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社会治理和社会组织
发布时间: 2016-12-13 12:55:44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大家好,很高兴受到法制日报的邀请参加这么一个会。刚才听了很多的经验介绍,领导的讲话,我的观点基本跟杨所长一致的。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社会治理、社会组织》。
第一个问题是现代社会中的社会治理。在中共十八届全中全会,我们提出一个概念叫社会治理。什么是社会治理呢?有一个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它对治理下了一个定义,是个人和各种公共或私人机构管理其事务诸多方式的总和。这个概念相对比较抽象。但是它下面有一个解释,是治理不是一个规章条例、也不是一个活动,而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很重要,治理是有始有终的东西,不是我们搞一套规章条例、出一个规章条例,也不是搞一种活动。
第二个治理建立不以支配为基础、以调和为基础,所以治理的内涵不是过于的强调强制性的东西,而是强调一种人际关系的调整、调和。
第三个治理同时涉及公、私部门、也就是治理的主题是多元的,不是政府一家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
第四个治理并不以为着一种正式制度,但是确实有赖于持续的相互作用。互动不是一个从上往下的一种治理,我们讲的治理是一种互动,这个很重要。
我把治理归纳一下,什么是治理,我们记住这四个词就够了。第一个是一个过程,连续不断、有始有终的过程。第二个治理强调调和,而不是强调用权利。第三个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第四个强调是互动,不是管理者、被管理者这种关系,而是相互的互动式的这么一种关系。
什么是社会治理?我根据刚才的四个词做一些定义。社会治理必须强调过程,在这里面过程的含义是社会治理的动态性、发展性、延续性。社会治理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所以它即不可能靠制订一刀切的规章条例,在任何时空、条件下以不变应万变。
社会治理必须倡导“调和”,社会本身是一个自有组织能力的有机体、常常处在一个生机勃勃的过程中,所以不要试图用某种强力乃至蛮力去支配社会,而是要让社会本身发挥其自我生存、自我发展乃至自我纠错,自我修复的功能。所以社会治理需要高超的治理艺术、在收放治理张弛之间拿捏恰到好处。
第三、社会可以坚固“多元”。社会是由各个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构成的、不同的阶层和群体的经济利益、社会地位、政治诉求都是不一致的。因此社会治理必须非常重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不论多数多数、不论强势弱势等等。
第四、社会治理必须注重互动。引导全社会达成利益共识,尤其是在长期目标达成共识,就要建立适应多元主体参与的框架、社会机制,使多元主体可以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通过沟通、交流相互妥协、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社会共识。在行动上也是互动性,以往的社会管理是急功近利,只供眼前的意义。提出社会治理有它的针对性,针对我们以往社会管理中种种的短处,我们应该这么理解。
我给社会治理下一个定义,在社会领域当中从个人到公共、私人机构等各种多元主体与期利益有关的社会事务、通过互动、协调采取一致行动的过程,其目标是维持的正常运营、满足个人和社会的基本需求。
第二个我要讲一下社会治理与社会组织。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当中,除了提出社会治理这个词,之前也提出了政社分开。在这强调要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首先在经济领域成功的实行了政企分开,倡导了独立的经济领域,这使中国经济有很大的发展。现在我们要强调政社分开,创造独立的社会领域。如果社会领域存在中国的民生犹大的发展,老百姓的获得感应该更强。
社会组织有什么比较优势。刚才杨所长讲了在瑞典平均每个人要参加7个社会组织,其实参与社会组织是人的基本需要。人满足了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就会追求一种被社会认识的需要。被社会认识就会出去参加很多活动,参加社会组织。比如说大妈跳广场舞是去锻炼,其实广场舞最重要作用是在于社交,在于大家在一起搞一些活动,在活动上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