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兵:甘洒热血写春秋

发布时间: 2017-05-25 23:39:27 |来源: 七彩云南 | 作者:李悦、王启安 |责任编辑: 黄俊飞

 

胡兵,四川石棉人,现任云南西双版纳边防支队正营职干事,他的军旅生涯一晃就是26个春秋,不管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他都保持着最初的工作热情,让自己的青春在警营中绽放。

胡兵,待人热情、平易近人,战友们喜欢叫他“兵哥”。兵哥有使不完劲、用不完的力,执法执勤现场总能看到他的身影,手里抬相机那是兵哥一贯的姿势,永远冲锋在一线,战斗在基层。在书香中吸纳地气,在平凡中演绎精彩,20年多来,他快马加鞭,用自己独特的眼光采写各类稿件1000余篇,一直站在新闻战线的最前沿,用“一支笔”为部队撑起了一片蓝天。

很多来自基层一线的内勤,向他请教写作的诀窍,他笑笑说:“八个字:专注、感觉、线索、行动。”不厌其烦的他又进一步解释道:“专注,就是专心于一个工作岗位,把全部的激情和智慧都倾注到这一点上,做到心无旁鹜。感觉,就是职业敏感,在这一行干久了,很多时候是有心灵感应的,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大脑里的思维就好比雷达天线,要有政治敏锐性,要随时随地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反馈。线索,就是调动一切资源,获取可靠的动态信息和蛛丝马迹。行动,就是快速出击,坚决果断,抓住要害,一击致胜。”这就是“老兵工作法”和“老兵经验之谈”。这也是他扎根一线多年总结积累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已经成为许多基层民警手中的“工作指南”。同在一个大院工作的侦查队参谋郭华锋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兵哥的这四门绝技,够我学一辈子的了。”

在胡兵的眼里,身上的这身橄榄绿代表着一种职责和奉献,在危险面前挺身而出,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面对犯罪分子,他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展现的不仅仅是边防的雄威,也有人文情怀、刚柔相济、剑胆琴心。

2017年4月10日的傍晚,他参加勐海县公安局泼水节前安全检查,他正带领着两名公安民警和协警走在城区南海路巡逻,当他们巡逻至鑫海花园的门口时,他看到一个身材瘦小的男子窝在一排摩托车边上,弯腰缩脖,形迹可疑,就走上前去对他亮证:“我是边防警察……”

话还没说完,就在这一瞬间,那男子突然掏出一把匕首,手指一按,“叭”的一声,从刀把中弹出一根闪亮的刀柄,胡兵心中一惊,刀尖正冲着他的胸口刺过来。情急之下,他吼道:“住手!”小伙子被怔住了,他迅速侧身将其控制将刀夺下。

经了解,该男子和几名同伙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专门以盗窃摩托车为生。当兵哥见到他无精打采的样子,断定他肯定是饿了,就买来牛奶和面包摆在他的面前。该男子接过吃的,痛哭流涕地说:“出来这么多天,总是吃不饱饭,谢谢警察大哥,我全都交代!”

能做到这一点,展现地是他内心的一种境界。26年军旅生涯,兵哥一直活跃在基层,激情不减。他对这身绿军装的热爱,向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视群众如亲人,把驻地当故乡。他还经常告诫我们:“不论在什么工作岗位,离开老百姓,啥都办不成。”

今年,胡兵已满45岁,当兵26载,已经达到基层派出所民警的最高服役年限。部队的许多官兵到他这个年龄都会出现“职业倦怠”,而他却产生了一种危机感,眼看就要脱下这身心爱的军装了,他却在自己的办公电脑桌面上设定了“离队倒计时”,一如继往地加班加点干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我就爱这一行,还有许多工作没做完,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兵哥靠自己的一言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给年轻的战士无尽的动力,我们也衷心的祝愿他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展现军人风采、书写青春新华章。(李悦、王启安)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