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城镇位于长治县的东南部,东靠佛爷山,西倚潜龙山,南挨老雄山,北临淘清河。历史悠久,文明荟萃;山雄川秀,风光旖旎;四季分明,表里山河。南北通衢要塞,古村名村集中;矿产资源丰富,古迹遗存甚多。全镇总面积68平方公里,辖38个行政村。
荫城,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早在远古时期,荫城地区就有人类活动;三皇五帝之时,逐渐定居农耕;夏商周时,开始挖煤冶铁;春秋中期,冶铸技术娴熟;汉代成为上党地区的冶铁中心,设置铁官,常住铁商;唐宋明清成为全国最大的铁货生产交易集散地,荫城铁货,奔流全国,殆行天下。铁货年交易量多达1000余万两白银,素有“天然铁府”、“万里荫城,日进斗金”之美誉。民间有“荫城铁,荫城炭,离了荫城不能干”、“千杂货,万碎货,荫城铁货没数目”之说。尤其是各个村都有拿手绝活和名特产品。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军事器械、祭祀礼器,铸造锻打,应有尽有;钉、锤、绳、锁,铃、锅、勺、壶,笼、鏊、匙、铮,盆、桶、刀、剪,锯、斧、镢、锄,枪、矛、钟、炮,分类细密,品种万千。如荫城的椽钉,人称“三绝﹙上尺绝、上秤绝、入木绝﹚ ”;横河的娃娃绳每挂100环,重半斤;桑梓的铁勺锻黄铜,入水不生锈,做菜不变味;窟窿庄的铁锅,坚硬光滑,做饭不结锅巴;琚寨的贾字厨刀锋利耐用,不丁豁,不卷刃;大峪的铁叶薄如纸,韧似铜,是制作门饰最佳材料;琚寨的荷花钉“秤杆尖儿,月明瓣儿,桃花边儿”,既美观又实用;另外还有荆圪道的炉支火口,石炭峪的铁砧,等等,等等。荫城镇不仅铁器驰名中外,煤炭资源也相当丰富,已探明的地质储量高达二十多亿吨。前些年基本村村兴煤窑,乌金滚滚流。近几年经过整合、转型、扩规、上档,仍然保留大型矿井七座,年产优质炭块和洗精煤八百多万吨,是全国各大火力发电厂和煤化工企业的主要供货基地。加之以新型制造、新型材料、新型能源为主的县新型工业创业园区的建设,又大大提升了全镇的经济实力。
荫城,闻名华夏的商贸重镇。千百年来,一直店铺林立,货积山堆,行商足遍至京畿都市、江南塞外、四海五洲,坐商诚招天下客商,顾客络绎盈门,商贾蜂拥云集。明清时仅荫城镇上,铁庄、货栈、商行、当铺、旅店就多达四百余家,关东、京津、上府、口外、西府、西南、两广、江南、河南等九路常驻客商亦有七十来户,五百多人。“日夜驼铃响,骡马排成行,骆驼送货到口外,黄金白银滚滚来”即是最真实、最形象、最生动的写照。而经济大舞台纵横驰骋的天下潞商的荫城商人中,也出现了一批豪商巨贾:荫城的李家占据了京津铁货、麻绸、玉器市场,琚寨的琚家把商行、店铺开到了大江南北,琚寨的许家的买卖兴隆了彰德、尉魁等府,琚寨的张家在北京、保定一带稳站脚跟,交易红火,内王的谢家棉布生意越做越大,进钱如流。如今,荫城仍然是县境之内市场繁荣、买卖兴隆的商贸重镇,周围十里八乡,乃至壶关、陵川、高平的百姓都把到荫城赶会赶集、进货购物作为首选。
荫城,内涵丰富的文化名镇。历代民风淳朴,崇尚儒雅;文化底蕴深厚,名人众多;不少古庙古寺,保存完好;许多老宅老院,卓尔不群。北宋太尉、千牛卫上将军兼六军司事的李崇矩、元武帝宗师、赐爵秦国公的太学士秋谷、元末四曹尚书的李惟馨皆为荫城村人;北宋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李处耘乃李坊村人,其次女为宋太宗的明德皇后;明陕西河西道副使周一梧也是该镇中村人氏。而古庙古寺几乎每个村都一至几座,保存较好的也不在少数。荫城村原来庵、观、寺、庙,样样俱全,当地百姓能回忆起的就有一庵、二观、三寺、四院、十二庙。大云寺俗称南寺,创建于金大定九年,明嘉靖十四年重新整修,共有各种殿堂十六座,历来就是善男信女、文人雅客、官宦士卿拜佛念经、吟诵唱和、休闲游走的清幽之处。西庵,本名慈惠庵,建于清乾隆年间,座西朝东,三进大院,以大气磅礴的恢弘气势著称于当地。如今正在全面整修,旧貌即将重现。全神庙是近年来在牛神山原牛神庙旧址上新建的一处宗教活动和旅游观光场所,整座建筑,歇山重檐,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儒、释、道三教之祖供奉一堂,四大菩萨、真武、关帝、药王、财神诸路神佛各司其职。桑梓村的西岩寺,创建于隋开皇年间,因寺中正殿石雕佛像高大一丈八尺,又名丈八寺,寺西南角的密檐式砖塔,通高三十多米,和西安小雁塔酷似,为县境之内唯一保存下来的唐代建筑。李坊村的洪福寺,面山傍水,规模宏伟,初创于宋太平兴国五年,金大定四年尚书礼部赐“洪福禅院牒碣”,现仍存有山门、天王殿、眼光菩萨殿、罗汉殿、大佛殿等,是研究宋金砖木结构建筑的重要古建筑群。