目标,但工程的质量更是我们的责任,从项目部到参建单位再到每一位参建人员,只有紧抓质量与安全两个重点,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荣誉与品质双丰收!”

2016年9月6日,管道公司中俄二线工程项目部经理董连江在“中俄二线工程项目创优交流会”上对肩负重任的工程建设者们感慨地说。

为确保工程全过程质量受控,他们先后5次邀请专家到机组焊接现场进行调研检查和指导,为焊接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对管沟开挖、管线下沟、管沟回填等重点工序,他们督促各EPC采用单钩液压挖掘机挖沟,将机单斗换成单钩,并在沟深时采用超挖方法,然后细土(粒径小于20mm)回填。对开挖成型的管沟,严格进行复测,确保下沟时防腐层不受到损伤。

在呼玛河钻爆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气温较低,中俄二线在隧道进、出口处修建保温棚,安装暖风炉;对泥水分离、压滤机等设备存放、加工车间及材料库房采用150mm厚高密度保温泡沫板搭建保温棚,室内采用热水管路和暖气片取暖,使冬季低温条件下设备也能正常运转。

技术创新提高质量

工程开工之初,管道公司项目部就将新技术应用工作纳入工程管理中,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加强项目内部管理,改善技术工作条件,提高工程质量水平,争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为极寒地区的长输管道,中俄二线首次大批量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全自动焊接机,这不仅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在极寒条件下保证一次焊接合格率达到95%以上,还推动了我国管道建设设备国产化进程。

另外,他们还首次全面推行全自动超声波检测工艺,应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机械化补口设备,“大型施工设备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等,提升我国智能化管道建设水平。

结合项目建设人员规范化管理的需求,管道公司项目部通过使用二维码技术,实现了人员信息库建设,打造了新形势下的工程管理模式。

针对工程建设中,首次推广的新技术,各参建单位不能共享的情况,管道公司项目部组织各参建单位相关负责人,对建设中的各施工现场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观摩与交流,使新技术覆盖率达100%,保证工程质量达到优质工程的标准目标。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