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发布时间: 2016-12-12 10:27:35 |来源: 联盟中国 | |责任编辑: 曹洋
(二)统筹推进村庄建设和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我市根据不同区域类型探索并实践了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编制了“两图册一导则”(效果图、立面图和施工技术导则),按照“一镇一风格、一村一特色”推进村庄建设,深层次挖掘蒙元文化、农耕文化、西口文化,将独特文化元素提炼运用到农牧民住房、嘎查村活动阵地、景观小品、村标村牌设计中,让村庄建设布局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比如,乌审旗的神水台村、伊金霍洛旗的龙虎渠村、准格尔旗的小滩子村等村庄建设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充分彰显出乡愁之美。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集中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全市累计完成危房改造13.5万户,实施了29.8万人安全饮水工程,完成街巷硬化9881公里,改造升级农村电网15166公里,安装户户通设备12.9万户。在农区,充分考虑嘎查村地缘特点、人口规模、基础条件、产业布局等实际情况,坚持危旧房改造与村容村貌整治有序衔接、同步推进,配套建设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探索推行就地改造、集中建设、完善提升等建设模式。在牧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牧民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切入点,采取分散建设与整村推进、新建改造与查漏补缺相结合,为人口相对集中的村社通网电、通柏油路、实施集中供水工程,对居住偏远分散的牧户采用“风光互补”解决通电难题,铺设砂石路满足牧民出行需求,采取分户取水的方式解决安全饮水问题,既节约成本又有效解决了牧民生产生活问题,全面提升了牧民生活品质。
(三)统筹推进农村牧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加大对农村牧区公共服务投入,加强农村牧区服务体系建设,累计建成校舍22所、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374所、嘎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36个、便民连锁超市620个,养老保险和高龄津贴实现应保尽保、按期足额发放。一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和较大自然村配套建设了各具特色、功能全面的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幼儿园、便民连锁超市,在农村牧区社区服务中心设置了农牧民大讲堂、远程教育室、农牧业服务站、便民服务大厅等综合性服务站,有条件的社区增设畜牧交易中心、土地流转中心等社会化服务场所,切实提高了农村牧区公共服务水平。二是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对人口分散的牧区和不适宜集中建设的偏远地区,按照农牧民需求,配备流动文化服务车、流动医疗卫生车、流动便民超市服务车,通过流动服务、巡回服务的方式,建立起了“点集中、线支撑、圈覆盖”的农村牧区公共服务格局,让分散农牧户不出家门就能享受文化娱乐、医疗体检、配送日用品和蔬菜等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牧业旗鄂托克前旗将备有15种常用、应急药品的小药箱免费发放给距离卫生院10公里以外、45岁以上的农牧民,实现了“健康小药箱”全覆盖。三是丰富完善服务功能。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在东胜区、准格尔旗等条件成熟地区,升级农村牧区便民超市运营体系,增加农资供应、缴费业务、农畜产品销售等服务内容,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引导电商企业、快递物流企业、金融支付企业和营销服务企业加入平台,支持返乡有志青年、贫困大学生等创业群体设立电商服务网络,依托丰富的线上线下资源,形成“平台销售+网络代购+公共服务+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农村牧区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把服务送到农牧民家门口,促进城乡商品流通。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查汗敖包嘎查辖区,牧民的孩子就近上幼儿园
、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乌兰乌素嘎查
(四)加大农村牧区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力度,为美丽乡村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全面深化农村牧区改革,推动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与美丽乡村建设互动双赢。一是加快土地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制定出台《土地草牧场规范流转意见》,全面推开土地草牧场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流转175万亩耕地、689万亩草牧场,建成生态型家庭牧场1170户,登记注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4500家,培育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194家。二是调整种养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开展玉米结构调整和“粮改饲”工作,调减压缩籽粒玉米种植53万亩,大力培育主导特色产业,逐步改变传统玉米“一粮独大”的种植格局。支持农牧业主导产业发展壮大,鄂托克旗、乌审旗、伊金霍洛旗和东胜区传统农牧业优势项目稳步推进,加快对现有农畜产品进行品牌整合,向品牌要效益,建立一批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实现产加销经营一体化。三是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多元化。以全域旅游理念为引导,支持社会资本投向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耕体验、民族手工艺等文化旅游项目,涌现出“九城宫”“万通旅游度假村”“水镜湖休闲度假区”等发展前景良好的休闲农牧业企业和“农家乐”“牧家乐”,乡村旅游迅速崛起,初步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大旗达拉特旗的林原村,依托保善堂蔬菜、乡村骑行道和“栋房花烛院”乡村旅游民宿基地等富有特色的景观,吸引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走进乡村,体验乡村生活,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
新闻热图 >>更多