琚寨村的玉皇观,初创于金,相传明正德年间,大太监刘瑾的贴身太监贾桂,在修建家宅是又仿宫廷式样补葺增修,整个建筑一进两院,九龙一凤,琉璃照壁,形制精致;钟鼓二楼,飞檐挑角,庄严凌空;灵霄宝殿,粗梁巨柱,溢彩流光。大峪村的关帝庙,乃南宋右丞相贾似道所建。用料考究,斗栱精美,尤其是正殿三面墙上的二十八幅三国故事壁画,人物逼真,栩栩如生。另外还有横河的老君庙、郭良的玉皇庙、中村关帝庙、长春的玉皇庙、石炭峪的玉皇庙、鸡山的宝云寺,也都很有考古研究价值。更值得提及的还有一些明清豪商巨贾的古宅大院,它既是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见证,更是民俗文化风情的集中反映,像一座座民俗文化艺术博物馆,向世人展示着古民居的建筑风彩。荫城村的古民宅同店铺、作坊、货栈相互交融,相互交织,布局严谨,设计精巧,尤其是“东刘西李南董北赵”四大家族,大多是牌坊、祠堂、厅房、铺面、仓库错落有致,宏伟气派。那玲珑剔透的砖木石雕、千姿百态的窗饰铺首、精致质朴的照壁牌坊、寓意深刻的楹联匾额,无不使人体会到商贸古镇昔日的毓秀、繁华和辉煌。而琚寨村的贾家、琚家大院,则更是明代九千岁总管贾桂、十三代中医世家和既为官又从商的琚氏家族扬名显贵、光宗耀祖的历史见证。
荫城,风光秀丽的旅游佳镇。老雄山乃荫城全镇的南屏障,三峰对峙,万松摇碧,峰高山大,雄厚险峻,“雄山叠翠”为明潞州八景之一。圣井、石公婆、乌龟岩、马刨泉、九指凹、卧龙松、八仙座、知非斋、可己堂、万松亭、雄山书院等景观、古迹、遗存,散布在山岭沟壑之中,松荫密林之下。“圣井”乃元代李仙自沁州云游至此,插剑雄山之巅,拔剑涌泉而成,井旁兴建一神庙,梁柱上的雕龙倒影井中,随水波涌动有跃跃冲天之势。“马刨泉”、“九指凹”为王莽赶刘秀留下的遗迹,述说着一个历史传说故事。“雄山书院”是上党地区最早的书院,始建于北宋靖康年间,元泰定乙丑年儒生李桓“乃合同志,披荆棘,支颐剔蠹,兴废补弊”,修复殿廡斋堂,略仿郡学,罩延有道德之士,以训诸生。书院有田两顷,松万株,以供学费。元至正年间,刘公适任潞州知州,“以学校为先务”,整顿书院,延请两位进士讲学,“执经问难者殆百十人,洋洋济济,为一时乡校之盛”。元末,荫城人李惟馨任四曹尚书,“请於禮部署榜,曰雄山书院”。明初,李惟馨告老还乡,增修“知非斋”、“可己堂”、“万松亭”,并同杜斅、董程结社於此,叙旧讲学,人称“雄山三老”。老雄山,青松苍翠,山风习习,松涛阵阵,百鸟和鸣,彩蝶纷飞,是长治县境之内,最好的一座生态森林公园,最大的一个天然公费氧吧,最佳的一处避暑休闲胜地。清顺治年间任长治县知县、后擢升刑部主事的湖广善化人于公允曾写诗这样赞之:“危峰拔地立南方,烟锦瑶影灿碧光。泉注淘水千涧冷,风迎潞国万松凉。苍岩曾构司空宅,断碣难寻学士堂,眼底名山咫尺在,休教寂寞挺孤芳”。此外,镇西部的潜龙山、二泉山,镇东部的佛爷山,镇北部的淘清河水库以及藏龙洞、圣泉洞、天下第四泉、西陕残案旧址等,也都是旅游观光休闲、领略自然风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去处。倘若在体味当地风土民情、山川壮景、人文历史的同时,再到镇上各地走走转转,品尝品尝全国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风味名吃——荫城猪汤闷酥、王坊软米团子、西陕韭菜韭花,购买两把贾字厨刀和几样传统的日用铁器,那就更感到蕴味悠长、情趣盎然了。
荫城,欣欣向荣的时代新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荫城古镇的各个村庄,也都旧貌变新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大突破。过去荒沟野岭、破窑漏屋的荆圪道村,如今家家新楼、整洁干净、芳花绿树、生态文明、经济发达、欣欣向荣。以往洪水横流、杂草丛生李坊村边,现在堤岸坚固,交通捷便,碧波荡漾、杨柳依依。昔日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峙峪河南,而今房屋建筑整齐、街巷漂亮整洁,成了转型跨越发展的典范。尤其是新型工业创业园区的落地、城际快速通道的建设和第二热力厂的投产达效,更大大加快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荫城古镇将以更大的胆略和气魄,在实现“中国梦” 的征程上,竭力打造成我国北方的第一强镇。 万里荫城,千年古镇,商贸重镇,文化名镇,旅游佳镇,时代新镇,正以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世人!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