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

发布时间: 2016-12-12 11:04:46 |来源: 联盟中国 | |责任编辑: 曹洋

 

二、主要经验与启示

实践证明,实施城乡统筹和美丽乡村建设以来的几年,是我市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城乡融合步伐最快的几年。总结经验与启示,可概括为“五个坚持”:

富阳黄公望葡萄产业园

1、坚持精准化投入。“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制订出台了十余项政策文件。“十二五”期间市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专项资金,其中7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主要用于中心村、精品村、精品线路和精品区块建设,累计达到35亿。此外,累计安排了7.78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安排了1.45亿风情小镇建设资金。对列入市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每个补助500万元,对整乡镇垃圾分类处理试点项目每个补助260万元,所有资金均实现县(市)1:1配套。

2、坚持景区化发展。杭州在全省率先提出实施全域景区化战略,坚持以景区的理念规划乡村、以景区的标准建设乡村、以景区的红利惠及乡村,开创了“点上精品、线上风景、面上洁净”的杭州美丽乡村建设大格局。点上重点开展美丽乡村精品村、中心村、历史文化村落建设,挖掘自然生态、人文历史、农耕文明等资源优势,打造个性鲜明的美丽村庄;线上重点开展“三江两岸”、高速沿线整治、绿道骑行线、精品线路和精品区块建设,串点成线;面上重点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两大“治污”行动,还原绿水青山,打造整洁舒适的乡村人居环境。

杭州龙坞村

杭州市余杭区鸬鸟

3、坚持分类化推进。遵循“突出重点、兼顾公平”的原则,政府补助的美丽乡村建设全部采用项目化运作模式,划分为两大类:一是普惠类,即实施“一村八项目”环境卫生基础整治,属公益性项目,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处理、道路硬化等,建设资金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着力解决了农村公共环境“脏、乱、差”问题。二是重点推进类,以行政村或乡镇为实施主体,通过竞争性申报和规划评审,开展中心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历史文化村落、风情小镇、精品线路和精品区块项目建设,发挥其“引领、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全域美。

4、坚持多元化筹资。除市、县、乡财政资金外,不断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一是建立农村公益金制度,累计筹集农村公益金1.2亿,主要用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累计资助建设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55家、农村幼儿园100所,农村文化礼堂200个。二是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搭建平台,开展大企业大集团对接活动,吸引市级大企业大集团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如杭州实业集团承接的淳安姜家宏山农民集聚区和文渊狮城项目建设,已形成了独特的“杭实-姜家”模式。三是发挥集体主动作用,通过村庄经营开发、新型业态发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途径,加大村庄自我建设、自我开发、自我管理的新方式。

5、坚持项目化管理。一是项目申报制。遵循“有意愿、有条件、有特色、有能力”原则,申报项目须经市农办审核后方可立项,立项后70%的市财政补助资金可预拨到位,有效缓解了村集体项目启动资金不足难题。二是差异分配制。市财政补助资金采用因素法分配方式,打破平均主义,通过设置科学的评价因素,逐一核算应补资金额度,确保了资金效益最大化。三是“一年一审”制。每年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和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各类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进行资金审计和绩效评价,并根据审计和绩效评价情况,及时做好问题整改工作,确保资金安全使用。四是督查验收制。以区县市为主体,对项目实施进行全程监管,市农办负责不定期的抽查和指导,对建设不达标、质量不过关的项目不予通过验收,提高了项目建设绩效。


     1   2   3   4   5   6   7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