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看长治县如何打造文旅小镇
发布时间: 2017-02-23 16:29:07 |来源: 长治县新闻中心 | |责任编辑: 君君

文旅小镇,是打造特色小镇的一种模式,以开发当地具有价值的自然或人文景观或在此基础上开展旅游服务的小城镇。去年,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加快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文件措辞中“休闲旅游”便排在首位。在第一批各地最终申报成功的127个特色小镇名单中也可以看出:127个特色小镇中,旅游类64个,占了一半以上。
文旅小镇如何打造
从目前第一批特色小镇来看,温泉等优质旅游资源,以及当地红色资源等将是未来一段时期旅游类特色小镇挖掘和发展旅游产业的选项之一。当地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深度结合才是文旅小镇发展方向与命脉所在。

寻找文旅小镇的文化之魂
寻找旅游小镇的文化之魂要“站得高、能落地”。深入分析小镇的自然、生态、文化、景观、民俗等资源,尤其是文化和民俗方面需深入挖掘,找到旅游小镇不同于其他项目的特质,以此为切入点,尽量避免与周边旅游项目开发的同质化竞争。这是最难的工作,换一句话说,这个魂就是小镇的文化图腾、精神向心力,是小镇最重要的旅游吸引核。如果这个文化之魂正好与市场的大势能够契合,这个小镇项目基本上可以确定建成后的市场成功。确定整个项目的灵魂后,一切后续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核心点进行展开延伸,包括建筑设计,景观打造,商业业态呈现,活动举办等,都是为了充分呈现这个文化主题,这个精神内涵,而不是一盘散沙的堆砌。
文旅小镇也要“特色”产业
很多文旅小镇,不论是历史遗存的小镇还是新建小镇,一般都有各种各样的资源,如果对这些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合理嫁接,利用旅游带来的消费力,发挥其产业效应,对该项目乃至本地的经济发展往往有引爆作用。比如有的地方环境好、适合养生,有的地方渔业资源丰富,有的地方美食丰富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文旅小镇为其提供平台功能,进行产业链的深化,形成产、供、销、研发一体化。而文旅小镇也通过特色产业形成自身特色的文旅功能价值,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也强力支撑整个项目的可持续的发展。

商业开发离不开文化风景
根据旅游小镇的市场客群定位,规划相应的层次化确定旅游产品的结构,如哪些是面向度假客群,哪些是面向休闲客群,哪些是面向观光客群;确定核心旅游产品、引爆性的旅游产品;针对不同的产品体系、不同的游览主题和不同的客群、不同的游览时间确定不同的游线等。
文旅小镇的商业打造需要对“吃、住、行、游、娱、购”进行重新创新性认识和阐释。比如从原来简单的吃饱、睡着,购物等变成对当地美食文化、居住文化、当地手作文化的深度体验。这对业态定位的面积、量级等都会产生重要的改变。文旅小镇的商业设施除了承担基本的吃饭、购物、住宿功能,还承担文化展示、文化体验、互动交流、游览体验等复合的功能。每一个店铺,都是一个风景点,每一个店铺都是文化体验点,纯碎的商业功能会弱化,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逐步凸显,让游客在闲逛中产生消费欲望,在欢乐中产生消费行为,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文旅商业业态。
文旅小镇的商业业态考虑旅游特性
旅游商业的一大特点是经营的季节性,即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季节性是大多数旅游地的典型特征,旺季欣欣向荣,淡季门可罗雀。中国大部分景区,冬季的几个月,几乎无游客来访,商铺开业率不足50%。这就要求旅游产品的设置和后期运营尽量延长旅游旺季,并设置可行的四季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还有一个显著的问题是周末人气很旺,周一到周四人气不济,怎么办?这些问题都需要从业态规划定位就开始研究设置能够吸引游客淡季旅游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并且在商业业态中如何呈现落地,这样就把商业业态——旅游产品体系——旅游淡旺季一条线的进行整体解决。
文旅小镇的长治县探索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近年来,长治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在今年的三干会上更是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六大产业集群”之一来重点打造。以长治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休闲乡村旅游,着力于全域旅游。“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以振兴村、东掌村、十泉岭村、荫城古镇、西申神农生态园、西岭村为代表的“文旅小镇”风声水起,振兴村更是走在了全国前列。

振兴村——多元休闲综合文旅小镇
多元休闲综合文旅小镇,是将所有文旅小镇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综合开发综合打造。以多元文化为内涵,将景区、人文景色、主题公园以及大型演绎项目综合起来,构筑了一个综合休闲的饕餮盛宴。
振兴村依托山水相依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工业基础优势,以“特”为先、以“文”为魂、以“旅”为径,全力推进美丽休闲乡村建设,实现了文化内涵与经济产业相共生,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映衬,三产发展与农业增收相融合,走出了一条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美丽休闲乡村发展之路。在着力于新农村建设、提升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同时,以其美丽的景色、深厚的人文、良好的气候建设成了一座美丽的多元休闲综合旅游小镇。

走进振兴,不仅可以看到新村面貌,还可以看以大雄山为主的生态旅游主题公园——雄山欢乐谷;以乡村文化主打造的中国乡愁公园、全国首家村志收藏馆、“山西小院”、花间堂、槐荫寺;以红色廉政文化为主打造的红色文化广场、红色纪念馆、孝廉公园、振兴艺术馆;以现代农业为主打造的融休闲、观光、采摘、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山西省首家现代农业示范园、振兴生态馆、玉泉商务中心、多年来,振兴村先后获得全国全面小康十大师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生态文化村。



