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树人铸警魂 云南打洛边防派出所警营文化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 2017-05-08 15:31:40 |来源: 七彩云南 | 七彩云南远程 |责任编辑: 黄俊飞

 

云南公安边防总队西双版纳边防支队打洛边防派出所,大力加强警营文化建设,岁月轮回,使得这里的文化底蕴更加厚实。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时间匆匆不等人。一百年太久,只争朝夕。

“平语近人”一本书

在打洛所党员之家的报架上,放着一本《习近平用典》,购买时间不算太长,但线装的侧本已经松软,规整的页面皱皱巴巴、凹凸不平,批注和心得星罗棋布、跃然纸上。这不是官兵恶作剧、不爱惜,恰恰是“读书破万卷”的真实写照。由于官兵长时间、高频次的翻阅,如今合上书本,现有的高度已经远远大于原来的厚度。官兵笑说这本书好似封神演义中的“天书”,只要遇到难题,学海中畅游一次,难题便也迎刃而解。也有的官兵戏称它是三国演义中,时常出现的“锦囊”,路遇危机,打开一看,“妙计”却也油然而生。官兵对它的喜爱,源于它的亲切,这本书集中收录了习近平同志活学活用典故的讲话内容,它一改往昔的“套话官腔”,语言平实生动,但却不乏内涵。娓娓读来,官兵既能感受到治国理政的清晰思路,也能品味到家国情怀的文化思想。“酒香不怕巷子深”,好书自然有人读。打洛所的读书文化不是“填鸭”,官兵被动吃下的东西会消化不良,因此也就不求甚解。而让“读好书”作为官兵“好读书”的药引子,激发他们内心求知似渴的真切愿望,方能积蓄力量,源远流长。在过去的一年,图书室应运而生,虽没有汗牛充栋的豪气,但却也琳琅满目、书香满屋。官兵八小时外一打坐,一杯茶、一本书,放松了心情、陶冶了情操、洗礼了灵魂、升华了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警官小韩问小胡:“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通俗一点说,那就是你的气质后面藏着你读过的书”。小胡回应一笑:“那咱还不赶快读书去”,二人不约而同,径直向图书室走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官兵有电充就有底气,有了底蕴就会下笔,不再需要领导煞费苦心的进行信息量化,宣传稿件已然纷至沓来。金鸡报晓的年初之际,打洛所被总队表彰为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这就是读书的成就,文化的力量。

“百家争鸣”一堂课

“不辩不足以明真理,大家好,今天又到了我们说说理课堂”,“我们今天辩论的题目是:部队管理与公安业务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下面请大家自由发言”,主持人话语刚毕。反方辩者小刘立即抛出个人观点:“我发表一下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我个人认为部队管理在很多方面制约了公安业务工作的发展,就拿办案子来说,出外追逃,审批来审批去,材料报个不停,手续繁琐,耽误了很多时间”。另一名反方辩者小蔡也接着说:“办案有时候几天几夜连轴转,好不容易闲下来,谁不想休息一下,可又不得不集合站队、打扫卫生,让人心烦”。正方辩者老李针锋相对:“我不同意二人的观点,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穿上这身衣服,理应遵守部队条令”。正方辩者老丁也加入战斗,有条不紊回应:“我完全同意老李的看法,当兵的不按照条令条例来,那还叫什么部队,当什么军人”。大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辩论在两派的拉锯战中难分胜负。正酣之际,主持人及时插话引导:“我举个例子吧,甲有一张1万的银行卡,他如果拿着这张银行卡想取2万元,银行会给他吗?我想当然不会,这就是规矩。习主席也说过,讲规矩,才能打胜仗”,主持人继续说道:“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干部量化考核和士官绩效考评的优秀者,往往在遵守部队规章制度方面也是模范者,这又说明了什么?”。课堂之下顿时雅雀无声,官兵屏住呼吸怅然若思。这时候,刚才持反对意见的小蔡首先发言,打破沉默:“不听分析,还自以为是。听了分析,顿觉羞愧难当。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呀!我仍需要改造自己。”话音一落,掌声四起,辩论在正方的坚持中完胜对手。

这是打洛所通过辩论明晰真理,晓理之后统一思想的缩影之一,面对“思想活跃、民主意识强、自由氛围浓”的90后官兵,这个所采取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引导方针,他们敢于解放思想、追求时髦,将“互联网+”等时代元素融入部队管理,推出“官兵朋友圈”、“家属微信群”等新颖佳作。支部将“圈子”建成自己的“喉舌”,在里面穿针引线、授业解惑、帮困解难,死死守住道德的制高点,源源不断传播正能量。官兵将“圈子”建成文化的“阵地”,交流思想、碰撞观点、探究真理,在幻化和融解小我过程中,去成就和实现大我。用优秀文化的软实力,构建起和谐警营的硬实力,井喷出业务工作的助推力,催生出英雄团队的战斗力。2016年,打洛所被部局授予全国爱民固边工作先进单位,并荣计集体三等功。在此之中,也先后有11名官兵喜获个人三等功。

“家国情怀”一颗心

“三点一线”看似枯燥乏味的部队生活,官兵在沿途却总能感受到不一样的风景。爬楼梯回宿舍,举手投足、仰望环视之间,克服重力上升的高度,一如重走我党我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过程。这是打洛所汇聚官兵智慧创新制作的楼道文化,他们选取近代以来对中国革命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节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一次排列开来,犹如追寻过往的脚步,让官兵尽情去回味和发现。从楼下走到楼上,追随党的身影、军队的印迹,那是一次从井冈山到天安门的昨日奋斗重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强大的大家,哪来幸福的小家”,阐明这些朴素的真理,不需要再去歌功颂德。正如刘云生同志所说:“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源自于历史,是人心向背决定的,是人民的选择”,这就是官兵坚决听党指挥的理想信念所在。推开党员之家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屏风,上书“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这是一种警醒,更是一个承诺。从宿舍楼到办公区,一面大墙,宣示着公安边防七种精神,传承这样的精神,需要一种大无畏的勇气,而在营区醒目位置粘贴的八个大字“扎根基层,献身边防”,则是最好的诠释,这就是打洛公安边防精神,官兵在一如既往践行着,他们做到了,而且做得完美。民警小邢怀孕六个多月,却仍然坚守岗位,领导几次催促她休假,都被她婉言谢绝:“新学员刚分下来,好多业务还不懂,等我教会她再休假也不迟,否则我会担心的”。民警小冯面对支部举荐的挂职机会,更是几次推辞:“感谢组织和领导对我的信任,我的根在基层,舞台在打洛,请允许我在这里继续发光发热”。抉择面前,方显英雄本色,诱惑面前,方显人性光辉。这就是该所官兵建功沙场的家国情怀,是执法为民的丹心之情,吮吸着文化的营养,消除了利益的纠葛,多了几分信仰,少了几分市侩。

文化是什么?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