荫城古镇——“铁”主题文旅小镇

主题文旅小镇,主要是古镇、古街区,或者新打造的小镇。其核心是创造出符合市场需求、凸显独特主题风情的文化小镇,以小镇为载体,构建文化休闲平台,提升吸引力,进而带动小镇外围的休闲地产,如丽江大研古镇、成都宽窄巷子、这种模式,已经成为很多古镇进行休闲化升级与城镇化发展的主流途径。
荫城古镇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于保存完好的古镇格局与街区风貌、深厚的铁器文化历史。夏商周时,开始挖煤冶铁;春秋中期,冶铸技术娴熟;汉代成为上党地区的冶铁中心,设置铁官,常住铁商;唐宋明清成为全国最大的铁货生产交易集散地,铁货年交易量多达1000余万两白银,素有“天然铁府”、“万里荫城,日进斗金”之美誉。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军事器械、祭祀礼器,铸造锻打,应有尽有。
荫城依托古镇为载体,以铁为媒打造文旅小镇,在保护历史建筑物得同时,开发旅游。布满明清古商铺的馆街、铁器文化博物馆、庙宇,加上全国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风味名吃——荫城猪汤、王坊软米团子、西陕韭菜韭花,当地特色旅游产品贾字厨刀、传统的日用铁器,美丽的“铁礼花”。“铁”文化文旅小镇名副其实。



东掌村——避暑休闲文旅小镇

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带来的经济优势,东掌村在壮大支柱产业的同时,着力打造文旅小镇。漫步松山公园,望山上苍松翠柏,曲径通幽;望村内树绿花红,楼宇新颖。一村美景,尽收眼底。东掌村有掌擎未来、圣泉思源、 秦皇高台、长城探幽、蚕姑衔月、石屋遗踪、磐卧涟漪、果山撷香八景,不但亲山亲水亲绿亲氧亲凉,而且是一个富有自身独特乡村文化的美丽村庄。以其冬暖夏凉、温湿清新的气候连续三年入选“中国百佳避暑小镇”



西申神农生态园——观光农业休闲小镇

西申家庄村南的神农生态园,是一座集经济林、绿色农业、生态养殖、餐饮住宿、旅游观光、农技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高科技生态种养园。园内设有主题餐厅、休闲垂钓、农业体验、标准客房等综合性项目。近两年西申神农神态园以打造“长治娱乐休闲后花园”为目标,着力文化旅游功能建设。以中国长治首届年文化节、草莓音乐节等节庆活动为载体,将民俗文化、现代文化、地域特色融合园区内,大力发展文化旅游。2017年春节期间,神农神态园中国年文化节吸引了大量长治、晋城周边县市以及河南的游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文旅小镇。




神农生态园打铁花上了央视报道
十泉岭、西岭——古村民俗文旅小镇

西火镇十泉岭村

贾掌镇西岭村
以西火镇十泉岭村、贾掌镇西岭村为代表,挖掘当地历史文化、依托保存完整的古村落风貌,打造民俗风情文旅小镇。西火镇十泉岭村依托西火当地的历史文化,开发保护古村落,将张家大院、西火十大碗、西火干板秧歌等为内容,打造休闲山庄。贾掌镇西岭村则是以古村落中保存完好的古建民居腾笼换鸟,以当地特色农产品为主,开发农家乐,吸引城市和周边县区游客。两者方式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将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深度结合,打造民俗休闲文旅小镇。

西火十全岭张家大院



元宵节活动

西火十大碗

西岭老房子

全域旅游,着力文旅小镇建设
要以南部旅游产业园为龙头,充分发挥文化旅游领导组和黎都文旅公司的平台作用,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培育一批经营主体,包装一批文化项目,每月一主题,每月一活动,以景点为载体,以文化为灵魂,以体验为特色,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提升全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摘自长治县县委书记裴少飞在中共长治县委十二届全会暨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大力实施“互联网+旅游”工程,启动旅游“一卡通”,推进天下都城隍、五凤楼、振兴新区、神农生态园、东掌避暑小镇、东贾设施蔬菜等特色旅游景区的联动整合,切实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逐步形成多点支撑的全域旅游格局。
——摘自长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现敏在中共长治县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暨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开发文旅小镇,长治县给出的答案是:全域旅游、差异化进行,以景点为载体,以文化为灵魂,以体验为特色,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大力实施“互联网+旅游”工程,不同特色旅游小镇串联天下都城隍、南宋五凤楼、琚寨玉皇观等景点联动整合,逐步形成多点支撑的全域旅游格局。
在世界各地,很多有名的特色小镇,那里的当地居民往往并不以门票为收入来源,而是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里,让旅行、旅居、旅游者“慢生活”,体验本地“吃、住、行、游、购、娱”以及包括学(学习体验当地文化)、秀(拍摄记录当地文化并与他人分享)在内的参与式活动。长治县也在这条道路上摸索前行。

文旅小镇的文化特色要真正树立起来,除了需要有经济支撑和差异性概念,更需要有一批真正理解、懂得本地历史传统与民众情感的“文化人”“乡贤”立足本地,放眼世界,扎根生活,联结社区,自觉承担起本地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建设和品牌营造的重要责任,并且在正视、尊重、敬惜、爱护和善待本地文化基因的基础上,为该地区持续培育出独特的、有品质、可持续的地方文化。而这种基础性的文化建设工作,不是简单拿投资、拿规划就可以解决的,必须靠小镇居民每一个人都付出的共同努力。
本文参考《中国企业报》、 文化部青联委员蒋好书文章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